王兵+杨宝
当前高等院校中,班级的影响和凝聚力正在逐渐变小,学生社团的影响力日趋增大。学生社团是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培养优秀的道德品质、扩大求知领域、丰富大学生内心世界的重要媒介。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变化,社团日益成为校园里凝聚力和号召力最强的群体,它有效形成了一种文化氛围。高校社团无论从数量、规模还是从性质、风格上看都是丰富多彩的,形成了一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势。2004年,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16号文件的精神,共青团中央与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为《意见》)。《意见》要求各个高校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重要性、明确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积极支持大学生社团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切实加强对大学生社团的领导和管理、不断健全大学生社团发展的工作机制。
一、当前高校学生社团管理体制特征
根据中央16号文件和团中央、教育部的《意见》,各高校制定的学生社团管理办法。高校对学生社团进行双重管理:学生社团必须在学校团委进行登记注册,必须同时有具体的挂靠管理部门。所在院系、校团委、学校直属行政单位都可以作为社团的挂靠管理部门。
在我们调查的7所学校中,A大学、B大学、C大学分两级对学生社团进行管理,全校活动的社团必须在校团委登记注册,仅在院系活动的社团在院系团委登记注册。所以,全校的社团被分为校级社团和院级社团。院系级社团在经过发展后,其活动范围超出院系时可以申请作为校级社团。其他4所高校校团委对全校学生社团进行统一管理。因为每个高校都是按照教育部、团中央的《意见》制定了具体管理办法,所以具体管理办法也是大同小异。本文从社团的发起和日常管理两个方面对管理体制进行梳理。
(一)社团的发起
学生社团创立时,发起人需要根据学校学生社团管理条例,向院校团委提出申请,提交核心发起人员名单、可行性报告等资料。学校团委进行审批时,会仔细核察;如果发起人提交方案可行性不足或者活动内容与已有社团重合的,不予创立。审批通过后,对社团还有一段考察期,直至社团的第一次招募新会员,如果第一次招新招募的会员达不到一定人数,社团就会被撤销。
各高校规定校社团联或团委接受社团申请登记后,必须对社团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审查内容包括:社团的宗旨,活动范围,内容是否符合有关法规,社团负责人是否有违法违纪行为等。为了保证社团活动不重合,性质相同或者相近的社团只能存在一个。E学院的社团管理最为严格,规定挂靠部门党组织负责学生社团相关材料的初审工作,学生社团由院党委宣传部审批成立。
学生社团被批准成立后,学校团委对其有一段时间的考察。F学院规定第一次招新少于20人的社团自动撤销。D大学申请登记的社团必须通过未来1个月的考察期,考察期满后10天内由社团联上报校团委决定是否批准正式成立。学生社团通过考察后,需要在学校团委或社团联合会登记备案。
(二)学校对社团的管理
学校团委在校党委领导下,承担对学生社团的指导和日常管理工作。学校宣传部、学生工作处(部)、教务处等部门结合工作职能,为学生社团的建设和发展给予支持,提供必要的指导;学校后勤等相关部门对学生社团开展活动的提供支持和帮助。学校对社团的管理形成了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团组织具体管理,各部门共同关心学生社团的格局。
为了防止学生社团或社团活动散布、传播违背宪法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错误观点和言论,学校团委对学生社团组织大规模社会调查、举办哲学社会科学讲座和报告会等活动严格把关,并加强监督。
每个学校团委都设置社团部或指派专人负责社团工作。除了E学院在校学生会下设社团部管理社团外,其他学校都成立了社团联合会,作为学生社团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载体,由校团委负责指导。校团委督促学生社团制定、执行《社团章程》和内部工作制度,对学生社团及其成员的行为加以规范,保证学生社团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监督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注册、日常检查、活动审批、奖惩以及经费管理。
1. 注册
学生社团每学年必须到校社团联或团委办理注册登记手续。学生社团每学年开学初向学校党委宣传部、团委提交工作计划,学年末提交工作总结。汇报开展活动情况、会员人数、组织机构情况、内部制度建设。校团委或者社团联根据注册表对社团进行调查核实,认证后对社团进行注册。学生社团如果不注册,将不再允许在校园开展活动。
2.检查
校团委或者学校社团联合会对社团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检查,要求社团对每次活动都要做好记录,并定期向校社团联和所属单位汇报工作。E学院规定院党委宣传部、院团委对学生社团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并可以随时考察学生社团的活动。社团监管的内容主要包括:会议出勤情况、开展活动次数、财务是否清晰。C大学规定,学生社团每周一上午必须到社团联合会签到,开展活动前必须报告社团联合会。
3.活动审批
学校团委对学生社团组织的大规模社会调查、讲座和报告会等活动都严格把关,适时监督,以防止学生活动出现散布、传播错误观点和言论的情况。D大学社团活动严格按照活动项目申报程序进行,经所属单位、校社团联批准后方可开展,校社团联将对活动全程监督。社团筹集经费需报社团联或者校团委批准后方可进行。校团委的分管老师介绍全校学生社团的所有活动包括招新、拉赞助、贴标语等必须经过校团委、保卫处、后勤管理部门等相关部门的批准后才能进行。
E学院规定学生社团举行重大活动或邀请校外人员到校进行社会政治和学术活动,必须提前一周报院党委宣传部和团委批准 ,经批准后方可开展活动。未经允许,不得跨校举办活动。相关的老师会在学生社团活动现场检查。A大学主要审批活动内容及活动效果,一般不审核社团的赞助。F学院团委要求每个社团每周举行一次社团常规活动。协会每周要举行常规活动,保质保量。无故一个月不开展活动,直接撤销社团会长职务。endprint
4.社团的奖惩制度
各高校社团联或者团委每年根据各社团的管理体制、活动开展、日常管理、财务管理以及社团的年终报告评定等级。管理体制主要包括社团管理机制是否完善,制度是否健全,章程是否明确;社团领导核心是否形成,社团民主决策、工作开展情况;社团的团组织日常学习;社团的新人培养、梯队建设、换届工作情况。活动开展主要从四个方面评价:社团活动开展的详细计划和安排,包括年、学期、月及历次活动的计划安排;社团活动的实际效果和计划的实现情况;社团历次活动总结的会议纪要;社团活动有无创新成果,如取得院团委及以上表彰奖励。日常管理指的是社团的历史档案是否齐全,如社团历次活动申请、计划、总结等相关材料。财务管理主要涉及社团资金是否存在乱花乱用、挪用或其他财务问题;社团资金审批是否符合程序;社团资金使用情况是否每月公布。最后,学校社团联或者团委根据以上方面评定的等级,并且有相应的奖惩制度。
5.社团的经费
学生社团财务由社团自主管理,但每年需要向院校团委或者社团联提交财务报告。院校团委或者社团联将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对社团财务进行检查,了解社团经费的来源,监督社团经费的使用。目前来看,高校学生社团的经费来源有三个渠道:学校拨款、会费和拉赞助。由于D大学、E学院的校团委不提倡收取会费。一般来说,会费都在10元到30元之间。B大学对学生社团拉赞助有严格的规定:第一,不能接受烟类企业的赞助;第二,不能接受酒类企业赞助;第三,不能接受带有营业性质的网吧的赞助;第四,不能接受带有营业性质的酒吧、水吧之类的赞助。
二、高校学生社团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在七所高校中,平均每个学校只有5个能够被师生广泛认可,做出一定成绩的社团,其他大多数社团是在开学招新时开展活动以收缴会费,之后一年时间内只有极少数活动。无论对于学生管理部门校团委以及参加社团的学生都希望社团能够不断地开展有益活动,丰富校园文化,锻炼学生能力。师生的期望与学生社团的表现形成了巨大地反差,除了学生社团组织相对松散,不能够对会员有约束力等原因之外,学校的管理机制也对社团造成了很强的影响。
(一)对学生社团管理过死
社团本是学生基于兴趣和爱好建立起来的组织,但是为了方便管理,每个社团从成立之初就要疲于应付学校团委或者社团联合会的各种检查和满足规章制度的约束。从学生社团的招新、开展活动到内部管理,学校要深入到社团管理方方面面,几乎没有给社团留下自主空间来激励会员培养对社团的认同感。
会员加入社团和参加社团活动的主要目标是扩大人际交往、培养爱好兴趣和锻炼各种能力,但是高校社团管理部门通常情况下,对于各种活动的严格管制,增加了社团召开活动以培养社团凝聚力的成本,造成了社团的负责人以及社团干部没有更多手段要求或者吸引会员参加有益活动。校团委及其下属的社团联合会在逐步控制社团的人力资源、会费等关键资源,学生社团已经逐步沦为学校开展活动附属机构,开始学生会化,其自主权正在一点点降低。
(二)对社团的激励不足
学生社团的主要管理部门是学校团委,按照《意见》各个高校分别制定了学生社团管理条例和学生社团管理办法。对社团成立、审批、活动开展、工作考核、评优奖先、财务管理和监督、队伍建设等方面做出了详细规定。除了约束之外《意见》要求高校积极支持大学生社团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并且要求学校加强学生社团领导团队建设,社团领导纳入到团学干部中去,同时要求高校要提供社团活动的必要经费,在场地、活动条件等方面给予支持和优惠。但是在通过7所高校278个有效社团样本分析,57.6%的社团的经费来源是收取会费,只有29.9%社团得到过学校的支持,此外32.0%的社团成立时得到了企业的赞助。不到30%的社团得到过学校的资金支持,通常情况下,由于学校团委的资金有限,优先把有限的资源分配给已经做出成绩的社团。通过评比活动奖励十佳社团等,既在资金上给予支持,也在个人荣誉上予以倾斜。据A大学团委老师介绍,在重要荣誉(如省级校级优秀学生干部、省级校级优秀三好学生)的分配上,团委优先分配给学生会的干部,学生社团仅有部分有突出贡献的社团负责人可以获得。但是这些荣誉是激励社团干部做好本职工作的有效方法,但是却少有的分配给社团,这是造成社团干部积极性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完善高校学生社团管理体制建议
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的重要学生组织,在繁荣校园文化、开辟第二课堂、锻炼学生综合能力等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2004年中共中央16号文件以及教育部、团中央《意见》的指导下,高校开始对社团有针对性管理,取得的不错的成效,使得高校社团活动有条不紊的运行,保障了高校的稳定和安全。由于各个高校在管理上趋于保守,更加重视对学生社团的管理和限制,不同程度上忽视了对社团发展的支持。因此基于本文的分析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放松管制
学生社团作为学生组织有其自身特点,学校社团的管理部门应该在管理的过程中充分发挥社团的正面功能,去除不必要的过于严格的监管。近年来高校社团的实践证明了高校社团的稳定性有余,而活力明显不足。因此要促使有更多的优秀社团涌现,必须改革团委对社团繁琐的管理体制。首先放宽学生社团的注册门槛,在学校和挂靠部门双重管理之下,造成许多有创办社团的同学没有合适的部门挂靠而无法注册成功。学生社团的成员全部都是高校的学生,其在社团行为要收到高校规章制度的约束,因此学校团委的统一管理就可以达到相应的管理效果。其次对社团活动的监管策略从全面管制到重点观察;减少每周社团登记、签到等繁文缛节,对于社团的日常例行活动可以实施社团半年汇报即可,而重大活动仍需要向主管团委老师报告,如果有益于多数学生,可以考虑给予一定的资金和场地支持。再次经费以及人力资源使用的指导。部分高校的探索表明对于社团经费以及会员招募的严格控制,使得社团的生存空间大大缩小。各个高校制定社团在经费使用标准以及会员招募的准则,社团具体的管理活动则交由各个社团自行决策。可以大大增加社团的机动性与活力。
(二)增加支持
按照16号文件以及《意见》要求,高校应该对学生社团的发展予以大力支持。首先除了教室以及公共场所需要向保卫处申请之外,高校应该按照意见的要求建立学生活动中心保障学生活动的有序进行。其次应该加大对社团的支持力度,加大奖励优秀社团的面积,同时应该设立专门社团活动基金,鼓励社团开展满足校园文化的活动的创新。再次保障学生荣誉获得机会的公平。学生会和学生社团都是重要的学生组织,因此团委应该从根本上平衡学生社团和学生会的重要荣誉的分配公平性。使得学生社团干部与学生会干部在获得省级、校级荣誉的机会相等,鼓励更多优秀学生参与到学生社团活动中去。
本研究得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学改革项目(项目批准号:JY1302117)的资助
参考文献:
[1]张澍,曾灿.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机制的创新实践[J].当代青年研究,2011,06:16-20.
[2]廖良辉.中美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比较——以美国哈佛大学为研究实例[J].青年研究,2005,04:45-49.
[3]于立军,宋雪峰,梁春早.积极发挥优质学生社团组织的育人功能[J].中国高等教育,2005,22:27-28.
[4]牛楠森.学生社团中交往的批判与重构[J]. 中国教育学刊,2014,06:30-33.
作者单位: 王 兵,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
杨 宝,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张 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