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经典的小说离不开巧妙的情节设置。设置情节又要有精心的设计和安排,而体现这精心的设计和安排,就必须选择一些细小的事物作伏笔。莫泊桑的小说《项链》的故事情节可谓匠心独具,构思精妙,令人回味悠长,拍案叫绝。
小说当中有三样东西在小说的情节叙述,社会背景,主题思想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项链”的作用不言而喻,而“请柬”和“破马车”的作用容易被人所忽视或者说不被重视,如果这样的话,阅读这篇小说就丢失了一大亮点。我认为正是因为有了这三样东西才使得这篇小说成为经典中的经典,使人能够被一波三折的情节所感染,被莫泊桑的语言艺术所折服,被小说所反映的深刻主题所惊叹。
一、请柬
当女主人公玛蒂尔德疯狂梦想和整天哭泣的时候,就是展现这对小夫妻婚姻蕴藏危机的时候。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情势危急之刻,请柬登场了。看上去不起眼的这样一个小插曲,实际上却蕴含着诸多的丰富的内容。请柬让读者悬着的心落了下来,挽救了这对小夫妻的婚姻生活,它没有让路瓦栽濒临离婚,它似乎就是扔到他们平庸普通生活水面上的一粒石子,激起了涟漪,激起了水花,让小说前面大量有关女主人公的心里描述有了着落,又使得小说情节的叙述别开生面,豁然开朗。没有请柬就没有后面的衣服和项链,更主要的是,没有请柬女主人公的心理就得不到深层次的展现,她内心的欲望就落不到实处。正因为有了请柬,人物心理就有了展现的方式和舞台,人物欲望的产生就找到了诱发点,细腻而微妙的女人心理活动才能描写得入骨,同时请柬也成了塑造人物形象的一个依托。实际上,请柬就是点燃玛蒂尔德难以抑制的欲望的一根火把。它似乎不是玛蒂尔德生活中的一粒小石子,而是一块激起玛蒂尔德欲望狂潮的巨石,使得小说的情节一下子有了跌宕起伏的感觉。正所谓“一石激起千层浪”,作为小说家,没有巧妙地设计,精心地安排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二、破马车
小说情节的叙述和人物形象的塑造往往需要伏笔。然而安排伏笔就要不露痕迹。小说大师莫泊桑不愧为安排伏笔的高手,不得不让人钦服。《项链》中的破马车就是伏笔的代表。
玛蒂尔德在夜会的晚上可谓是忘记了时间、忘记了丈夫、似乎也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包括她离开舞会的时候,一切都被她的虚荣所蒙蔽。然而莫泊桑并没有忘记,似乎得在这儿设置一个障碍,为此精心安排离开舞会的方式——让这个忘乎所以的小说的女主人公“仓皇而逃”,这个障碍设置得实在巧妙,让她找不上马车。最后,冷得发抖的玛德尔德终于在塞纳河河岸上找到一辆破马车。这破马车“只有夜间才出来,白天自惭形秽不出来”,似乎就是专门为玛蒂尔德逃跑时专门准备的。这一句实在令人叹服!多么符合人物的身份和地位,又是与女主人公当时的心理多么吻合,多么富有象征意义,寓意又是多么的深刻啊。不就一辆破马车,值得这样吹嘘吗?千万不可小视,这恰恰是作者的有意安排。它是推动小说情节发展的润滑剂,它是人物身份和地位的象征物,它是暗示人物最终命运的唯一见证。
三、项链
小说起初的题目是《首饰》,改为《项链》才能将小说的主题反映得更深刻,更多元,才能留给我们无尽的思考和回味。特别是为小说结尾安排了佛来思节夫人告诉玛蒂尔德借给她的是假项链这一情节,自然而然,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项链在小说结尾似乎既未登场,而有似乎是粉墨登场,一笔虚写才真正体现了项链所蕴含的深刻含义,让小说的主旨上升到了一个无法企及的高度。
项链是这小说的关键一物,贯穿着整篇小说,承担线索的作用自不必说,但它的作用更体现在反映小说的主旨方面,这与前面请柬和破马车的作用有所不同。首先,项链的形状像个圈,它又戴在人体的关键部位,人的欲望发作的频率很高,一旦产生就会让人头脑不冷静。由此可见,项链象征着人的欲望,套着人的咽喉部位。其次,小说女主人公玛蒂尔德的人生轨迹似乎是走了一个圈,犹如项链的形状,从这点来看,项链似乎象征着人生轨迹。假项链似有寓意,真项链似又有所指,扑朔迷离,叫人遐想无限。玻璃做的假项链似乎可蕴含虚荣,犹如梦一样的上流社会,结尾真相的告白似乎暗含着像玛蒂尔德这样的女人只配戴假项链,永远也带不上真项链,戴真项链只能成为她永久的梦。花了三万六千法郎买来的真项链,似乎在提醒读者思考什么是真正的人生,真正的生活,真正的家庭,真正的幸福。
“请柬”、“破马车”、“项链”在小说中的作用似乎远远不止以上所述。《项链》的情节值得我们去永久回味。
魏强,教师,现居甘肃酒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