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宝
1919年的“五四”运动,不仅是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运动,更是影响深远的新文化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五四”运动所提倡科学和民主,有力地冲击了延续几千年的旧文化和旧思想。为寻求救国之道,先进文化人和社会活动家迅速引进和传播了从资产阶级实用主义到无产阶级马克思主义的各种思想体系和思潮,各种学术团体像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以上中层知识分子为主体的摄影团体也就应运而生,全国各地陆续出现了许多有摄影爱好者或者摄影同行自发组成的摄影团体,并且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大城市中。1923年成立的北京光社(前身是艺术写真研究会)是我国最早研究摄影艺术的业余团体,由此揭开了我国摄影艺术发展的序幕,从理论上奠定了二三十年代摄影艺术理论的发展。同年广州成立了我国南方第一个摄影社团―景社(也称冷庐景社)。1925年上海成立了中国摄影学会。1927年天津成立了北洋摄影会,福州成立了福州摄影学研究会。1927年随着南京民国政府成立,全国业余摄影活动的中心逐渐迁移到了上海。1928年中华摄影学会(简称华社)在上海成立,成为20年代末影响最大的摄影艺术团体,同年南京成立了美社。1930年具有全国性规模的摄影团体―黑白影社在上海宣告成立,南京金陵大学也成立镁社。1931年上海成立三友影会。1932年广州培英中学成立白绿摄影学社(简称白绿社)。1934年成立上海摄影学会。1935年成立了北平银光社,南京成立了南京影社,广州成立了红窗摄影研究社(简称红窗社)。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等地的多所大学及宁波、杭州、苏州、桂林和四川、河南、云南等地也有摄影团体建立。从总体而言这些早期成立的摄影团体,为我国摄影艺术的萌发与发展,对摄影的大众化与民族化,特别是为形成中国摄影的第一个黄金时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里特别要说说1936年在无锡成立的雪浪影社,当时无锡虽为一县邑,却成为了中国最早建立地方摄影组织的地区之一。
处在东南沿海的无锡,历经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西方文明与东方文明的碰撞,它虽为一个县邑,但一批仁人志士抓住了发展工业文明的机遇,迅速崛起的荣氏、唐氏、杨氏、薛氏和周氏等家族,使无锡成为近代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之一,经济总量也跃居全国城市的第三。一批近代企业家不仅致力于自己企业的发展,并且在爱国救亡运动与社会进步思潮的影响下,将崇尚德行的儒家文化与高扬理性的西方文化融于一体。积极兴办文化教育和社会事业,营造“小上海”、“大无锡”的新格局,大力推动了无锡的近代化的进程,为各类人才的成长创造了更好的外部环境。此时的无锡,在造就一大批工商实业巨子的同时,政治、经济、科学、教育、文化、艺术等领域,也涌现出一批引领潮流、学贯中西的大师级人物。同样在摄影艺术园地,一批无锡籍的先贤,也迅速接受了近代科学技术的传播与浸淫,不仅在中国摄影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迹,影响着中国近现代的摄影,而且在中国摄影史上留下了不少第一和许多之最,这些如刘半农、方大曾、王劳生、顾淑型、敖恩洪等老一代摄影家们,犹如明星闪耀在中国摄影史的星空中。
1936年夏,由王劳生、陈葭生等人发起,成立了中国最早的地方摄影组织之一―无锡雪浪影社,社员有王劳生(出版股)、曹志白(文书股)、高兆骧(会计股)、戴公亮(研究股)、徐省庵(展览会)、薛志礼(旅行股)、蔡铭芳(交际股)、王南荪、陈葭生、廉靖成、华福钧、程福麟等12人。据发起人王劳生笔述:“几个无锡的摄影同好,在太湖边一个小山上,名雪浪山,约同摄影。偶尔大家谈起无锡的摄影同好太散漫而缺少一个集合,因有组织影社之议,借此可以聚首研究,交换知识,而求进步。即借山名一用,定名雪浪影社,以联络摄影同志,提倡摄影艺术为宗旨。别后征得社员十余人,借社员王南荪寓所,也算开了一个成立大会,拟了一个简章,??当时大家预定于二十六年(即1937年,编者注)元旦举行一届影展。”
1937年元旦,雪浪影社如期举办了无锡历史上第一次专题影展。出版于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一月一日的《锡报》一则展览公告十分醒目,内容是锡报主办《雪浪影社摄影展览会》:地址是公园嘉会堂(今城中公园同庚厅),日期是二十六年(即1937年,编者注)元旦起三日止,时间是上午九时至下午五时,并有“公开展览,无须门券,敬请指教,欢迎参观”等说明。
同日《锡报》元旦特辑摄影版选登了参加影展的代表作,有蔡铭芳《秋郊》,曹志白《时代之轮》,徐醒庵《静物》,程福麟《归舟》,廉靖成《塔》,陈葭生《雪霁》,王劳生《鹅侣》,薛志礼《天都遥望》,王南荪《蠡桥薄暮》,戴公亮《灯下》和高兆骧《坛》等十11人的11幅作品。同月7日,《锡报》三版发表了《雪浪影展速写》的影评,对影展作者作品逐一进行艺术点评。王劳生后来在其笔述中记录了这次影展概况,“经各社员的努力,居然一届影展实现了,在本年元旦日起,借无锡公园同庚厅,公开展览三天。因为地点适中,及锡报宣传广大,会期虽短,却有五千人以上的观众,以学校学生与商店店员居多数。出品社员有十二人,作品共一百三十四张,总算博得观众与报纸的称扬与指导,可说无负于各社员的一番经营。作品固然不怎样好,但在内地,已引起了许多人的注意。”
1937年3月在武汉出版的著名民国摄影杂志《华昌影刊》第十八期编辑出版了雪浪影展专辑。刊载了参加影展的12人的20幅代表作品,有廉靖成《春来否》(封面)、《腥》,陈葭生《看风扯篷》(扉页)、《雪霁》,王劳生《售篮为生》,程福麟《稍息》,王南荪《薄暮》、《歇浦舣舟》,曹志白《映月小溪枝影疏》、《觅食》,徐醒庵《深巷斜阳》、《小立夕阳》,薛志礼《遥风送翠》、《千锤百炼》、《疏影乐趣》,高兆骧《殿角秋云》,戴公亮《玉洁冰清》,蔡铭芳《秋林荒径》、《秋郊》和华福钧《黄金时代》等。王劳生为专辑撰文《写在雪浪影展之前》,记述了雪浪影社成立原由,举办首届影展和对摄影的认知理解,文中有一段文字内容为研究中国摄影史学者多有提及和最为关注:“至于作品的题材,我们自知对于自然界的习作太多,而于高唱‘国防艺术的今日,我们所做到的,实在太少了,以后应当在这一点上自励而努力。我观乎这次观众的拥挤,深知摄影艺术实为大众的艺术,又可说是深入民间的艺术,敢以此勉励本社社员,与国内从事摄影艺术的同志们。”文中王劳生的“国防艺术”虽然没有直接提出“国防摄影”,但他能站在“国防艺术”的高度,来检验他们展出的摄影作品,表明了一个摄影家对抗战救国的社会责任感。
雪浪影展的摄影作品所反映的内容既有风光静物、人文民俗,也有反映工厂劳动场面和人民疾苦的画面。中国早期的摄影多是以追求沙龙画意的艺术效果为其圭臬,但从雪浪影展中的照片可以看到,摄影开始以记录百姓生活百态和社会环境为主要内容,这在当时是非常进步的。雪浪影社成立半年即举办了无锡历史上的第一次影展,影响颇大,并且第一次在著名摄影杂志《华昌影刊》上发表影展作品专辑。可惜后来由于抗日战争的爆发,雪浪影社停止了活动,但却在中国摄影史上留下了无锡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