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
2014年年底,德国柏林一位女教师因为收受学生礼物超标,被该学生父亲告上法庭。柏林行政法庭日前宣布对被告罚款4000欧元。这一重罚师出有名,柏林内政部规定,该市管辖范围的公务员收礼价值极限最高不得超过10欧元,该规定同样适用于享受公务员待遇的教师、消防队员及警察。从这个案子可以看到德国反腐的思路:不以恶小而纵容,防微杜渐,从细节抓起。
作为世界上最早建立公务员制度的国家之一,德国现在大约有192万的职业公务员。对于防范腐败,德国有着相当完备的法律规定和监管机制。和其他国家不同,德国并没有采取高薪养廉的模式,公务员的工资由《联邦公务员工资法》统一规定,允许各州根据实际情况适度调整。真正发挥作用的防腐机制,是以监督管理为核心的。公务员在服务期间,每年都要与所在单位签订一份“廉政合约”,承诺廉洁奉公。此外,还实行轮岗制度,政府官员(包括反贪工作人员)五年必须轮岗交流,对容易滋生腐败的建设、规划、医药等部门则将轮岗间隔缩短为三年,此举有效地降低了贪污腐败的可能性。
超标收礼构成犯罪
由于公务员的反贪防腐机制较为完备,一些为公众服务的人员也被纳入这一个制度体系进行“参公管理”。教师就是其中之一。通常情况下,德国学生或家长没有向教师私人送礼的习惯。只有在班主任换届、中学毕业典礼等特殊时候,学生们才会集体捐款为老师购买纪念品。但是,由于教师在收受礼物时,比照公务员的严格标准,很容易造成礼品价值超标。例如一个15人的班级,即使每位学生仅送一欧元,结果也会超标。前面讲到的案件,即为一个毕业班的学生为班主任送礼超标造成。柏林市检方在公布此消息时,没有说明礼物是什么,仅称其价值200欧元。该女教师缴纳了20倍的罚款之后,法庭停止了对此案的继续调查。
德国对公务员以及教师等公共雇员收礼有严格而明确的规定。例如公务员允许接受的礼品只能是“礼貌性及象征意义上的”,即使挂历或圆珠笔的价值也不得超过10欧元。在非展示性活动中,教师不得接受任何场合的赠送门票。只有在带领学生外出活动时,教师们才可接受主办方提供的免费车票、赠券或者机票等。教师收受礼物超标时,也将被视为公务员受贿而受到调查。不过,由于德国有着较为完备的行政和解机制,在进行行政惩处时,只要当事人愿意缴纳罚金,行政机关可以作出“结案”的决定。教师收受礼物超标的,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破财消刑”。
德国各地区允许公务员接收礼物的标准有所不同。北威州的标准为每年25欧元,慕尼黑则为15欧元。最严格的则为首都柏林,收礼界限为10欧元。这一标准是2012年确立的。根据新规,一般情况下,在政府、法院、警察局等公职机构工作的公务员,不能接受与工作有关的礼物或酬劳。如果服务对象确实想送公务员小礼物,法律也是允许的。如果属于公司“广告宣传品”,公务员可接受价值5欧元以下的物品,如圆珠笔等等。如果是作为个人,表示感谢,小礼物的价值则不能超10欧元。此外,如果礼物是鲜花,“大花束”则构成违规,“小花束”才算是合法。
各州关于贿赂标准的规定,是有联邦议会的法律作为依据的。《德国刑法典》有关贿赂罪的条款,也规定了构成受贿的标准:构成受贿的金额为5欧元,连续三次受贿5欧元的就要开除公职。对于受贿行为的制裁有两种,分别是有期徒刑和罚金。有期徒刑最短3个月,最长则可以达到10年。《公务员法》也规定,任何公务员接受礼品包括公务礼品都必须申报上交,征得上级同意才能留给个人。如果不是礼品而是金钱,50欧元至80欧元之内,则应当上缴机关内部处理,超过这一限额的缴上级机关组织和人事部门处理。
近年来,德国反腐新规迭出,对于收受礼物的标准也进行了细化。1997年8月13日,德国联邦议会通过了《反腐败法》,提高了贿赂罪的量刑幅度,加重了公职贿赂罪的惩处力度。1998年德国联邦政府颁布了《联邦政府关于联邦管理部门反腐败的行政条例》,对联邦公务部门制定反腐败措施进行了指导性的规定。2004年联邦内政部颁布了新的《联邦政府关于在联邦行政机构防范腐败行为的条例》,对于公职人员收礼的标准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要求必须将15欧元以上的礼品上报,还规定公务员参加圣诞节等大型活动必须经过政府批准,而且只能收取印有主办单位名称作为广告的小礼品,否则将会受到查处。
严密的监督机制
作为联邦制国家,德国没有统一的反腐败机构,16个联邦自治州在反腐败上有充分的自主权。有的州设置反贪中心,如柏林市(州),属市议会领导;有的设监察专员,如北威州,属内政部国务秘书(副部长)领导。还有些联邦州成立腐败案件清理中心,作为州检察院的一个部门,隶属州司法部。同时,各级政府部门设有内部监督机构,并设立防腐联系人,如果发现腐败现象,就向上级报告,封存计算机以及工作档案,然后转交检察院。
此外,审计机构是德国反腐败的一个重要力量。德国审计机构分三级,联邦、州和市均设有审计局。审计工作完全按照法律的规定进行,独立于立法、行政、司法之外,不服从任何上级指令,不受任何诉讼程序的限制,可以随时进行审计。
除了一整套正式监督机制,德国还有强大的舆论监督力量和民间反腐组织。舆论监督力量被称为“第四种权力”。这种权力是得到《反腐败法》等法律支持的。根据《反腐败法》规定,检察院如果发现有腐败方面的报道,有义务进行调查。德国拥有100多家电台、25家电视台、27家通讯社、380多种报纸和9000多种期刊。舆论媒体大都是独资或合资的股份制企业,以盈利为目的,依法享有高度的自由。为了增加销量,它们一般都雇有耳目,专门收集政府要员和公务员的政治丑闻和绯闻。法律允许报刊、电台、电视台报道政府、政党内部的情况,只要内容属实,不泄露国家机密,消息来源就受法律保护,任何人不能对消息来源进行调查。因此,政府官员和公务员的腐败丑闻或绯闻一旦曝光,往往只能引咎辞职。
民间反腐团体中,最为著名的是德国透明国际组织。这一非政府公益组织(NGO)于1995年成立,有300多位成员,在柏林和慕尼黑各设一个小组,主要任务是防止德国对外经贸活动中腐败问题的出现。透明国际提出了反腐败的“机能整合系统”,认为仅靠立法和惩罚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贪腐问题,而应当建立一种有效遏制腐败发生的社会机制,在立法和行政总体权能指引下,通过媒体的力量,借助于审计署的监督职责、司法部的反腐败职能,并动员个人和社会组织的力量编织一张反腐败的大网。作为这张大网中的必要组成部分,透明国际近年来不断推动知情权和档案查看权保护,以与联邦、州和地方的保密权对抗,以支持和保护检举者揭发腐败行为,加强政治透明度,从而从根本上营造不能腐败的社会环境。
在关于财产的其他制度方面,德国也建立了较为透明的规则体系。其中一度引起国人关注的,是德国的不动产登记制度。在德国,这项制度历史非常悠久,其法律依据可以追溯到1897年生效的《土地登记条例》。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完善、公开与透明,极好地防止了权力寻租等问题。2008年时任下萨克森州州长的伍尔夫想购买一处房产,由于手上钱不够,于是从企业家朋友的妻子处以优惠的私人贷款利率得到了一笔50万欧元的贷款。贷款合同与购房协议均在不动产登记部门存档。尽管伍尔夫2010年成为德国总统,此事却始终是他的政治软肋。后来,相关登记文书被德国媒体曝光,最终成为导致其辞职的原因之一。
仍然是这位德国历史上任期最短的总统伍尔夫,2013年8月他曾经开创过另一个先例——成为德国有史以来第一位“被告总统”。他因涉嫌受贿753.9欧元,而被下萨克森州检方诉上了法庭。而这753.9欧元并不是真实的支付,而是在2008年的一次啤酒节上,由电影制片人为自己和家人在五星级酒店所住的两个晚上所买的账单。其中也包括两次晚餐、啤酒节喝酒的费用等,共753.9欧元。伍尔夫则表示,自己根本不知道对方为他多付了酒店钱,他已经把过夜费400欧元现金交给了对方。尽管法庭最终以证据不足而宣告伍尔夫无罪,但这起审判却足以给所有德国公务员敲响警钟,让他们明白只要是一点细节不够注意,也会葬送自己的政治前途。
换个角度来看,在德国正是由于制度的严密和监督的严格,公务员一般不会辜负公众的信任。如果仍然贪污腐败的话,将会立即触犯众怒,身败名裂,一无所有。
编辑:薛华 icexue0321@163.com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