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老舍《猫城记》的深刻社会性

2015-05-28 02:05陈金芝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4年12期
关键词:童话世界老舍外国人

《猫城记》是中国现代作家老舍先生于1932年完成的一部11万字的现代长篇小说。作者巧妙地借助童话故事的形式,表面上构建了一个新颖独特的童话世界,充分发挥想象,给读者展现了一幅异于常态的美好图画,奇妙而独特,但真正的意旨却是将真实而残酷的人性,血淋淋地、丝毫不加掩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你一方面沉浸在作者虚构的火星世界里,另一方面也不忘真实残酷的故事背后所隐藏的深刻严肃的社会问题。《猫城记》是以日本侵略者大举进攻,政府当局却采取不抵抗的政策,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为背景写的寓言体小说。1932年的中国社会对于火星的探索是一无所知,而老舍先生却在小说中大量运用科幻的手法,营造一个虚拟的火星世界,以及生存在火星上的猫人,整篇小说是构筑在一个科学幻想式的背景上,作者尽量运用轻松的笔调来表现其内容的深刻性。一个梦想的童话世界,其营造的深刻含义却是在大胆揭露民族劣根性,将旧中国人民的“盲动”“顺从”“灵魂的衰亡”以及“民族意识堕落”等特点表露无疑。虚拟的火星国家,影射了千疮百孔迟早要灭亡的旧中国社会,抨击了各阶级当权者腐败堕落,讽刺麻木愚昧的民族痼疾和崇洋媚外的奴性,对于旧中国的黑暗现实作了尖锐有力的揭露与批判,同时也流露出对于国事的悲观情绪,可以看出老舍先生一片忧国忧民的心意,这绝不是一部简单的童话故事所能达到的境界。

老舍先生充分运用黑色幽默的写作手法,大胆揭露当时扭曲的社会形态,以表现小说内容的深刻性。小说分别从猫人国独特的地理环境、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特殊食粮、社会各阶层不同人物的特点等方面,来进一步间接而又深入地对小说主题进行展开与揭露。

首先,小说对其火星特殊的地理环境进行深入的描写,表现不同寻常的外部环境。“我”在来到火星时看到的火星天气在小说中第一节是这样描写的:“我看见一片灰的天空。不是阴天,这是一种灰色的空气。阳光不能算不强,因为我觉得很热;但是它的热力并不与光亮做正比……阳光好像在灰中折减了,而后散匀,所以处处是灰的,处处还有亮,一种银灰的宇宙”,这样的天气,给人一种压抑、透不过气的感觉,影射了当时旧中国的社会状态,暗示了猫人社会走向衰败的必然结果。他笔下的火星景象是这样的:“从远处收回眼光,我看见一片平原,灰的!没有树,没有房子,没有田地,平,平,平的讨厌”。试想这样的景象,生活在这里的人,更恰当地说应该是猫人,会有一种怎样的心理状态?看不到任何希望与生机,小说开头就刻意渲染童话世界里阴沉、晦暗的环境气氛,这为小说最后悲惨的结局埋下了种子。

其次,小说在内容上不断穿插对维持猫人国正常生命活动的食粮——迷叶的介绍与说明,它让我们惊异于迷叶的特殊药用价值似乎与毒害了我们中国国人一个多世纪的鸦片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我”意外结识到猫人中的大蝎,了解到一种被猫人国视为“国食”的迷叶,在书中它被描绘的有如神物一般,无所不能。第九节对迷叶外形进行了描写:“叶长的比手掌还大一些,厚,深绿,叶缘上镶着一圈金红的边;那最肥美的叶起了些花斑,像一林各色的大花”,外形很奇特,能够“使人越看越爱看,越看心中越觉得舒适”,而吃了之后就会有“觉得头有些发晕,可是并非不好受。我感觉得到那点宝贝汁儿不但走到胃中去,而且有股麻劲儿通过全身,身上立刻不僵得慌了,肚中麻酥酥的满起来。心中有点发迷,似乎要睡,可是不能睡,迷糊之中又有点发痒,一种微醉样子的刺激”。对于这一段文字的描写,吃完“迷叶”后的反应,有没有很熟悉的感觉?是的,这里的迷叶藏有深刻的含义,它在全文起了重要的作用,贯穿全文始终,它是猫人须臾不得离开的粮食替代品,有巨大的毒害作用,是猫人社会走向衰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它作为猫人国中“仙药”一般的药物,能医好个人却危害了国家,正是残害了我们国人一个多世纪的鸦片的缩影,这是藏在童话世界外壳下的深刻社会性。

第三,在小说中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外国人与猫国人在猫人国所受到的不同待遇进行了鲜明的对比,充分表现出猫人国社会制度本身所存在的根本问题。他们将外国人视为上帝,外国人享受着本国国民所望尘莫及的优厚待遇,拥有着本国国民所不敢享有的权利。在古代,他们也与外国人打过胜仗,只是在近五百年中,他们自相残杀,将打外国人的观念通通忘掉,这种明显的“窝里斗”的“老中国”文化生态现象是旧中国社会中是显而易见的。在猫人国,外国人的权利甚至可以高过皇帝,不经外国人主持,皇帝连迷叶也吃不到;大蝎的迷树林必须由“我”来保护,否则连大蝎派来保护迷树林的二十名家将也会监守自盗,更有“外国人咳嗽一声,吓倒猫国五百兵”的荒唐谚语……种种的表现充分说明了外国人在猫国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同时使猫国尖锐的社会问题愈加突出。而对待拥有同样血统的本国猫人的态度却有着天差地别的差异:他们最爱借外国人的势力欺侮自家人,对于外国人打死猫人是不负任何责任的,若是在城里打死人,只需到法厅报告一声,法官甚至会表示感谢;对于别人有益的事,哪怕是说一句话,猫人也没有帮忙的习惯;他们心性怯懦,习惯于挨打,却又凶狠暴戾,更习惯于自相残杀,而在外敌入侵时,则争相逃跑后抢先投降,畏惧外国人几乎是猫人的一种天性……种种表现很容易看出这就是曾经的中国,和中国人的极端化缩影。猫人国人与人之间的扭曲、冷漠、勾心斗角,这种不健康的人际关系正是旧中国社会人际关系赤裸裸的真实写照,表达了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

最后,在《猫城记》中对于人物形象的描写也深入人心。老舍大量运用黑色幽默的写作手法,暗喻了旧中国社会各阶层不同的人物形象。大蝎之父,妄自尊大、处处迂腐的老猫人,代表了中国封建顽固的残余势力;大蝎,是与“我”接触最多的猫人,集各种复杂性格于一身,代表了对外国人献媚、对老百姓压榨,由封建势力蜕变而成的官僚统治阶级;大蝎之子小蝎,受过外国教育,但仍然继承着先辈迷茫的年轻猫人,代表了持悲观革命态度的资产阶级势力;大膺,小蝎的好朋友,“我”眼里唯一值得尊重的猫人,他拒绝迷叶,为了国家利益甘愿牺牲个人,代表了作者所认同的英雄志士,从其杀身成仁的境遇来看,是作者较认同的理性形象,代表了旧中国社会早期革命者的形象,给灰色、晦暗的童话世界带来一丝光亮。

同时,小说的主人公“我”的心理变化,是表现其写作意图的重要线索。小说中的“我”曾天真幻想改变猫人国里扭曲、病态的社会现状,试图以自己的热情和乐观来感染他们,使他们重新振作起来,以担当起救国重任。但可悲的是,在美好理想实施过程中,不是“我”的乐观影响了小蝎们,而是小蝎的虚无主义与悲观情绪深深地影响了“我”,从被作为大神的代表,被大蝎邀请监视猫人收迷叶的活动,开始“我”就做一些荒唐可笑的、略显愚昧的事情,本不愿去做,但不愿破坏了猫国的风俗,并暗示自己:“我来是为看他们的一切,不能不逢场作戏,必须加入他们的团体,不管他们的行为是怎样的可笑。”“我”开始在慢慢蜕变,有将要融入这个污浊、蒙昧团体的不好趋势。在后来搬运迷叶的过程中,“我”起先对于大蝎的那些在“我”看来不可理喻的荒唐规定不予理睬,据理力争,但后来对于猫人兵抢别人迷树林的行为,“我”虽不赞同,却只保持中立态度,不反对也不支持,只能保证自己守住自己的原则。“我知道我是已经受了猫人的传染,我的勇气往往为自己的安全而减少了”,从这点点滴滴的“我”的心理变化可以清晰地看到“我”在猫人国中的生活使“我”曾经的美好愿望,开始被残酷现实慢慢侵蚀,这点在小说的后半部分更是清晰可见。残酷的现实让“我”认识到“我”起初的乐观,不过是一个美丽而幼稚的梦,在小说的结尾,“我”的思想意识恐怕早与小蝎没有多大差别,这样也就意味着“我”拯救猫人国的希望破灭,同时也暗示了封建残余势力的顽固。

小说最后告诉读者,大敌当前,猫人们还在内部乱打,他们说因为猫人们想争取谁第一个去投降,第一个得好处。最后猫人们有人投降了,可是外来的矮子兵们将他们统统活埋,他们傻了眼,却还是不知道团结,最后还剩几个猫人躲起来,可他们又互相打,最终剩两个了,被矮个子人关进笼子里,自己还互相打而灭绝了种族。这一悲惨结局暗示我们,如果任由这种民族劣根性发展下去,亡国之路是不可避免的必然结果,给世人,更准确地说是给当权者敲响了警钟。

这部在当时称得上异类的一部作品,当年代表世界文坛最高荣誉的诺贝尔文学奖曾钟情于它,只因老舍先生的不幸离世而与之擦肩而过。它充分借用童话世界所营造的美好错觉,来揭露作者想要表达的深刻社会性,它在内容上所体现的文学价值及社会意义是不可估量的,是值得我们每个世人反复体会与深省的。

(陈金芝  江苏省徐州高等师范学校文理系  221116)

猜你喜欢
童话世界老舍外国人
解人之难的老舍
印象·老舍纪念馆
外国人学汉字
鲸吞
“对话”小伙伴老舍
外国人
美!学校宛如童话世界
隐藏的童话世界
怎么跟外国人推荐《琅琊榜》?
童话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