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钢琴作品中的艺术情感体现

2015-05-26 13:08:09张雨雨
艺术评鉴 2015年9期
关键词:英雄主义钢琴曲贝多芬

张雨雨

摘要:音乐是一种非常有魅力的艺术,它超越国界,超越时间,影响力极强。在此,本文以贝多芬钢琴作品为研究对象,对其艺术情感做如下论述。

关键词:贝多芬 钢琴曲 艺术 英雄主义 启蒙运动

随着人们受教育程度的提高,钢琴成为了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样式。现在的人们更愿意去音乐大厅感受现场浓厚的艺术氛围。17、18世纪是艺术的黄金时期。由于正处于思想变革时期,人们开始强调平等、自由。在这个时期出现了很多优秀的音乐家,比如莫扎特、海顿等。维也纳古典乐派最有代表性的一位音乐家也是在这个时期出现,他就是贝多芬,他用他的才华为我们留下了很多优秀的乐章。

一、英雄主义的探索

贝多芬在音乐创作的前期对英雄主义进行了探索。贝多芬是在启蒙运动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因此他在进行乐曲创作的过程中是非常注重自由的,他的作品总是充满热情,特别的豪迈,将听众所感染。自由是贝多芬认为最重要的东西,但是对于英雄的崇尚也是贝多芬精神的一个重要体现。贝多芬的音乐作品《约瑟夫二士之死》就很明显地反映出他对英雄精神的赞扬。贝多芬的童年生活非常不幸,也正因为如此造就了他独立的性格。贝多芬通过音乐打开了他人生的大门,《约瑟夫二士之死》是他在国家音乐队创作出来的,这个作品反映了他内心最真实的想法,那就是通过斗争获得胜利,这也当然这也是他的理想。对英雄主义的赞扬,我们可以在他的最前期作品中找到。

二、作品中显露个性

贝多芬在早期的音乐创作中逐渐显露出个性,形成自己的风格。在这个时期的贝多芬追随着自己的理想,来到了新的城市,跟随自己所欣赏的老师进行深入的学习。在这个时期,贝多芬对于音乐的感受力,以及对于音乐的理解力都获得了提升,他在音乐上的天赋已经显现出来。在音乐的道路上,贝多芬想要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但是最后他却被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那就是耳鸣。对于音乐家而言,听力非常的重要,他们耳朵的辨音能力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创作。这个时期它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就是《第一交响曲》,这首乐曲非常直接的反映了贝多芬的风格,他在进行乐曲的处理上,加入了新的元素,通过乐曲中的力量变化,与细节的改造,使音乐作品全面反映了他的风格。

三、作品中显现浪漫与自我

贝多芬在音乐创作的中期开始强调自我,作品中也开始流露出浪漫的色彩。对于艺术家而言,情感是进行创作的一把金钥匙。艺术家的情感可以影响到作品的情感色彩,音乐家也是,如果乐曲的创作者非常高兴,那曲风一定是欢快的,如果乐曲的创作者心情抑郁,乐曲一定会给人一种沉闷的感觉。在这一时期,贝多芬创作出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就比如《第三交响曲》,第三交响曲也叫英雄交响曲,整个曲风非常的恢弘大气,扣人心弦。他的作品也反映出了他的思想,他的思想中一直是渴望自由,崇尚英雄的,所以作品中才会英雄主义色彩浓厚。我们通过欣赏贝多芬的作品,可以感受到非常深的情感色彩,也正是因为情感色彩浓烈,所以我们才会被感染。此时的贝多芬的作品已经充满了自我与情感,这是和其他的音乐创作家最不同的地方,贝多芬的创作手段与表现方式,都是在表现自己的情感,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称之为浪漫主义的奠基人。

四、作品中注重内省

贝多芬在音乐创作的中期开始注重内省,这个时期也可以称作其创作的晚期。他在这个时期创作了《第九交响曲》,这个时候的他开始通过创作的乐曲开始注重震撼的效果。这种震撼,主要通过声音的强弱变化来体现,贝多芬在进行创作时运用声音的强弱变化可以给人们一种听觉上的刺激力,使听众调动起情感。这个时期的贝多芬,生活特别的困苦,基本上陷入了一种颓废的状态,这个时候的他已经听不到其他声音了,他在无声的世界中从事着音乐创作,但是这个时候的他也更加坚信于自己所执着的,此时的他在进行音乐创作的过程中不再拘泥与传统,他开始尝试音符的重组,以及对于一些音乐段落进行不断地重复,这种重复的效果,就像是一遍遍有力的敲打,使人们感到震撼,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记不住贝多芬作品的音乐旋律却能记住听觉感受。贝多芬音乐的创作后期更注重内省,这也是为什么贝多芬创作后期的音乐能够给人一种完美、震撼的感觉。

五、结语

贝多芬在钢琴上是非常辉煌的,他的一生都在进行着音乐的探索,所以他对音乐是非常执着的。贝多芬的一生是不幸的,因为在他出生在一个不幸的家庭中,等到他的事业辉煌期,他的听觉又出现了问题,听觉对于音乐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些,磨练了贝多芬的意志,各种艰难困苦,使他更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生活给予他的磨难,使他在创作有了新的想法。贝多芬的音乐在不同时期会有所差异,我们在体会的时候要结合他的经历与情感才能更了解他创作的乐曲。贝多芬的乐曲,在钢琴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学习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张睿.论启蒙思想对贝多芬音乐创作的影响[J].交响·西安音乐学报,2010,(05).

[2]陳越红.贝多芬音乐创作的哲理分析[J].中国音乐学,2011,(03).

[3]谢婷婷.贝多芬《D 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的演奏分析[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4]孙远轶.贝多芬《小提琴钢琴奏鸣曲“克洛采”》的重奏协作以及钢琴声部的分析[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猜你喜欢
英雄主义钢琴曲贝多芬
亦远亦近贝多芬
心声歌刊(2021年1期)2021-07-22 07:52:22
乡间晨雨(即兴钢琴曲)
轻音乐(2021年1期)2021-01-20 02:43:44
交响乐之王——贝多芬
贝多芬
贝多芬·丁
夜的钢琴曲(六)
琴童(2018年10期)2018-12-26 12:31:56
现在流的泪,都是当初求P图时脑子进的水
《老人与海》中的英雄主义解读
夜的钢琴曲(二十八)
琴童(2016年4期)2016-05-14 10:58:54
春的灵感(爵士钢琴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