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奕晖
摘要:交响诗《前奏曲》是李斯特将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在音乐中的浓缩,从标题中解读到一种“生命”的力量,它是一连串过程的集合体。在音乐中李斯特用动机的贯穿和曲式的统一手法来展现生命的过程,它通过不断的对比和平衡,在和谐统一中达到完善,最终在诗意中得到升华。
关键词:李斯特 《前奏曲》 生命 动机 曲式 诗意
《前奏曲》是李斯特创作的第三首交响诗,它是根据法国浪漫主义诗人拉马丁的诗《诗的冥想》写成的,李斯特将诗修改成音乐的标题,它表达出一种对生命的联想,人间的一切行为都是彼世的发端,人所经历的一切快乐与痛苦都是死亡的前奏,字里行间中透露出一丝氤氲之气。音乐却恰恰相反,它以激情的张力抒写人生美好的画卷,它将一个又一个过程串联在一起,奏出生命的凯歌。
一、标题——生命前奏
交响诗《前奏曲》产生于19世纪中期,1848年法国革命推动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李斯特为支持革命而奔走呼告。李斯特将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浓缩到作品中,他的矛盾情节与这首交响诗的标题结合在一起,标题是作曲家根据《诗的冥想》改写成的散文诗:我们的生命除了用“死” 唱出第一个庄严音符的无名的歌曲的一组前奏曲外,还有什么呢?爱情是每一颗心中的朝阳,但谁的最初的欢乐和幸福,能不为用冷酷的气息惊破好梦、摧毁神龛的暴风雨所侵入呢?谁的受创伤的灵魂,能不时时企图投入乡村生活的幽僻中,借以忘却暴风于的回忆呢?但人总是人,他是不能久安于大自然怀抱的退隐生活的,当小号吹出告警的信号时他就匆忙地赶上他的同伴,不问号召他武装起来的原因何在。他突入战阵,在战斗的骚动中恢复他的自信和力量。①
从文字中笔者解读到一种“生命”的力量,从生命的发展中引出一连串的过程,生命经历爱情、挫折、和平和战斗,爱情意味着欢乐和幸福,挫折意味着磨难和艰辛,和平意味意味着平静和安宁,战斗意味着奋斗和拼搏,这些都贯穿于生命的至始。标题是交响诗的引导,从标题感受到一种暗淡的悲观色彩,但标题不能等同于音乐作品,因为“诗意的理念没有音乐的形式原则也会难以被理解”②,李斯特的标题音乐不同于柏辽兹式的情景描述,而是追求标题背后更深的挖掘。具有文化特质的交响诗带着标题的诗意气质,在生命的前奏下,标题的每一个阶段:爱情、挫折、和平和战斗在音乐作品中都有体现,贯穿它们的是生命的动机。生命的动机在音乐中的表现远远超出诗歌给我们的理解。
二、动机——生命连贯
诗歌中一连串的生命过程在音乐中得到很好的展现,李斯特以细腻的音调刻画爱情的幸福,以低沉游移的音色突出暴风雨的磨难,以甜美的旋律描绘出乡村的宁静,以戏剧性的合奏展现辉煌的到来。这些丰富多彩的情节,李斯特采用动机变形的手法使它贯穿始终。
谱例1:
这是在乐曲刚开始的引子中出现的主导动机,后面的动机变型都是以此为原型。动机是由简单的三个音构成的小二度和纯四度的旋律音程,主音C音以附點音符的形式引出低沉的语气,像是对生命发出长叹,以疑问音调对人生发问:“我们的生命除了用‘死唱出第一个庄严音符的无名的歌曲的一组前奏曲外,还有什么呢?”音乐并没有低沉下去而是逐渐的高涨,最终以铿锵有力的弦乐中展开呈示部。
谱例2:
这是动机的第一次变奏,也是呈示部的主题。此时主题以青春活力的形象展现,它刻画了朝气蓬勃、乐观向上的青年形象。这里除了动机的骨干音外,整个从节拍、音量、音色及时值方面都有鲜明的改变。从原先的4/4变为12/8,加强旋律的律动感,增强律动感的旋律给人以听觉上的加速,这也与动机音型内部的时值的改变相联系,即第二个动机音B的时值缩短一半,这势必加强主音分量,为后面下行级进积蓄一种有力的能量。
谱例3:
这是动机的第二次变奏,是呈示部中的连接部主题。它是一个优美柔和的旋律,色彩浓厚的铜管乐器已退场,留下弦乐器轻柔地吟唱。为配合柔美的音色,动机音被提高三度,非常柔和连贯而富于歌唱,抒情旋律在三拍子的基础上舒缓地流淌,为爱情的到来作好铺垫。
谱例4:
这是动机的第三次变奏,是展开部中的主题。它与之前的变奏相比显得突兀而扭曲,遇到残酷的现实美好的爱情被打破。这个变奏在音型上有很大的改变,以三连音的形式级进,中间参杂变化音,曲折的音型配合大提琴快速的演奏预示着山雨欲来风满楼的不安和躁动的气氛,这是暴风雨的预示。暴风雨不断发展,必将引来高潮。
谱例5:
这是动机的第四次变奏,是发展部中主题的展开。它恢复三拍子强有力的律动,这种律动营造出强大的内力,在动机的引导下,旋律不断向上攀升。尖锐的长号奏出果敢的音色,节奏重音交错,但有条不紊。经历了暴风雨的洗练,顽强的品格不断地得到历练,气势英勇威武。磨难既锻炼人的意志,也疲惫人的身心。
谱例6:
这是动机的第五次变奏,是插部中的牧歌主题,在A大调上出现。一开始由单簧管奏出的柔和旋律对动机处理非常自由,它存在于线形的旋律中。长笛在高音区反复地模仿加深动机。木管乐器的演奏配合灵巧的节奏刻画出田园般的诗情画意,这是久经磨难的人们的温暖家园,饱受挫折的人们在此获得安闲。
谱例7:
这是动机的第六次变奏,它是连接部主题的变型。它将动机发展成一个战斗的主题,在进行曲的速度下,由圆号吹奏出嘹亮的音程,4/4的节奏强弱鲜明。没有丝毫的疑虑,果敢地向先前大步迈进,为引出恢弘的再现部最好铺垫。
动机和动机的变型将生命的进程串联在一起,不管动机如何变型,但仍然不离其最初的本质——生命。生命的连贯依赖于动机,动机穿针引线般地将生命的片段串接在一起。而每一个片段内容的丰富更待于曲式的发展来,曲式是在动机基础上更深入地展开生命。
三、曲式——生命统一
这首交响诗的曲式结构是在动机连贯的基础上而统一起来,动机连贯象征生命的发展路线。李斯特的交响诗既像交响曲那样体现其宽广深厚的思想内涵,同时又比交响曲更精练集中,如同诗一般简洁。音乐内部包含了奏鸣曲式的三部性逻辑结构,但根据标题内容自由处理音乐材料间的调性安排及结构关系。呈示部中主部与副部的对比,主部是壮丽的青春赞歌,副部是柔和的爱情曲调,调性由主调的C大调转到E大调上,色彩由明亮转为柔和。展开部是主部主题的变型,它展开了暴风雨的主题,主导动机变成铜管乐的怒吼和咆哮。插部中的牧歌主题与之前的暴风雨主题形成鲜明对比,它转到A大调上,表现出乡村的优美和舒适。再现部采用的是主部和副部倒置的手法,副部一开始就以昂扬的进行曲进入,以战斗的主题内容与主部恢弘庞大的气势统一到一起,最终以主部英雄的赞歌结尾。
对立面的统一体现在主题间的对比上和各部的比较上。呈示部中主部主题和副部主题的对比在再现部得到统一,主部坚定果敢的音型在副部发展成为成为柔媚起伏的线条,调性也发生改变,主部主题的C大调发展为副部主题的属调E大调。展开部在调性上没有改变但在主题内容上有重大的发展,暴风雨主题经历三次发展,第一次是暴风雨主题的展现即动机的第三次变形,以半音级进预示斗争的展开;第二次暴风雨主题的展开即动机的第四次变奏,发展为英勇威武的进行曲;第三次暴风雨主题由小号吹响。
插部虽然有片刻的闲暇与松弛,但是少顷就回到刚才热烈高涨的气氛中。连接部主题长驱直入,直导再现部。再现部将之前的各种对比因素统一于乐观的前景中。这种统一在音乐形式上体现为调性的回归,呈示部中主部主题的C大调与副部主题的E大调间的对峙在展现部中统一到C大调中,主题性格的统一,两个主题都非常英勇豪迈。再现部中在音乐内容上的统一体现为人生积极的态度和乐观的情感。各种参差不同的生活片段最终统一到生命的生生不息、律动不止的整体中。
注释:
①钱亦平:《钱仁康音乐文选(下册)》,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年,第282页。
②[德]卡尔·达尔豪斯:《古典和浪漫时期的音乐美学》,尹耀勤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年,第30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