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镜头的焦外魅力

2015-05-28 13:08王文晖
中国摄影 2015年3期
关键词:光斑光圈光学

王文晖

影响焦外成像的因素

越来越多的人着迷于老镜头独特的焦外效果,它们或天旋地转,或层叠斑驳,如水彩、油画的笔触,生动活泼,画意盎然,令照片别有风味。我曾不止一次被问及:为何现代镜头的焦外看起来那么呆板,而老镜头的焦外那么活泼呢?当你也同样惊奇于老镜头的焦外表现时,不妨在以下几个方面寻找答案:

1.光学设计。不同光学结构的镜头,焦外特点不同。

2.像场弯曲。像场弯曲严重的镜头,成像画面边缘会呈现“旋转”现象,这是焦外旋转效果的主要成因,当中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匹兹伐(Petzval)结构的镜头(图1)。

3.渐晕。有像场渐晕、色差渐晕、彗差渐晕等几种。像场渐晕又叫口径蚀,它会让偏离中心的焦外光斑扁化(图2);色差渐晕造成焦外光斑出现彩虹状的杂色(图3);彗差渐晕造成焦外光斑半边有亮边或杂色,另半边则无(图4)。

4.球面像差。球面像差校正不良,造成双线形焦外光斑,这种情况多见于镜片数少的镜头。例如天塞结构的基尔菲特(Kilfitt)Makro-Kilar 90mm f/2.8,焦外呈双环状光斑(图5,编者注:这种双环光斑可能是个别镜片边缘消光不好或者没有涂消光漆的结果)。

5.光渗(也称像渗)。焦点高光部呈光雾状渗透现象(图6,编者注:这种现象主要是球面像差严重的结果)。

6.彗差失真。彗差会让偏离中心点的焦外光斑呈星形、扫帚形、带尖角的水滴形等,通常与镜头装配质量不过关或镜头被不当维修有关。(图7,编者注:这种现象可能是结构简单的镜头通病,对称性设计的Planar结构则能够很好地校正彗差)

综上所述,除了第1条(无论老镜头还是现代镜头,其焦外成像都受镜头光学结构的影响),你会发现造成老镜头“魅力焦外”的因素,主要是“像场弯曲+渐晕+球差+光渗+慧差”等各种光学失真的联合作用。不同品牌的老镜头,受上述诸因素影响的比例各有不同,就像“同样的成分、不同的配比”一样,造就了老镜头各具特色的焦外成像风格。

摄影镜头发展到今天,已历经百余年。虽然一些镜头的光学结构相较当年并无大区别,但是制造水平却相差甚远。光是设计时用人手还是用计算机辅助计算,其效率和精度就已不可同日而语。再加上工艺精度和调校技术的进步,使现代镜头能够把上述成像失真控制在极低水平,套用那位专家所言“所有像差都被控制在检测坐标的中线范围附近”。因此,现代镜头的成像越来越“完美”,越来越“写真”了。当现代镜头成功地把各种光学失真控制在最低水平时,其焦外成像却日益同质化了,无论欧美还是日本工业化生产的现代镜头,均不再具有老镜头那种活跃灵动、差异性很大的焦外风格了。

美感是难以量化的,镜头最终是拍片给人看的,技术指标永远无法囊括使人类肉眼产生美感的全部条件,就如同印刷字体最为工整、均匀、准确却永远无法带来手写书法那种美感一样。现代镜头更加准确,更加全天候,拍摄需要准确还原现场的题材时,的确比老镜头更有优势。但是,当我们需要拍摄到焦外气氛的写意题材时,就会发觉现代镜头像一个成绩优异却无趣的理科生,不如老镜头这个有艺术家脾气的文科生那么出彩。我常形容现代镜头焦外类似Photoshop里面的“高斯模糊”,焦点以外就是简单呆板的模糊(见图8,使用一款日产 50-200mm f/2.8-3.5自动镜头)。而老镜头焦外的活泼多样,源自各种光学失真,实际是一种缺陷美。人们在使用避免了这些光学缺陷的现代镜头之后,转过头来会发现老镜头是那么有味道、那么生动有趣。或许,这是另一个意义的物以稀为贵吧。

12款老镜头焦外大PK

为了检验各种不同老镜头的焦外成像风格,我选择了若干50mm、70mm、75mm、85mm镜头,尽量在同一场景下进行了一次焦外成像比较,让看官们体验一下它们焦外的异同。先来一张参赛选手全家福(图9)。

若单论焦外的“妖”性,无疑是施耐德Xenon 75mm f/2最突出。此镜头的特征是光圈环银色镀铬,它的法兰焦距较施耐德同门的其他三款75mm f/2电影镜头要短一些。按照我以往的经验,这种镜头因为光路行程短,全开光圈锐度通常比法兰焦距长的镜头更高。实拍结果却出乎意料,它全开光圈简直就是天然柔焦镜头,收光圈至f/4.5时则非常锐利。按照那位老先生的说法,这种全开“肉”、光晕严重,收缩几级光圈后则变得锐利的现象,是球差过度造成的。从今天的角度来说,这是一款非常不合格的镜头,它集“像场弯曲+渐晕+球差+光渗+彗差”各种失真之大成。如果拿它拍纪实片会令摄影师吐血,而拿它拍写意片则简直是“神镜”,每张照片都像《阿凡达》电影里的梦幻夜景。在此再分享两张我用它拍阿凡达风格的片子(图22、图23)。

若论焦内锐利,焦外旋转特性,则以柏林Astro 75mm f/1.5最为狂野。此镜头在135全幅相机上有轻微暗角,其焦内是我见过的75mm f/1.5镜头当中之最锐利者,与柏林Astro的其他镜头特性大相径庭,锐利、饱和、反差相对高、焦外高速旋转。它甚至可以焦外作画(图24、图25)。

其余镜头,除了福伦达70mm f/2以及蔡司的两款85mm f/2,都具有或多或少的旋转焦外。福伦达70mm f/2焦内锐利,焦外端正,是老镜头里面失真校正出色的例子。卡尔?蔡司的两款 85mm f/2镜头表现出了制造技术成熟的特征,其焦外特征较接近现代镜头。在电影头四大家A、C、D、K,即安琴、库克(Cooke)、刀梅、肯诺普蒂克(Kinoptik)中,论焦外表现,C家即库克是最为平淡收敛(也说明它校正较好),A、D、K(Angenieux、Dallmeyer、 Kinoptik)则各有特点,均十分活泼,其中又以画意焦外著称的刀梅Super Six系列为最(图26)。因为刀梅Super Six 76mm f/1.9能够提供类似油画、水彩画的焦外成像,所以这次选了这款镜头来参加比较。

最超值的个性焦外老镜头

并非一定要拥有昂贵的A、C、D、K镜头,才能赏玩梦幻焦外,许多价格不贵的老镜头一样可以玩出画意焦外。从实用的角度,我认为40-50mm焦段的大光圈镜头更加具有实用性,因为它的视角更宽,构图限制更小。在此推荐东德蔡司用于Pentaflex 16毫米电影机的Biotar 50mm f/1.4。这款镜头的有镀膜,外观为银色,价格不贵,焦外成像与我在本文当中使用的二战前全铜版本几乎一样(镜组结构是一样的,焦外表现当然基本相同)。此镜头虽然在全画幅相机上有轻微暗角,但味道却好极了,漩涡、圈圈、全开高光部轻微柔焦……你无论要啥梦幻焦外,它基本都能给你。在此再来几张采用卡尔?蔡司Biotar 50mm f/1.4转接索尼 A7拍的片子(图27、图28、图29)

另一个超值之选是美国的米尔塔(Miltar)系列军用电影镜头,它的焦外可与刀梅“超六”媲美,价格却不到后者的五分之一。

为何老镜头成像更细腻?

老镜头与现代镜头的区别不仅在焦外成像,焦点成像也有不少区别。现代镜头普遍比老镜头锐利,但是却锐得硬邦邦,以大反差来获得锐利感,导致暗部细节欠佳,立体感、高光控制、层次和色彩过渡等方面都明显不如老镜头,所以从画面的美感和耐看度来看,明显是老镜头更优。很多人认为这是因为老镜头用了好玻璃,其实这只是原因之一,以下试从几个方面来说明,为何老镜头成像更细腻(全部知识均来自那位老专家,并非我的主观臆想)。

一是品控要求不同

以镜片打磨抛光为例,首先是抛光时间。为了追求产量、降低成本,现代镜头普遍采用机器抛光,例如,某知名日本品牌镜头的镜片抛光设定为10-30分钟,而老镜头采用人工抛光,例如德国老蔡司的镜片抛光需超过两个小时。虽说现代抛光技术采用效率更高的电脑控制机器抛光(抛光剂为人造钻石粉),老镜头以简单机器、人工控制的抛光工艺(早期的抛光剂俗称红粉,后期用氧化铈),效率当然低于现代工艺,但两者之间的效率差别不足以抵消抛光时间过短带来的品质问题。如果亲临现代镜头打磨车间,你会发现这里的技工踩着滚轴溜冰鞋,快速穿梭于大量机器阵列当中。每台机器设定的打磨时间一到,报警器响起,技工就必须到位,通常一个人要控制20-30台机器,这就是为何他们要穿溜冰鞋来工作,因为实在太忙碌了。这些经10-30分钟抛光、看似光滑的镜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就像磨砂玻璃般粗糙!拍摄时,大量细节就这样被磨砂玻璃过滤掉了(业内称为“闷光”,指光线被闷在里面了)。而老镜头在显微镜下观察一样是光亮通透,看不到细砂面,皆因得到充分的打磨抛光。从这里可以看出现代镜头在抛光工艺上执行的品控标准要低于老镜头,这也是老镜头普遍比现代镜头拥有更丰富细节的原因之一。

其次为抛光精度,老镜头的抛光精度要求比现代镜头高。当年德国的摄影用镜头抛光精度要求为3光圈以下(这里的光圈也称为牛顿环,是光学抛光工艺中的专业术语, 1光圈等于1/2波长,1波长等于0.5微米,故1光圈约为0.25微米),而现代镜头中的平价镜头,抛光精度普遍被设定为5-10光圈,高端镜头则为3-5光圈,看到这些数据,估计大家也心中有数了。

二是检测方法不同

老镜头的色光透过特性检测为全光谱,即在380-780纳米的可见光谱波段范围内,尽量获得由红到紫(由长波到短波的可见光)的平滑曲线,这需要在镜头设计、玻璃质量、制作工艺三个方面共同努力以达到要求。现代镜头则为三原色峰值检测,即把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峰值调节到接近一致就可以收工了。这里指的是民用相机头领域,专业领域如现役高端电影镜头则另当别论,它执行的是更高的工业标准。这就是为何老镜头灰阶丰富、细节过渡那么细腻,现代头则硬、愣、反差高,即所谓数码味的一大成因,这让我想起了发烧音响里面的LP与CD的差别。

现代工艺无疑比过去先进,但当为了市场营销需要,把制造要求和标准都降低了之后,工艺的进步已无法体现在光学质量上。这些取巧降成本的潜规则,正解释了为何镜头在某些方面今不如昔,明明工艺技术进步了许多,现代镜头的成像却未能在各方面都完胜老镜头的原因。

猜你喜欢
光斑光圈光学
我爱尘世的轻烟和光斑
光斑
滑轮组的装配
影像视界
影像视界
光学常见考题逐个击破
有趣的光斑
有趣的光斑
提升格调的光圈、焦距设计
“0起点”专业摄影技巧与基本功训练(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