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梅
(吉林大学 珠海学院,广东 珠海 519007)
再议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假说
李冬梅
(吉林大学 珠海学院,广东 珠海 519007)
摘要:FOXP2基因是人类发现的第一个与语言相关的基因。自其被发现后二十多年来,它已经成为国外有关语言神经生物学和生物语言学研究的前沿热点。基于此,根据FOXP2与语言相关性研究的现状,以及英国学者Kate Distin的模因观,①对Chomsky的“普遍语法”的核心内容提出了一些质疑。最后得出结论:语言或语言能力是语言相关基因(生物进化)与语言模因(文化进化) 协同作用的产物。
关键词:FOXP2;语言基因;语言模因;语言天赋论;元表征;表征系统
2013年7月15日,《光明网科技》刊登了一篇赵勇关于“普遍语法”的争议性文章。大致内容如下:在密歇根大学举行的美国语言学会年会上放映了一部名为《幸福的语法》(The Grammar of Happiness)的纪录片,影片纪录了“普遍语法”的挑战者、语言学家和人类学家丹尼尔·埃弗雷特,在巴西亚马逊地区迈茨河沿岸对皮拉罕语的调研情况。埃弗雷特本人亲自到场观看影片,同时回答了一些观众提出的问题;另外,他还做了一个关于语言田野调查的学术报告。“普遍语法”的创立者、语言学家和哲学家诺姆·乔姆斯基也参加了这次年会,并做了一个关于语言本质的论坛讲座。这两名学者的学术观点大相径庭。而两年前语言学家斯蒂芬·莱文森等人在《自然》杂志发表了一篇关于语言演化的论文,认为语言的演化与人脑中的语言处理部分没有关系,而主要与这种语言发展的历史背景有关。
1FOXP2与语言相关性研究的现状
语言的产生、习得和进化一直是人类的未解之谜,语言的使用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一种神经认知活动。自20世纪末以来,分子生物学家、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一直在探讨人类语言行为与其基因结构之间的关系。终于在20世纪90年代,英国科学家首次发现了与语言相关的基因,2001年科学家将其更名为FOXP2。近几年的研究表明,FOXP2不只存在于人类基因组中,在其他动物如黑猩猩、大猩猩、猩猩、恒河猴、鸟类以及老鼠等的基因组中同样存在。近年来,Dediu等又发现脑生长发育基因ASPM和Microcephalin与音调语言的学习有关[1],以及四个主要易感基因FOXP2、CNTNAP2、CMIP 和ATP2C2[2]。FOXP2就是目前发现的第一个与语言障碍及进化相关的人类基因,它的发现使得人们能够从分子细胞的层面研究语言神经回路的功能及其发展,从而揭开了语言学与生物学联姻研究的新篇章[3]。
2乔姆斯基普遍语法的核心内容
乔姆斯基的语言学说,又叫作“转换生成语法”或“形式语言学”,创立于20世纪50 年代,当时被认为是一场革命,带来了崭新的语言哲学观和研究方法。乔氏学说自创立至今经历过了几次重大的变更,如:“管约理论”(government & binding theory),“原则—参数语法”(principle-parameter)和“最简方案”(minimalist program)等,都是源于这一假说。但是不管其理论的具体主张如何变化,他的“普遍语法”假说的核心内容却始终不变。它的核心内容为,人类有一个与生俱来的、自足的形式系统,这是生物进化的结果,他给人类语法设定了原则。乔氏学派的研究方法和取向,无不与这一语言哲学观相联系。
后来乔姆斯基的各种理论形态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探索或者印证普遍语法的存在。比如,其“管约理论”主要是探讨动词论元结构的普遍规律。而后的“原则—参数理论”的主要思想为,人们具有先天的习得语言的普遍原则,代入后天语言经验中的“参数”就习得了一种具体的语言。最近十几年又提出了“最简方案”,主要探讨语言生成过程的经济性。可以说,普遍语法假说是贯穿于形式主义语言学各种理论之间的一个共同精神[4]2。
3质疑
乔姆斯基提出普遍语法的目的是为了解释人类何以能够习得语言,所持的立场属于生物取向中的先天论。然而,根据前文FOXP2与语言相关性研究的现状可知,语言的起源和习得是基因突变和漫长进化过程的结果。决定人类说话能力的要素共有三个:语言基因系统、口舌发音器官和左脑中负责语言功能的言语中枢。而乔姆斯基却毫无根据地假设人类语言产生于基因的突变而非渐变,自然选择没有对语言的产生有过任何影响。研究表明,导致语言产生与习得的不是基因与环境的叠加,而是二者相互作用产物的综合影响。语言是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为制衡自然选择压力而逐步进化出的一种能力,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根据Distin[5]的模因观,模因是一种“心理表征”。在动物进化期,人类对不断增强的大脑表征能力的自然选择使人类具有了表征和元表征能力,这些能力又促进了模因的生成和进化,通过自然选择与模因选择两种进化机制创造了语言与语言能力,即语言是自然选择与模因选择的适应性产物。在语言的进化过程中,随着模因的不断传播与复制,心理进化过程通过模因的变异和选择实现了与生物进化相一致的进化历程。因此,可以把语言当成一种模因变异、选择过程中的心理表征,语言通过模因在人类的心理意识和心理活动中进行保存、复制、选择与变异。
乔氏开创的产生语言学认为,人类语言肯定具有生物学属性:语言机制就像身体其他器官一样由遗传决定,可以在适宜的环境中生长、发育和成熟。他声称,有理由认为人的心智大脑中有一个“语言器官”。语言器官是人类大脑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其基本特征由遗传基因决定。因此,语言是人类独具的一种属性。人之所以会说话,是因为生下来的时候人脑就呈现为一种特定的物质状态。这种特定的物质状态和结构是人类遗传基因预先规定好的,它在后天经验(语言环境) 的作用下,发育成长进入一种稳定的物质状态,从而具备了说话的能力,获得了某种具体语言的语言知识。从这个意义上说,基因“设计”了脑的组织与结构,也“设计”了语言的组织与结构[4]3。
根据前文FOXP2与语言相关性的研究现状可知,在人脑内根本不存在所谓的“语言习得机制”和“语言器官”,而语言中枢的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FOXP2的确在某种程度上对语言能力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确切作用尚需进一步研究,仍有许多关键的未解之谜。但目前已经清楚的是“人类语言的出现一定经历了漫长的灵长类动物祖先形态上的量变和质变,如脑容量的改变、神经关联强度的改变、新的神经通路的产生、声音感觉机制的形态学改变;而形成这些改变的分子机制有基因型改变、基因表达时空改变和基因表达量的改变”[6]。
乔氏理论的核心观念之一是人类存在一个“普遍语法”(universal grammar),它是与生俱来的一个自主的形式系统,这个系统由一系列抽象的原则组成。一个人把这种先验的“原则”代入具体的“参数”,就形成了具体的语言。乔姆斯基在这里又是用与数学的类比来建立人们习得语言的模型[7]。当乔姆斯基最初提出,进化为人类提供了一个特殊的、功能强大的语言习得装置时,很多认知学科学家都认为难以置信,很多认知学者批评乔姆斯基的假说是粗糙的,缺乏详尽的证据来说明:儿童通过什么经验和什么过程,将他们先天具有的关于语言普遍特性的知识转化为关于他们习得的特定语言的具体知识[4]3。
根据Distin(2005)的模因观可知,模因作为一种表征内容,在文化环境中互相竞争,吸引人脑的注意力,以获得复制和传播。语言是一个庞大的表征系统,在众多表征系统中具有领先性。因此可以推断,不存在所谓的“原则”和“参数”,语言基因和语言模因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了语言的生成和发展。
4结语
语言相关基因的研究历程和现状为人们重新审视语言的起源、习得和进化提供了生物学基础,虽然尚有许多未解之谜,但目前的研究成果可以使人们再次反思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假说。笔者认为,语言或语言能力是语言相关基因(生物进化)与语言模因(文化进化) 协同作用的产物。
注释:
①Kate Distin的模因论专著TheSelfishMeme的中译本《自私的模因》已由李冬梅主持译出,2014年4月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出版。
参考文献:
[1]吕利霞,邢万金.语言相关基因[J].生命化学,2009,(1):141—144.
[2]俞建梁.语言障碍与基因相关性研究[J].现代外语,2013,(1):99—104.
[3]俞建梁.国外FOXP2基因及其语言相关性研究二十年[J].现代外语,2011,(3).
[4]石毓智.乔姆斯基“普遍语法”假说的反证——来自认知心理学的启示[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1).
[5]Distin K. The Selfish Meme[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5.
[6]李慧.后基因组时代的生物语言学研究[J].外语学刊,2013,(1):8—15.
[7]石毓智.乔姆斯基语言学的哲学基础及其缺陷——兼论语言能力的合成观[J].外国语,2005,(3):2—13.
(责任编辑:刘东旭)
中图分类号:H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5)02-0138-02
作者简介:李冬梅(1967—),女,辽宁锦州人,副教授,从事社会语言学、语用学、模因论研究。
收稿日期:2014-12-17
doi:10.3969/j.issn.1001-7836.2015.02.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