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朱自清作为作家、学者,万千青年所景仰所追随的导师。他不但赶着时代向前进,也推着时代向前走,他不但同青年向前走,也领导青年向前走,他是“五四”新文化活动的倡导者,也是实践者。在朱自清的创作中,他的散文广为人知,但新诗论者却不及散文。本文拟从创作风格、创作形式以及其新、旧诗的对比三个方面来阐述朱自清的新诗创作。
关键词:清新 亮丽 散文化 新诗
朱自清先生是在“五四”风雨的激励下步入文坛,直到1948年去世,经历了整个新民主义革命时期。他是一颗恒星,在文学的天空里光耀环宇,经久不灭。他的创作笔触达于诗歌、散文、小说、戏剧。而首先进入“文坛”的是新诗。从1919年2月29日写《睡吧,小小的人》诗开始到1926年7月10日《朝鲜的夜哭》是他最后的一首诗作。记录了作者的青春岁月,表现了他这一时期的思想情绪、心理状态以及个性特征。
一.诗如其人
朱自清先生的诗歌同他的人格一样就像他的名字——清。朱自清出生在江苏东海的一个小官宦世家,祖父及父亲都曾是小官吏,本人是知识阶层人士,曾任清华大学国文系系主任。祖藉浙江绍兴,出生、成长于扬州。长期生活在浙江各地。他的家庭出生虽不是钟鸣鼎盛之地,但绝对是诗书礼仪之乡。培养了他温柔敦厚的性格。但比不上同期如徐志摩一样的资产阶级大家华丽。江南的温山丽水,赋予了他写作的灵性及温婉的风格,郁达夫曾赞其散文:“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字之美,要算他了。以江北人的坚忍头脑,能写出江南风景似的秀丽的文笔来者,大约是因为他在浙江各地住久了的缘故。”他的诗歌亦然,纵观朱自清的诗歌,大部分诗作都是记录自己心情、情绪之作。从他就读北大期间的发轫之作《睡吧,小小的人》以及在其它诗篇和工作以后的创作都很好的记录了他各个时期的思想情愫。《睡吧,小小的人》诗篇是如此的唯美,语言秀美而温婉,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如宋词婉约派一般。“明明的月照着,微微的风吹着——一阵阵花香,”“满天的金发蓬蓬地覆着,双瞳微微地露着”。“夜底光,花底香,母的爱,稳稳地笼罩着你。”“我们睡吧,睡在上帝的怀里;他张开慈爱的两臂,搂着我们;他光明的唇,吻着我们;我们安心睡吧,睡在他的怀里……”,整首诗是作者看到一幅“西妇抚儿图”由感而发,无豪言壮语,也无恢弘气势,语言圆润,在一阵温婉、融洽的氛围中展现了母爱,吐露着柔情蜜意,和风阵阵,是如此的安详、慈爱。让人读之沐浴于爱之中,充满了和谐的气氛。他的诗作《小鸟》:“细碎的叫声,夹着些微笑,笑里充满了自由,他们却丝毫不觉”。用小鸟借物抒情表达出自由的心声。这也许是新文化运动文学从旧巢之中挣脱出来之作,作者由衷喜悦的表现。《满月的光》作者先用抒情的笔调,抒写了静谥的月光。“好一片茫茫的月光,静悄悄躺在地上!”接着用“疏影”来描写月光照射下的枯树,用“荡漾”和“伶俐”来描写枯树的影子,显得柔美而又活泼可爱。“一色内外清莹,再不见纤毫殴障。”“日啊,我愿永浸在你的光明海里只是和你一般雪亮!”抒发了自己向往光明的心境。在北大读书期间,正值“五四”新文化运动,颇有国学基础的朱先生逢此良机,写了许多富有生机、蓬蓬勃勃的诗篇。歌颂文学的新生,歌颂生命力,语言秀丽温雅。这大概与他的家庭出身和生活环境有着密切关系。但比之于其他激进的青年学生。朱自清却是温和的,这与他的出身以及生长环境息息相关。孙伏园曾回忆说:“佩弦是一个和平中正的性格,他从来不用猛烈刺激的言词,从来没有感情冲动的语调。”他的诗歌更多的是温婉柔情。如他的《纪游》里面更多的是柔情蜜意,语言极为优美。“两旁葱绿的树把着臂儿,让我们下面过着。”“俯看着他们的,便是巍巍峨峨的,金碧辉煌的殿宇了。”“那边一无数竿竹子,在风里折腰舞着,好一片碧波哟!……”就是反映悲愤情感的诗篇,朱先生也不会选择过激的言词。1946年民主斗士同时也是作者的好友,诗人闻一多被枪杀,朱先生写了《悼一多》以示纪念。“你是一团火,照彻了深渊;指示着青年,失望中抓住自我,你是一团火,照明了古代,歌舞和竞赛,原始人有力如虎。你是一团火,照见了魔鬼;烧毁了自己,遗烂里爆出新中国!”这首诗歌颂了闻先生死的意义和斗争精神,他把闻先生比作“一团火”,“照彻了深渊”,“照明了古代”,“照见了魔鬼”。“照彻”、“照明”、“照见”三个动词连用,层层递进表明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不满,而正是他的死启迪了青年,点亮了世人。“烧毁了自己”,却能让更多人行动起来,推翻旧社会,建立新社会。作者采用了传统诗歌复沓和反复吟唱的创作方式,步步深入来表达自己的激愤与对旧中国社会的不满。但文章里却没有直白的指责,也没有控诉,用语中没有特别激烈的用词。《血歌》写于“五卅”惨案,“血是红的,狂人在疾走,太阳在发抖!”“血是热的,熔炉里的铁,火山的崩裂!”“血是长流的!火火的扬子江,黄海的茫茫!”……“我们的血呢?我们的血呢?”作者采取短句,用急促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愤慨之情,最后用“赶哟!赶哟!”来唤醒民众,认清现实,反抗旧社会,同样在诗的字里行间你能感到的是激越而不是激情迸发。“给死者”则是警醒世人:“风必不息地狂吹;雨必不息地降下!”“黄浦江将永远地掀腾!”,“电线杆将永远地抖颤!”……你们看全国的“哀号”、“服”、“颜面的沉默”。“失色”、“失音”。这些重章隆唱加深了语气,也表达了自己的悲愤之情。“我们将与他沉论”,在诗里我们不难看出作者体味到了社会的黑暗现实,但他找不到出路,这大概与他的出身和生活经历有关。只能号召大家一起起来反抗。出身于江浙一带的作者,他的诗篇里没有燕赵之士的慷慨悲歌,也没有荆楚大地的干脆,激烈。更多的是温婉秀美。
二.散文化的风格
早期诗歌,受欧风美雨的影响,“白话诗人”多半是无意识地接收外国文学的暗示,注重的是白话,不是诗。梁实秋语那正是“五四”之后,刚开创一个思想解放的时代。朱自清很多诗歌更像他娓娓道来的散文写法。《自白》中对景物的描写:“四围不都是鲜嫩嫩的花开吗?绯颊的桃花,粉面的荷花,舍粟的桂花,红心的梅花,都望着我舞蹈,狂笑;”《湖水》中对湖水的描写“绿醉了湖水,柔透了波光;擎着——擎着从新月里流来一瓣小小的小船儿;白衣的平和女神们随意地厮并着——柔绿的水波只兢兢兢兢地将她们载了。”“白云依依地停着,云雀痴痴地转着,水波轻轻地汩着;歌声只是袅袅娜娜着……”其中对“绿”的描写与他本人的散文《绿》中的句子十分相似,他对“白云”、“云雀”、“水波”、“歌声”的形容也是散文化的,还有一些诗篇读来对情感的描摹十分直白。《晚歌》写在尧深追悼会后,是十分直接的对亡者的追怀。《星火》中所述那一对母子,虽如过眼云烟,但却意味深长;“依依然有所思,茫茫然有所失!”我的悲哀——虽然是天鹅绒样的悲哀呵!是这样的轻而柔。朱自清善于用华美的形容词对他所描摹的事物进行描写。很散文化。《侮辱》、《宴罢》也类于此,《小舱中的现代》诗歌一开始便描述了码头嘈杂的景象,接着描述人们上船的纷乱情景,以及描写人们争吵打架的场面。来反映了底层人民劳苦艰辛的生活。因为贫穷使人野性化。在这里作者看到的是:“小舱的一切里,这样,这样,悄然认识那窒着息似的现代了。轮船是现代的而人们的行为却是传统的,又怎能不产生矛盾,让人产生野蛮的行为。这里全是叙述,好像在讲故事。endprint
朱自清先生在自己的《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中曾说新诗“但集中名为诗而实是散文的却多”。这也是受了胡适先生《谈新诗》“自然音节和无韵的说法”的影响。
三.新、旧诗的对比
朱自清先生虽说是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参与者,从新诗发韧,也写了大量的古典诗歌。朱自清14岁那年师从戴子秋先生做通了国文,国学根基十分深厚。相较新诗,旧诗更显得重意境,没有新诗那么铺张,表达复杂的情感。在朱自清的旧诗中更多的是反映个人小情绪的诗幕,各体兼备。一诗一世界,更注重用字的洗炼,平仄工整,押韵,《宴后独步月下》“遥遥离绮席,皎皎满疏林。到眼疑流水,栖枝起宿禽。苍茫浮夜气,踯躅理尘襟。孤影随轮仄,频为乌鹊吟。”借物抒情,表达自己的孤寂之情。《白马湖》古体诗,畅抒了在白马湖工作期间的生活与经历。“眼底好湖山,恍如逢故友。”,“亭亭四男女,稚者与我狃。”“谈笑抗须眉,饮酒可一斗。”“夜起戴月行,湖光尚我黝。龙文远相送,提絜我左右。为翁约见期,黯然望垂柳。”他的七律、七绝、五律、五绝对反工整,注重平仄押韵,所以评论界有一种说法,新诗的作者是旧诗作不好的才从事新诗创作。旧诗更要求用词以及平仄押韵。直至封笔之作《朝鲜的夜哭》,“群鸦偏天匝地的飞绕,何处是他们的家乡?何处是他们的家乡!他们力竭声嘶的哀唱。天何为而苍苍,海何为而浪浪,红法充塞乎两间,又何为而茫茫?太仓的稊米啊,沧海的河流啊,这朝鲜半岛老在风涛里簸荡!有的是大林丰草,有的是古木荒场,仿佛几千万年来没个人儿来往。只鸦声像半夜的急雨,只暮色像连天的大洋,这朝鲜半岛老在风涛里簸荡!”这是一首表现亡国之痛的诗篇,作者以此作一类比,何尝不是感慨祖国的山河破碎,备受侵略呀!。”在新诗里语言的锤炼得到了继续的发展,古诗在用词方面讲究信、达、雅。在新诗里朱自清的用词准确而优美。平仄与押韵在新诗里没有体现。这暗和了胡适《谈新诗》中对音节的要求。他说:“全靠,一、语气的自然节奏,二、每句内容所用字的自然和谐,平仄是不重要的用韵,他说有三种自由:一、用现代的韵,二、平仄互押,三、有韵固然好,没有韵也不妨”。当时诗歌创作包括文学研究会的诗作者,都是按照胡适先生的理论来作诗的。在这首诗中,作者诗歌创作有一种回归传统的方式,一反过去散文化倾向,追求音乐化。注意押韵,讲究韵律,刻意以叠词叠句来加强节奏,有一种流畅和谐的乐感。新诗的形式美和音律美一直到1976年4月,闻一多和徐志摩创办《诗镌》大力倡导格律诗,主要“完美的精神”需要“完美的形体”来表现,提倡“新的音韵,新的形式与梧调”。在朱自清时诗歌创作还处于襁褓时期。
朱自清的新诗创作,如同他自己所坦言:“二十五岁以前,喜欢写诗,近几年诗情枯韵,搁笔已久”。正处于新诗发展的初期,强调“诗体自由解放,打破传统框架,挣脱旧规束缚”,开创了“中国诗歌的新纪元。但白话新诗追求主观情绪的张扬,缺乏形式美和音律美,诗句越写越白,诗味越写越淡。”直到诗歌第二纪元的到来才重提诗的形式。朱自清是推着时代向前走的万千青年的精神导师,从他的诗歌创作中可以感受到确是一代大师之作,也能感受到他的人品学识。
参考文献
(1)朱自清选集(下)[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2)朱自清 朱自清[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3)陈孝全 朱自清传[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1
(4)许建辉 朱自清 中国现代文学珍藏大系朱自清卷[M]北京:蓝天出版社 2002
(作者介绍:赵晓梅,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