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曾说:“一切创造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千方百计地给学生画框框,套枷锁,很多时候不仅没有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反而在极力遏制学生想象力的发挥。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果培养学生想象力。
一、广泛阅读,活跃想象
阅读,是自外而内的吸收;作文,是自内而外的表达。培养学生作文有丰富的想象力的路径,就是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大量阅读,可以拓宽知识渠道。学生在阅读时从文质兼美的文章可吸收多姿多彩的句式和词汇,从不同风格的文章可吸收种种匠心布局的行文思路,是促进习作主体表象深化的重要条件。
阅读教学中我们教师重要的一环就是引导学生,在经历阅读获得吸收的“快感”。并把这种阅读“快感”返还到生活实际中去采撷美的花朵,展开丰富的想象。学生一旦学会了想象,就可以博采众长,汲取范文的精华,为我所用,信手拈来,妙笔生花。因此,在实验教学伊始,我们就有针对性地在实验班开展“图书角”活动。千方百计筹措,让一个班拥有四百册少年儿童可读的图书,并设置“专职”图书管理员岗位。让每个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定期对照计划检查阅读情况——开展“读书汇报会”活动:一看阅读数量,二看阅读效率,三看读书笔记,四看读书心得。以此激励学生多读、好读、读好。
二、广辟思路,锻炼想象
有人把想象作文称之为锻炼思维、培养艺术想象力的“思维体操”。因而教师要把握一切机会,培养和发展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受时空的影响,将阅读和作文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作文教学和各科的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结合起来,这样纵横两向地引导学生大胆选材、构思,不拘形式地自由表达,锻炼他们的敢想敢写的心理品质,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样引导,学生才会广开言路,广辟思路,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触类旁通,从而形成思维上的飞跃,产生写作上的灵感。
习作上的灵感一现,学生的笔下就可生花。如一个极普通O,在有灵感的学生脑海里就可能是太阳、月亮,可能就是池塘、湖泊,可能就是一顶帽子、一口井……教学研究、实践表明,在作文教学中坚持多元思维的启发,注重培养学生的灵感,学生的笔下才会出现“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的美丽意境。
三、广开视野,激起想象
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切肤体会到:注意广开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进行丰富的现实生活体验,学生在习作中想象性、创造性思维就越能得到发展。实践表明,我们放手组织学生开展郊游、参观、访问等社会活动,他们的想象就越丰富、越开阔,创造性思维也就不期而遇。因而,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要刻意地引导学生回归到大自然中去观察、想象、思考。
实验教学中,我们深层次地开展了“观察笔记”活动。培养学生“留意注意”的习惯,教会学生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表及里、由远及近地有序观察,并把观察到的人、事、物、景认真地揣摩一番。要求学生切实做好观察笔记,把春、夏、秋、冬的四季变化记下来,把日、月、星、辰、风、云、雨、雪等记下来,把学校、班组开展的各项各类活动记下来……并注意定期开展观察笔记展览和评优,以此激励学生长期坚持。既积累作文素材,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四、广拓联想,提高想象
学生习作显现想象性的文章,必须具备二个基本素质:一是具有一定的想象力;二是具有一定想象习作技法。而且要在习作中善于运用技法,发挥想象力。教学研究和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在学生想象出现障碍时借助联想,指点迷津,让学生轻松掌握规律,展开思维空间。一般说来,要注意以下两点。
1、运用忆想,显现意识。所谓忆想,显现意识,就是引导学生仔细地回忆,把过去人、物、事、景再现脑海,以此来表明现在的思想意识。如让学生写暑假见闻一类话题,学生就会把暑假里发生的趣事、烦事、开心事,跃然纸上。这是因为所涉及的事是他们亲身经历的,或者是他们所熟悉的,他们写起来就会兴趣盎然,联想与想象就水到渠成。
2、运用假想,推理判断。假想的合理利用,能给文章画龙点睛之妙。教学中我们注意到这一点,我们有计划地命一些话题给学生。如“假若我是……”、“如果我会……”、“……年以后……”等,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这类话题,题材宽,思路广,学生大多都会从所熟悉的人、事、物、景,进行丰富且天真的合理想象,甚至异想天开……
总之,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通过各种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感,创作高质量的作品。
潘文,教师,现居湖南浏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