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寨奇观——矮寨公路是如何演变的

2015-05-27 12:09文热心
湘潮(上半月) 2015年4期
关键词:岗亭悬索桥大桥

◎文热心

矮寨公路奇观诞生于全面抗战前夕的湘川公路,创造了“中国十大公路奇观”之一。新中国成立后,老湘川公路成了319国道干线的一段。

本世纪初,矮寨公路又多了一个奇观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最牛岗亭”“最牛交警”。

2012年3月31日,矮寨公路有了新的奇观:世界峡谷上跨径最大的钢桁梁悬索桥——矮寨特大悬索桥正式建成通车。从此,它让“服役”了75年的矮寨盘山公路淡出“江湖”,也让“最牛交警岗亭”转岗。

1936年3月动工修建的矮寨盘山公路

战火是它的催生婆

矮寨是吉首西边40多公里处的一个古朴苗家集镇。它四周都是巍峨险峻的大山,“双龙抢宝山”“金龟望月山”“品字山”“八仙峰”等群山相映生辉,秀丽的峒河与德夯溪在这里汇合。这个“盘旋盛梯,路绕羊肠,一将当关,万夫莫过”的小镇,却是“乾(吉首)、永(永顺)两厅往来要路”,这里的大路关被人称为“矮寨天险”。据说明代以前,这里本来没有路。明朝封苗疆,当地的苗胞才在绝壁上开出一条悬梯般的路来。一边是悬崖,一边是深谷,行人稍不注意就有可能坠下谷底。

日军侵华期间,出于战略的考量,蒋介石把重庆作为陪都,让西南、西北变为大后方,建设连接陪都与各地的交通网络势在必然。于是,在湖南境内兴起了公路修筑热,湘黔、湘川、湘桂、湘鄂铺开了公路建设长卷。

1935年10月15日,湘川公路测量队成立。甲乙丙三线的预设方案,经过国民党武汉行营公路处廖工程师、湖南省局总工程师周凤九的实地会勘,最终选择了甲线,即今修成之线——从沅陵筲箕湾附近的三角坪起,经泸溪、所里、矮寨、花垣至茶峒,抵四川秀山(简称“三花段”),路线全长183公里。蒋介石亲任湘川公路——“抗日重点工程”建设的总指挥。修湘川公路,绕不过的是矮寨!湘川公路中段横贯湘西全境,路面在崇山峻岭中盘旋俯仰,惊险程度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其中的一段离吉首不远,在“三花段”上,被称为矮寨公路奇观。1936年3月,“三花段”动工。3万余民工的艰辛施工,半年后的9月9日,全线竣工通车。

1937年7月,全面抗日战争开始,湘川公路成了连接粤汉、湘桂公路通向西南大后方的唯一通道。这条“战时生命线”上,流动的都是内迁的物资、人口,还有紧急调动的兵员。

总师名叫周凤九

79年前,修建湘川公路的总工程师叫周凤九。

周凤九,尽管这个名字于人们很陌生,可说到另一个名字——中国“两弹一星”元勋、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原院长周光召,人们耳熟能详。前者是后者的父亲。“公路人”更知道,前者是上个世纪公认的“湖南公路奠基人”。

后人这样概括周凤九的人生:“一生从事公路建设工作30余年,其中将近一半时间在中南地区,尤其是在抗日战争前的10年,主要是负责湖南省的公路建设。他在湖南省公路局任职期间,对全省公路建设的发展,精心擘划……从规划、勘察、设计、施工直至建成,事必躬亲,一抓到底……自1933年至抗战前夕,数年之间,不仅建成了通往川、黔、桂、粤、赣、鄂各省的联络干线,还完成了省内的主要干线,使湖南省的公路从1927年的140.55公里增长到1937年的2721公里,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矮寨盘山公路是谁设计的,我们没有确定的资料。但是,周凤九当时作为湖南省公路局总工程师,湘川公路的一切技术设计最后都得由他拍板定案。从这一点来说,周凤九也是矮寨公路奇观的创造者。

奇观终点那座墓

矮寨公路奇观全线开凿石山修成的路基地段占80%以上,而这全凭员工肩扛手挖而成。山顶公路奇观终点上的湘川公路死难员工纪念塔诉说着当年“开路先锋”情景。因为山壁太陡,民工们抡锤掌钎站不住脚,就在高头打个桩,栓牢带个大竹筐的粗绳子,人站在竹筐里吊下去悬空打钎。一天再不上去,带着干粮和水,饿了就吃喝,屎尿也屙在筐里。下班吊上来,两条腿都肿了,一身尿臊屎臭……

这里还流传着一个辛酸的故事:说的是路胚粗粗修好之后,路中间有块悬空的大石就是弄不下来,炮眼没法打,一撬它就发脾气,磨盘大的碎石就砸下来,活活砸死了两个人。这时候来了一个妇女,是死者的妻子。她披头散发对着那块大石嚎啕大哭,连连咒骂。说也奇怪,这一哭一骂,那块大石就松动了,惊天动地掉下来了……人们都说,这又是一个“孟姜女哭长城”。

据记载,当年2000多民工整整奋战6个月。风餐露宿,气候恶劣,员工染病者甚多,死于工地者248人,小伤小残的不计其数。为了追怀死难者的功绩,当时在路中天桥附近竖立一尊“开路先锋”的铜像,在山顶公路奇观的终点则建了一座湘川公路死难员工公墓,以志纪念。

从“湘川”到“319”

这是一个“公路人”的回忆:湘川公路“通过(湘西)州境的179.59公里公路,解放初期普遍存在‘弯急坡陡路面窄’的状况……1958年7月至1959年5月,州养路总段对此线路进行了大的改造,截弯降坡,劈山宽,当时112K+850处回头线半径仅4.5米,采取延线、填平坑洞、挖山开沟引水等办法,改成平面交叉的横8字形,半径8米,就可顺利转弯。”这是矮寨公路的第一次改造。

“1982年又铺装2.8公里黑色路面,镶嵌片石路面0.5公里。”这是矮寨公路的第二次改造,“改造后行车速度比以前快了一倍”。

可再怎么改造,矮寨公路奇观依然,当时的技术条件决定人们不可能改变这里的地形地貌。云贵高原的一级台阶,没有坡度衔接,如何上下?

不管老名“湘川公路”,还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的319国道,“从长沙到重庆、成都走公路,都必须经过这条盘山公路”。湘渝高速全线贯通前,这条公路是湘西自治州经济发展的命脉线,而矮寨公路则是命脉线上的咽喉。这里不仅车流量大,而且经过反“8”字形路段时,因路烂、坡徒、弯急,视线又窄又短,必须“龟行”。特别是大车经过时,司机得把方向盘打得如葫芦般转。矮寨盘山公路就这样一直“服役”了75年。

硬件不行,软件补,于是奇观之上又出奇观:“最牛岗亭”“最牛交警”。在矮寨公路“8字路”峭壁上悬着一个“交警岗亭”,支撑它的是架在峭壁上那棵孤树与公路防护栏之间的几根木棍,所谓“亭”就是木棍上垫的两块木板。“最牛交警”就站在“最牛交警岗亭”上指挥过往车辆。不说在“岗亭”上用肢体语言指挥交通,旁人看一眼都心惊肉跳的。这一“奇观”,走红全国、感动全国。

在这里执勤了18年的吴浩讲述了悬崖搭亭的由来:为了让出更多空间,也为了让上下坡的车辆能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手势,就搭建起这个悬空“岗亭”。

矮寨特大悬索桥景观

“一根压缩的弹簧”

曾任共和国总理的朱镕基,为求学就曾经两次行进在矮寨公路奇观上,时间分别是1944年和1946年。2001年4月7日一大早,到湘西考察的朱镕基又一次来到这里。朱镕基的车停在“奇观”的终点上。他告诉陪同人员说,当年来这里时没有人烟,很荒凉,乘坐的是烧木炭的车。他指着悬崖峭壁之上那道连接公路的桥梁感叹:“这个‘立交’了不起!”

这是“奇观”中一个看点,也是人间奇迹。“奇观”全景是:公路盘山而上,6.2公里左右的路段修筑在坡度为70度到90度的陡峭山崖上,迫使公路转折13道急弯,形成了26节几乎平行、上下重叠的路面,远看就如一只“压缩的弹簧”。正因为如此,矮寨险要之名“响彻”全国,许多人谈“矮”色变,成为一条畏途。

有人记下昔日乘车穿行在矮寨公路奇观的那种感觉:“你仿佛离开了地球,遨游在天上,不知目的地何在。每一次转你都会以为投向地狱,作好‘永劫不复’的准备。弯转过来了,你会长长暗舒一口气,感谢上帝保佑逃脱死亡。白云常在车窗边浮荡,岩鹰扑打车窗玻璃啪啪乱响。如果是车队络绎而行,感觉更加奇妙。低头看,后续的车辆就在你的脚下;抬头看,前行的车辆,轮子就在你头上碾过。时时会觉得有许多车对开过来,其实走的是同一个方向。半个多小时走完6.2公里,你便真正懂得‘惊心动魄’和‘毛骨悚然’这两则成语的义。”

体味“三奇”赞创造

矮寨公路奇观奇在何处?只有亲身一游才能体味出来。

沿公路前行,出矮寨镇不远,是一座横跨峒河的大桥,这里也是公路爬坡的起点。

一奇圆形转车台。坡度越来越大,路幅越来越窄,弯道越来越急。路基沉陷、山崖落石、急弯减速的警示标志越来越密集,让人提心吊胆。有的折弯处,前有悬崖,旁有绝壁,甚至满足不了作180度折弯的条件,工程设计者就在这里巧妙地设计了一个仅容一辆车通过的圆形转车台,让车在台中转体360度后,再折向上前进。6.2公里的路程,转车台就有7处。

二奇“路上天桥桥上路”。朱镕基称赞的“立交”就在大山鞍部。其实这是一座石拱桥,桥洞仅容一辆卡车通过。从这里向上,是整个矮寨公路最经典也是最险要的路段。穿过桥洞10余米,前方是一处悬崖,左侧是另一座山峰,而右侧竟是20多米高的陡峭岩壁。此处离山顶已经不远了,公路要继续延伸,可这里连设置转车台地面都不够了。修路至此,公路走向曾令工程技术人员一筹莫展。正当他们望山兴叹之时,忽见一骑牛牧童正将手中一竹鞭穿绕不止。工程师受得启发,遂决定舍近取远,先把路修向公路左侧坡势平缓的小山头,然后在小山头与峭壁之间修起一座公路天桥,形成“路上天桥桥上路”的工程方案。这样一来,公路绕了一个立体的反“8”字形,继续盘旋向上。

三奇“千米延伸至6.2公里”。全长6.2公里的路段,其实它的水平距离不足1000米。原因就在于这里的垂直高度440米,而整个山体的坡度却有70度。在这样特定的空间,公路不得不多次转折,形成13道锐角急弯,26截几乎平行、上下重叠的路面。

“天桥”取代了“天路”

笔者在上个世纪末曾有一次德夯大峡谷游:在峡谷旁走着走着,突然置身在“雨雾”中,抬头一看,那是空中洒下的清泉,“雾”中是七色彩虹;再寻源头,头上的遮阳帽却落地了。如今,这特大悬索桥西边的桥头堡就在当年清泉源处。

参加这桥的建设者告诉记者,桥面与谷底垂直高差达355米,从东边山头的桥头堡到西边的桥头堡一千多米。难怪矮寨特大悬索桥被当地苗族同胞称为“天桥”。如果夜宿矮寨,头顶上闪烁的矮寨大桥就像天河,和漫天星星构成一幅“星汉灿烂”的美丽画卷。

大桥的正下方,则是当地苗胞称为“天路”的国道319干线上的矮寨盘山公路。

从上世纪末开始,中国进入高速化。全长800余公里湘渝高速公路(长沙至重庆。重庆原属四川省)的吉(首)茶(峒)段,2007年9月19日在花垣县麻栗场镇新桥村开工。

湘渝高速在吉首市境内有22公里,主要经过寨阳乡和矮寨镇。

又是绕不开矮寨!

昔从寨中行,今在寨上飞——跨越德夯大峡谷,用“天桥”取代“天路”,以全新的理念、全新的技术、全新的方法“过”矮寨。

2008年10月18日,矮寨特大悬索桥重力锚开始浇筑,吉茶高速公路建设进入全新阶段。

2010年10月20日,矮寨特大悬索桥最后一根主缆索股架设完成。

2011年11月25日,矮寨特大悬索桥沥青路面摊铺顺利完成。

2012年3月18日,近2000盏照明彩灯全部打开,矮寨特大悬索桥流光溢彩。

昔日九曲回肠的矮寨公路奇观被“一条直线”的大桥奇观所取代。

只要一分钟,“轻松惬意”“身在画中”取代了“惊心动魄”“毛骨悚然”,“天桥”让人、车从吉首到了茶峒。

四个世界级的创造

矮寨特大悬索桥美得如虹,而支撑美的却是真。

在矮寨大桥的“光环”中,“4个世界之最”最为瞩目:

一是大桥主跨1176米,是世界峡谷上跨径最大的钢桁梁悬索桥。人们都会记得“飞艇牵索”的情景:飞艇牵引着矮寨特大悬索桥先导索,从茶峒这边起飞升空,飞向峡谷对岸。在现场技术人员手中遥控装置的准确控制下,15分钟后,成功地跨越跨度1176米的德夯大峡谷,将索牵引到了对岸(吉首)的巨型桥塔上。

二是世界上第一次采用塔、梁完全分离的设计方案,缩短了主梁长度,又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山体的开挖,保护了环境。

三是世界上首次采用岩锚吊索结构,首次采用碳纤维作吊索替换钢绞线。

四是首创了“轨索滑移法”架梁,这种全新工艺使架梁速度提高了接近10倍。

这座横跨1176米、俯瞰355米矮寨苗村的惊险“天桥”安全系数如何呢?

矮寨大桥设计团队主设计人员、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桥梁勘察的专家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目前地球上出现过的最大级数的风都吹不倒矮寨大桥。”有关专家向记者解释,一般而言,悬索桥在标准值内的晃动是正常的,而矮寨大桥的抗风稳定性比预期更好,“坐在车上不会感到丝毫的晃动。桥面还能同时承受200辆左右的普通小车的重量”。

2011年6月2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的贾庆林来施工现场,称赞人们:“干一件创造历史的事。国家需要的就是矮寨大桥这样的创新精神。唯有创新,才能由‘中国制造’时代迈入‘中国创造’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登上这座桥

2013年11月3日下午,在湘西州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特大悬索桥视察。得知近年来湘西州交通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乡村道路网已基本形成,习近平总书记很高兴,因为这座大桥就是变化的“标本”。他接着指出,贫困地区要脱贫致富,改善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很重要,这方面要加大力度,继续支持。

是的,湘渝高速全线贯通,意味着从长沙至重庆车程,由以前的18小时缩短到了8小时。更让人期待的是,“长沙与重庆进入8小时经济圈将极大地改善湘渝两地的交通现状,对促进两省市乃至中西部地区的对接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将拉动整个大湘西以至全省经济的发展”。

诗人李白曾写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抗战时的湘川公路,新中国成立后的319国道干线,都是“入蜀”之道,可见蜀道难,“入蜀”之道更难。

正是这种难,激发了人们无限的创造力。

79年前,战火激发了人的创造精神,在没有路的地方开辟一条路出来,创造了中国公路史的奇观。

在以后的几十年里,面对不断增长的车流,吴浩们以创造精神,在悬崖上开辟了一个“交警岗亭”来,创造了“奇观”上又一奇观。

在本世纪,为实现中国梦,更为写好中国梦的这方篇章,人们以奇特的想象,伟大的创新,又一次创造了矮寨特大悬拉索桥的公路奇观来。

猜你喜欢
岗亭悬索桥大桥
一类模拟悬索桥的von Kármán方程的解的存在性
青春在高速上闪光
小螃蟹上学校
一图看懂藏木大桥
数鸭子
“猫头鹰”岗亭(大家拍世界)
上天入地——港珠澳大桥
站在大跨径悬索桥施工技术创新的最前沿
特大型悬索桥结构健康监测数据分析与评估
雪夜站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