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华+陈国富
中共重庆市委《关于科学划分功能区域加快建设五大功能区域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将长寿列入了城市发展新区,并明确了长寿在重庆全市及城市发展新区的战略定位。这既赋予了长寿新的责任、新的机遇,也为长寿缩小与全市其他区县之间的区际差距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也必将促进长寿城市发展新区内在潜力的迸发。以全面建成“三地一中心”、实现“三大愿景”作为总体发展思路,长寿区正努力推进工业、农业、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力争当好工业发展、城市发展、旅游开发和对外开放的主力军。
一、长寿区全面建成“三地一中心”背景分析
(一)“三地一中心”战略定位由来
2001年长寿迎来发展的新机遇,原长寿县裁撤并设立了重庆市长寿区,与此同时,晏家化工园区获重庆市政府批准,渝长高速公路通车等,长寿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如何利用好得天独厚的区位交通条件和长期以来形成的良好产业基础,推动长寿在新的起点上实现跨越式发展,是当时长寿区面临的重要课题。为进一步厘清发展思路,2002年,长寿区委托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对长寿区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行了战略研究。在广泛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于2003年形成了《长寿区经济发展和城镇化战略研究》,提出了长寿建设化工产业基地、都市绿色农业基地、旅游休闲度假基地、重庆物流基地的“四基地”战略定位。在此基础上,经过多次再论证和研究,逐步形成了“重庆市的工业高地”、“都市城郊型农业基地”、“重庆市的休闲胜地”、“渝东物流中心”的“三地一中心”战略定位,并于2004年在中共重庆市长寿区十届四次全委会议暨区政府第三次全体会议上正式确定为“重庆工业高地”、“现代农业基地”、“休闲旅游胜地”和“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的“三地一中心”战略定位。
(二)“三步走”为“三地一中心”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为了实现“三地一中心”的发展目标,长寿区委、区政府提出了“三年打基础,五年上台阶,十年成强区”的“三步走”奋斗目标。第一步,到2005年,工业化、城市化步伐加快,化工支柱产业全面提速,化工园区建设、特色工业园区建设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人均GDP实现1200美元以上,富民强区取得阶段性成果。这一步目标已经顺利实现。第二步,到2010年,实现工业化,城镇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均GDP实现2000美元以上,构建长江上游最大的现代化工基地和重庆市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基本框架,综合经济实力达到都市发达经济圈平均水平,进入重庆市经济强区行列。这一步也已经完成。第三步,到2020年,工业化、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人均GDP实现6000美元以上,综合经济实力进入都市发达经济圈前列,接近实现基本现代化,初步建成长江上游最大的现代化工基地和重庆市区域性中心城市,成为经济发达、人民富裕、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的一流强区。随着重庆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一统三化两转变”战略,长寿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了实现重庆重化工特色开发区、宜业宜居宜寿宜游和百万人口百平方公里的“四宜双百”大城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三大愿景”,这既为“三地一中心”建设打下坚实基础,也与长寿城市发展新区的定位和要求是对接和契合的。
(三)全面建成“三地一中心”发展战略总体思路
在加快城市发展新区的建设中,中共重庆市长寿区委、区政府确立了“以改革激发活力,以发展引领全局,统筹推动‘四化建设,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的发展思路,建设“三地一中心”总体战略要达到的目标是:真正成为工业的主战场,打造国家级重化工基地;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基地进程,建成集约型的大都市城郊农业基地;提速打造休闲旅游胜地,立足建设主城“半小时”重要旅游目的地,把长寿湖、长寿古镇、三洞沟3个景区打造成国家5A级景区;提档升级区域物流中心建设,力争在2020年实现年2亿吨的物流量。在项目建设上,长寿将依托国家级的长寿经开区,围绕千亿级重钢环保搬迁、巴斯夫MDI一体化、千万吨炼油等市级重化工龙头大项目,按照上中下游产业链一体化、物流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设施一体化、环保处理一体化“五位一体”的要求,打造现代工业高地。到2020年,把长寿经开区建设成为五千亿级产能的重化工特色园区。当好工业发展、城市发展、旅游开发和对外开放的主力军,建设一个宜居宜游宜寿的百万人口、百平方公里的大城市。
二、长寿城市发展新区建设面临机遇与挑战
(一)依托长寿经开区,当好城市发展新区主力军
从功能定位上看,《意见》明确把长寿定位为“石油天然气化工”、“冶金建材”、“合成材料基地”,“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及重庆半小时旅游目的地,长寿还被规划为重庆全市六个百万人口大城市之一,这充分表明长寿在全市五大功能区域尤其是在城市发展新区中地位举足轻重,并将对长寿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起到指导性、牵引性作用。城市发展新区中,有国家级经开区的仅有长寿一家。长寿经开区规划的五大产业集群被纳入城市发展新区的10个千亿级、百亿级产业集群中。这意味着重庆市关于资金、土地、政策等影响经开区发展的几个关键要素将向长寿富集,从而有益于实现长寿经济社会的高速、跨越式发展。近年来,长寿依托国家级长寿经开区,打造以重化工为主导的综合产业基地,不提新口号,坚持建设“三地一中心”和打造“三大愿景”,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五大功能区域发展的新形势下,长寿将赋予“三地一中心”和“三大愿景”以新内涵、新任务、新目标:“三地一中心”之工业高地目标要更高;现代农业朝着机械化、水利化方向发展;物流中心将按大枢纽来统筹布局等等。在城市发展新区的建设实践中,长寿要有新的作为,当好工业发展、城市发展、旅游开发和对外开放的主力军。
(二)发挥区位优势,担当城市发展新区的增长极
一是长寿城市发展新区建设具有重化工产业支撑。早在新中国建立之后的第一、二个五年计划时期,当时的长寿县就相继建成了狮子滩、回龙寨、下洞水电站。20世纪 60~70年代,得益于国家层面的产业布局调整,相继有川维、川染、长风等大中型企业兴建。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世界能源格局的变化以及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及产业转移的需要,一大批钢铁、石化等重化工项目相继落户长寿,使长寿成为当今重庆市乃至全国首屈一指的重要的重化工业基地。二是长寿在重庆五大功能区域规划布局中也具有较为优越的区位优势。长寿处于都市功能拓展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城市发展新区四个功能区域的交汇处,距重庆主城区50公里,距寸滩保税港区40公里,紧邻国家级的两江新区,承西启东的战略地位凸显。三是随着渝利快速铁路的开通、渝万城际铁路的建设、渝怀铁路复线建设和渝长高速公路的扩能,长寿的交通枢纽地位日益凸显,再加上长寿还“坐拥”长江黄金水道,“密织”输油、输气管道,“铁、公、水、管、空”完善,这使长寿成为城市发展新区具有连接渝东南、渝东北和通江出海的重要枢纽,并能够成长为城市发展新区的增长极。
(三)长寿城市发展新区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由于历史及现实的原因,长寿产业结构畸轻畸重突出,经济抗风险能力较弱,面临诸多的制约和挑战。一是总量偏小效益偏低。2013年,长寿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速比全市低0.9个百分点,总量仅占全市的百分之四,比2012年下降0.2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增速比全市高0.4个百分点,总量占全市总量的百分之3.5,比2012年提高0.4个百分点。由于总量规模与效益指标的双重制约,长寿工业与同为城市发展新区的区县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二是长寿经开区的产业集群化程度仍偏低。天然气化工、钢铁冶金产业集群发展成效初显,新材料、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发展刚刚起步,2013年四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545亿元,总体规模仍然偏小。三是现代服务业基础尚且薄弱。一方面长寿区商贸服务业还主要依靠传统的批发、零售、住餐等行业的拉动,同质化竞争现象较为突出,电子商务等新兴商贸服务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商贸服务业缺乏新的增长点。另一方面,长寿区专业化建设相对滞后,规划建设的“一园一区一群”除钢材市场、建材市场进展较快之外,其余的现代物流园、中央商务区及农副产品市场、汽车市场、货运市场等尚处于前期工作阶段。另外,长寿的人力资源工作跟不上企业发展需要。由于长寿适龄人员所具备的劳动技能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园区企业外地工人比例达到60%,各类管理型、技术型人才十分紧缺。
三、全面建成“三地一中心”,深入推进城市发展新区建设实践
(一)推进生态循环园区建设,打造重庆工业高地
以新型工业化推进长寿经开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努力打造重庆工业高地。一是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大力发展“5+1”产业集群。二是充分利用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深化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改变产业结构不合理、特别是重化工行业单一的格局,推动“5+1”产业协调发展,增强经济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三是多措并举应对天然气涨价。加快推进技术创新研究,积极向上争取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扶持政策;加大对天然气化工科技投入力度,加强对天然气制乙烯、二甲醚、合成油、新型燃料应用技术等领域的研发,以产品更新换代应对天然气涨价。四是科学优化产业功能布局。立足现有基础,着眼未来发展需要,以推进公共服务共享化、产业发展集群化、物流运输集约化为目标,对汽车零部件、装备制造、新材料产业发展进行整体优化布局,及早谋划相关企业腾笼换鸟,促进三大新兴产业向长寿经开区拓展区方向集中。
(二)推进现代农业基地建设,保障农民实现可持续增收
一是鼓励农村企业化,在农业基础条件较好的街镇,鼓励农民以土地、实物等多种形式入股成立种养殖企业,并建立与农业专业人员聘用指导相结合的机制,在生产技术上覆盖产前、产中、产后的环节,进一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升抵御农业抗风险的能力。二是继续探索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将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剥离,允许农民将土地经营权作为股份入股,解决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造成的土地撂荒或者土地生产率不高的问题,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三是扶持和培育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努力探索“家庭农场”经营模式,探索建立注册登记和认证制度,扶持家庭农场逐步成为具有法人资格的市场主体,并支持其申办微型企业,在金融服务、项目、政策等方面予以倾斜。四是建立农产品物流中心,降低农产品在物流、仓储等环节的费用,降低农产品非农业生产环节成本,促进农民及农户增收。
(三)以特色“长寿文化”推进休闲旅游胜地建设
一是将“长寿文化”融入巴渝文化的生长土壤中,对巴渝文化中的图腾文化、峡江文化、农耕文化等进行挖掘,拓宽长寿文化的内涵及外延,并以此建立相应的文化展示园,吸引外地游客来长寿旅游。二是促进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充分发挥长寿旅游的整体性竞争优势及街镇工业走廊劳动密集型产业集中的优势,促进一、三产业融合发展,开发生产具有长寿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或特色食品,进一步延长长寿旅游的产业链。三是广泛引进社会资本参与长寿旅游建设。广开渠道,吸引多种所有制经济参与长寿区旅游项目投资建设与营运,积极探索“旅游公司+农户”、“旅游协会+农户”、“种植基地+农户”等多种新型旅游发展模式。
(四)推进“一园一区一群”商贸物流中心建设
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依托,长寿区规划布局了总面积约16平方公里的“一园一区一群”。“一园”即面积约15平方公里的现代物流园,以长寿城市发展新区工贸城为核心,以“一江两岸”规划建设的港口、物流码头、仓储基地为主要内容;“一区”即面积约285亩的中央商务区,依托北城开发和长寿火车北站建设,使之与协信商圈、桃花商圈、古镇商圈、黄桷湾商圈、菩提山景区、长寿湖景区互为依托、相互辐射,打造辐射渝东的购物之都、美食之城和消费之都;“一群”即专业市场群,在长寿区渡舟街道、八颗镇布局建设面积约1000亩的汽车城、农副产品交易中心、货运中心三大专业市场,以满足“四宜双百”大城市居民生产生活需要,逐步形成集物流、仓储、批发交易一体的区域物流中心。“一园一区一群”商贸物流中心建设,既为长寿物流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必将有力地促进长寿城市发展新区建设。
本论文系重庆市决策咨询与管理创新项目(重点):《长寿城市发展新区实现路径研究》项目编号cstc2014jccxB00017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杨庆育.重庆五大功能区域战略[J].今日重庆,2014.1.
[2]陈文权,余雅洁.重庆五大功能区发展战略的人才支撑[J].重庆行政(公共论坛),2013.12.
[3]杨庆育.着力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J].求是,2011.23.
作 者:张 华,中共重庆市长寿区委副书记、区委党校校长,管理学博士
陈国富,中共重庆长寿区委党校副教授,法学博士
责任编辑:胡 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