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上里座座古桥串起千载繁华(图)

2015-05-27 14:52
当代旅游 2015年2期
关键词:马帮石拱桥古桥

上里是四川雅安的一座古镇,离成都两个多小时车程。川西上里古镇的古桥密集度,实在出乎人的意料。刚刚来到古镇的入口处,你便会惊讶地发现仅在短短几十米长的河道上,居然就有3座古石桥。它们平行排列在陇西河上,但桥身离水的高度却明显不同。当地老乡说,如此设计布局,看似多余,实则保证了进出古镇的畅通;枯水季节,三桥并用,丰水季节,至少有一桥可保通行。

我细细数来,环绕古镇的河流上竟有石桥十余座,石拱桥、石板桥、石墩子桥,单孔、 7孔、 11孔,造型无一相同。从桥上望去,河里的鸭群优哉游哉地游着,桥头河边的石阶上,姑娘们嬉笑打闹着浣洗衣物。此情此景,让人仿佛置身于江南。

这些古桥跨越的陇西河,本来是青衣江上游的一条支流。千万年前,陇西河在上里附近冲积出一块平原,良好的灌溉条件和肥沃的土地,再加上人们的勤劳开垦,使这片土地很早就富甲一方。上里的优势还不止这些,它的地理位置也极为特殊——上里东接名山、邛崃,西接芦山、雅安,既是过去南方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也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物资集散地。所以上里古镇最初的名字 “罗绳”,在当地话中就是驿站、关隘的意思。

在恍如昨日的千百年里,上里堆满了来自名山的茶叶,来自邛崃的井盐、竹器,来自康巴的马匹和来自西藏的药材、皮货,以及异域各国的手工艺品、香料……驮着各种货物的马帮络绎而来,又络绎而去。老人们说,其实就在解放前,这里的集市也是热闹非凡的, “隔三差五就有一个街市,除了各地马帮将带来的货物摆满一街,还有各路戏班的戏剧和杂耍表演。那时候,采货的、小食摊子把上里堵得水泄不通,人声鼎沸,骡马嘶鸣,二三里外可闻。”

查阅我国桥梁史,石桥一直担当着重要角色。石桥大约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出现的,那时的石桥是石墩木梁式的,到了西汉进一步发展为石柱石梁式,到东汉时,开始出现单跨石拱桥。上里的古桥也遵循着这一发展轨迹——留存至今的古桥全是石制,但由于选材的原因 (上里附近只出产较易风化的红砂岩),我们已无法领略到上里古桥的汉风宋韵,今天上里古镇尚存的古桥,年代最早的是清乾隆年间修建的一座石拱桥。

有人说,上里桥的样式多样,或许与几次大的移民活动有关:西汉时,朝廷曾迁 “楚民”来此;明末清初的 “湖广填四川”,大量的移民涌进上里,他们不仅充实了上里的人口,更带来了丰富的桥文化——此后修建的上里桥,风格要么秉承当地传统,要么源自移民故里。今天,陇西河上的座座古桥,或如朴实敦厚的汉子,或如藏于深闺的娇娘,与江南水乡的桥梁相比,视觉冲击力更为鲜明。

古桥中,最有特色的当数镇东的 “高桥”和镇西的 “二仙桥”。唐人诗中曾称赞上里 “二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而“双桥”指的便是这两座桥。

高桥是上里古镇过去最大的一座桥梁,也是南丝路驿道进入古镇的主要通道。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座石桥东西两端的桥身之下,还各建有一人行通道,这样桥上、桥下皆可通行,被当地人誉为清代的 “立交桥”。想当年,高桥上马帮铃响,络绎不绝,桥下则人流如注,来往喧嚣。古镇的热闹,丝路的繁华,在这高桥身上可窥一斑。

除了通行的功能,镇西的 “二仙桥”却更能体现出水墨上里的风雅气质。在崇尚古镇旅游的当下,这座充满诗情画意的高卷拱单孔石桥,几乎就成了上里古镇的标志性符号。

猜你喜欢
马帮石拱桥古桥
江西“乱石拱桥”曾引全国效仿
大班班本课程“古桥”的实践探索
走古桥,做古桥,感受古桥文化魅力
读出民族自豪感来
高仕兴:云南普洱市马帮传统民族文化继承者
家乡的石拱桥
相知
探访古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