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红兵
[摘 要]阅读教学的过程始终伴随着学生思维的参与。因此,教师应借助文本语言的平台,让学生感知大意,以提升思维的敏捷度;揣摩言意,以提升思维的缜密度;领悟内涵,以提升思维的深刻度;拓展认知,以提升思维的创新度。
[关键词]阅读教学 思维品质 文本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0-034
阅读教学的过程始终伴随着学生思维的参与。没有相应的思维能力就无法实现真正的阅读,无法与文本展开深入的对话。因此,阅读教学应该借助文本语言的平台,有效历练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感知大意,既快又准,提升思维敏捷度
思维认知的敏捷性是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维度,是衡量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标志。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快速和精准两个方面夯实学生思维的敏捷度,即在教与学中强化学生的认知密度,并能从中准确地提取信息。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对思维的过程进行悉心指导,让学生尝试从不同的视角关注问题,使思考更加具有层次性和针对性,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既快又准的思维历练。如,《第八次》一文中出现布鲁斯王子七次抗争失败和蜘蛛七次织网失败的相似经历。这两个情节不同,但本质接近的大小故事构成了这篇文章的核心要素。在整体感知这篇课文时,把握大小两个故事之间的联系就成为阅读教学的重点,更是历练学生敏锐感知的重要平台。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比两个故事之间内在的对应联系,感知事件之间的共同点。
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不仅阅读了文本,感知了故事内部的情感联系,还在比照探寻中运用自身的思维能力感知其内在关系,从整体到部分,再由部分回归到整体,有效提升了学生思维的敏捷度。
二、揣摩言意,去粗存精,提升思维缜密度
思维品质除了要求快速和准确这些敏捷度之外,还需要在既快又准中做到缜密周全。在阅读课文时,教师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的内容概括与提炼往往停留在粗浅的层面,是符号式的整体感知;而对于文本的细节所彰显出来的意蕴尚难以形成有效细致的体验感知。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紧扣文本的细节,引导学生对文本的关键词语进行体悟,感知作者在宏观背景下细节描写的独具匠心,从而训练学生思维的缜密性。例如,《狼和鹿》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在列举数字时作者用了“左右”两个字。在文本中,类似这种表达的词语还有很多,如“先后”“不到”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词语却含有着作者言语表达的严谨和认真。我们要引导学生进行品味,以训练学生思维的缜密度
聚焦于核心语言的表达效度,这样的思维虽然着力点较小,但却扣得深、挖得准。如果阅读教学能够多多增设这样的教学资源,学生对文本的周密解读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领悟内涵,勇于质疑,提升思维深刻度
由于思维认知能力的限制,学生对某一事物或者某一事件的认知往往局限在细枝末节上或者停留于表层,无法真正领悟事物或者事件的本质内涵。只有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真正促进学生思维深刻性的形成。这就需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勇于质疑,大胆思考;更要在学生现有思考的基础上强化引导和点拨,让学生的思维向着文本的深处漫溯。例如,在教学《牛郎织女》一课时,有一个学生质疑:“王母娘娘秉公执法不枉私情,为什么却被世人唾弃呢?”一石激起千层浪,不少学生纷纷应和,也有学生表示反对却又找不到反对的理由。应该说,学生的这一质疑有着自身的价值,是思维深度的一种有效体现。此时,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王母娘娘所执的是一种怎样的法律?学生结合文本,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到这一想法的错误。一个大胆的质疑引发了学生思维深度的蜕变,而教师的适时引导更为学生思维的提升创设了平台,奠定了基础。
四、拓展认知,互动辨析,提升思维创新度
创新性是思维品质高下的核心维度,更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希望。在品质内涵中,思维的创新意识表现在思维方向的发散上,表现在思维版块的机动上,表现在思维迈进的突变上,更表现在思维呈现的独特上。在学习一篇课文时,学生思维必定会受到文本情节的禁锢和束缚,这就需要教师适当补充相应的文本资料,在思维认知的基础上拓展相近或者相反的认知,其目的不在于学生对认知产生扭转,而在于拓展学生的认知,为学生的辨析提供有效地促进。著名特级教师张康桥老师在执教《林冲棒打洪教头》时,学生对林冲的忍辱负重以及洪教头的骄横跋扈产生了鲜明的认知。此时,张老师补充了外国友人对这两个人物的评价:林冲到处忍气吞声,不像个英雄好汉;洪教头率直敢当,倒是一副英雄的样子。这种基于不同文化视角下对文本人物的颠覆性体验,给予了学生全新的认知。教师引导学生围绕这样的体验进行辨析。思维就在这样的辨析中逐渐深入,创新意识也就逐渐在学生的意识中生根发芽。
思维能力是人之所以成为人的根本性标志。阅读教学绝对离不开学生思维的参与。唯有注重思维能力的训练,学生才能真正感受文本、体悟文本,成为文本的知音。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