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对外汉语教学中交际口语的隐性语用文化

2015-05-28 23:03钱伟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4年12期
关键词:对外汉语

摘  要:语言是由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别是习俗文化所决定的,每种语言都深受其文化的影响。汉语的交际语承载着丰富的语用文化规则。语用文化是培养语言交际能力的主要内容。国内已出版的对外汉语教材普遍重视的是显性的语用文化,对隐性语用文化则缺乏研究和关注。本文通过列举具体事例来说明和分析汉语交际口语中隐含着丰富的隐性语用文化因素。教师在适当的时机和语境下向外国学生解释汉语语用的文化蕴涵,将使学生更深刻地感知汉语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学习汉语的浓厚兴趣,提高学生对汉语的深层认识和准确运用的能力。

关键词:对外汉语  交际口语  隐性语用文化

语用学(Pragmatics)是语言学的一个新领域,它研究不同语境中话语意义的恰当表达和准确理解。语用学是讲究语言合适、得体的学问。使用语言不能只讲究遣词造句的正误,更重要的是语言使用是否合适、得体。要做到真正理解和恰当使用一门语言,学习者必须要了解这门语言背后的深层语用文化。

汉语口语交际存在着的语用文化特征包括显性特征和隐性特征两个层面。与生产生活习俗、群体组织和制度规范等显性文化特征不同的是,隐性语用文化特征是指一个民族深层次的文化精神及其文化结构,即包括思维方式、心理模式、价值取向、审美情趣、人伦观念等为主要内容的文化特征。

一、恰当使用招呼语“你好”

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教外国学生在中国打招呼是说“你好”。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关系,在上位者表现出果断、权威和支配等行为,在下位者则需要表现顺从、谦卑和听话等行为。这种区分观念依旧体现在现代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中,特别是在人际交往中。领导与下属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很多时候往往并不是完全对等的。这种无形中的排列顺序,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社会活动,也影响了人们的交际言语。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会忽略“你好”的隐性语用特点:当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打招呼时用“你好”是失礼的行为。

另外,传统的伦理道德不仅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关系,同时也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亲疏关系,这也深深地影响了汉语中的招呼语。中国人在打招呼的过程中会根据自己与对话人的亲疏远近来决定采用何种招呼语,例如两个相当亲近的朋友见面时是不会用“你好”问候的,因为“你好”的表达情感比较中性,使用“你好”打招呼会显得两人之间的关系比较疏远。

二、会话中隐含丰富信息

下面是一道高级汉语听力测试题:

甲:什么时候吃你的糖呀?

乙:咳!八字还没一撇呢。

甲:到时可别忘了告诉我哦!

乙:一定!

通过分析可知,这段听力的语言难点有两个,即“糖”和“八字还没有一撇”。对话内容虽短,隐含的信息却多达六个:

①糖——特殊含义。指喜糖。

②八字没有一撇——比喻。“八字还没一撇”最开始是用来形容男女婚姻的,“八字”是指男女的生辰八字。旧时有个俗称叫做“发八字”,即正式定亲之意。首先,男女双方家长请算命先生合生辰八字,若八字合,男方则选定黄道吉日与女方交换当事人的生辰八字,俗称“发八字”。在古代,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要合(即不相冲相克),才能通婚。

③对话的场合——非正式。

④对话者之间的关系——熟识。

⑤询问的信息点——婚讯。

⑥行为目的——委婉地告诉对方将参加婚礼或送礼。

三、常用动词的适用对象

有一次,一位韩国学生问笔者:“老师,我想找您谈话,您下午有时间吗?”还有一位美国学生课后赞扬笔者说:“老师,我很欣赏你的讲课。”在听到这种表达之前,人们很难意识到像“谈话、欣赏”这样的普通词语,也隐藏着很深的语用问题。众所周知,谈话和欣赏一般只是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的用语。

四、特殊的人称代词“我们”

中国人在公开发言中常常使用“我们”,其实讲话者只有一个人,但为什么不说“我认为”,而要说“我们认为”呢?这其实也隐藏着很深的语用问题。用“我们”不用“我”体现的是中华传统文化中重视群体、淡化个人以及谦虚谨慎的价值观。

五、委婉含蓄的习惯用语

“你呀”:中国人口语中经常使用,表示不满或责怪。

“太那个”:“那个”是用来代替不便直接说的(不太好的)形容词语。

“随便”中的“不随便”——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今晚吃什么?”“随便。”面对生活中的简单选择,“随便”是人们经常听到的答案。这个不偏不倚的中性词,因不带太多感情色彩而深受国人的喜爱。请人来家吃饭,主人嘴里说“随便吃点”,却一定会精心准备而不会随便对待。说“随便”,是因为在中国文化里,话不可说满,但事情必须做好,正所谓“讷言敏行”。总而言之,爱说随便并不意味真的随便,“随便”只是一句话,却包含了中国人含蓄的情感。在对待人和事的态度上,中国人不喜欢直接说“赞成”或者“反对”,于是用“随便”来表明我们的立场。“随便”对于中国人来说只有少数情况下是“Its  up to you”(由你决定)“at your will”(随你定)“without concern”(不在乎)之意,我们更多是用“随便”一词来表明我们的“不随便”,即“赞成”或者“反对”,这是典型的太极阴阳思维。看看太极图,我们就知道,中国人的阴阳观念和西方人的二元论是不一样的,因为阴阳不是截然对立的,它们之间由一条曲线而不是直线作为分隔,即便如此,这个界限仍然是模糊暧昧的。

六、用幽默风趣间接回避

甲问一上年纪的女同事:“敢问青春几何”?乙回答道:“小女子年方二八”。甲通过词语移用,以幽默的方式提问,乙对此心领神会,以逗笑的方式回答,间接灵活地回避了对方提出的但自己又不愿意回答的问题。这一问一答中包含了许多幽默信息,使双方的会话生动活泼,而且显得彼此关系更为亲密。在汉语交际中,这种幽默风趣的表达效果往往都是通过修辞制造隐含意思而实现的。巧妙地运用修辞手法不仅能营造出轻松幽默的交际氛围,而且有助于拉近交际双方的心理距离。endprint

结  语

由于长期受儒家文化和封建等级观念的熏陶和影响,中国人形成了中庸、谦逊、礼让的文化性格和含蓄、委婉的表达习惯,这些都成为影响汉语交际隐含的根本内在动因。几千年来中国社会经历了无数次的社会改革和思想变革,但许多传统的文化观念和思维习惯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于人们的思想观念之中。一方面,中国人崇尚“中庸”“贵和”的处世观念,凡事不愿与人争执,甚至在某些场合人们会说话留半句,让听话人自己去领悟其中的“言外之意”,揣摩和研究其中的真实的意图。另一方面,在封建等级观念的长期影响下,中国人一直很讲究长幼有序、尊卑有别。在尊长面前,说话人往往会字斟句酌、适可而止。

此外,由于受中国传统鬼神观念的影响,中国人仍喜欢把语言的功效夸大并神秘化,认为语言有超自然的神秘力量,能够降福、招灾。人们耽于语言理想,语词迷信的心理突出,盼望通过语言来沟通人与自然的关系,借助语言来趋吉避凶。这些文化心理映射在日常的言语交际中,往往表现为喜联想、善比附,凡事喜欢讨个好口彩,有意避开晦气语词,造成更多的语用文化信息隐含。如中国人说家里买来一个菩萨不能用“买来的”要用“请来的”。

语用学告诉我们不同的文化背景、社会环境,甚至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都会产生单靠语法学所不能解释的不同含义。作为一种交际方式,汉语交际口语中隐性的文化信息表现为说话者的真正意图往往不能仅通过字面意义来理解,相反,文化背景以及双方共知的环境信息等诸多因素都会影响交际的效果。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实践中,重视汉语交际口语中隐含的文化信息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交际效果,让交际者更准确地表达自己和理解他人。从语用学角度深入研究汉语交际口语中的隐性文化信息及其重要作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孙丽元.从英汉文化差异看语用翻译[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4).

[2]蒋磊.语用翻译与文化语境差异[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03).

[3]宋英华,张晶.从语用分析视角谈汉语交际中的会话隐含[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3).

[4]顾军霞.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3).

[5]郑建新,梁文青.语用文化差异与语用翻译[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03).

[6]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钱伟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510632)endprint

猜你喜欢
对外汉语
建构主义理论视域下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转变
对外汉语阅读课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研究
委婉语教学研究
文字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国际汉语教学的理念方法
浅析对外汉语语法教学
浅论对外汉语听力课教学热身环节中中文歌曲的应用
对外汉语同形词教学探讨
无媒介语环境下对外汉语教学方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