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显桃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1983年11月,一位身患绝症的湖南沅陵籍台湾老兵,在海峡两岸尚处于隔绝状态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从台湾归返祖国大陆,回到家乡故土,将自己送骨安魂、落叶归根。
那年,我曾陪同父亲向隆海去探访这位从台湾回到沅陵的老兵吴学志,见证了海峡两岸沅陵人几十年的“乡愁”。这位头发花白、脸上写满沧桑、左脚略跛的中等个子老者,口音仍然带着浓厚的沅陵味。
一时错,半生漂泊
吴学志,原名吴炳,3岁母亲去世,10岁又死了父亲,和胞妹吴家玉一起随舅舅生活。舅舅家也十分贫困,只好将吴家玉送给一户人家做童养媳。经人介绍,吴炳小小年纪就在沅陵县城谦祥书店当学徒。
1944年,吴炳与刘氏结婚。刘氏也是孤儿,由她二姑妈刘南本带大。第二年生一男孩,取名吴国中。孩子只有8个月左右时,刘氏得一重病,虽尽力医治,无奈医药费太高,吴炳只得去找二姑妈刘南本借钱。二姑妈当时没吱声,吴炳误以为她见死不救,一气之下,于当天晚上翻入二姑妈家阁楼,将她家金银首饰偷出变卖充当医药费。刘氏得知后羞愧难当,与她二姑妈一起大骂吴炳不是人。吴炳觉得无脸见人,便远走他乡,想待有了出头之日再回家乡,赔礼道歉、慰妻抚子。
吴炳几经辗转,1946年下半年走到芷江参加了青年军,改名为吴学志。原指望混个一官半职,谁知不久随部队开往前线,后来又退守海南岛。1950年解放军攻打海南岛时,吴学志只好随部队撤往台湾,从此远离大陆,远离家乡。
部队撤到台湾后,吴学志于1953年退役。大家都说大陆回不成了,经人劝说,吴学志又与一台湾本地女人结了婚,生了一个男孩。谁知,1976年,时年26岁的儿子随台湾几个人去美国旅游观光后,就没了音讯。
为生活所迫,吴学志只好在台北的沅陵街摆摊卖衣服。偏偏是“屋漏偏遭连夜雨,行船又遇顶头风”,1977年下半年,吴学志像往常一样正在沅陵街上摆摊,刚把货架支撑起来,一摩托车横冲直撞过来,当时便将他的左脚撞断。肇事司机看都不看一下就逃了。结果,吴学志在医院住了一个多月,花去了他一半积蓄,脚虽然总算保留下来了,人却成了瘸子。
在住院那段时间,他全靠同去台湾的沅陵老乡照护。他的台湾妻子不但不管不问,竟还趁他住院期间,将他积攒的10多万美元全部带走了。伤好后,吴学志只能拖着伤残的左脚,继续在沅陵街上摆摊卖衣服,孤身一人维持生计。
就是死。也要回家
更让吴学志想不到的是,那几年,他常感到头痛不已,舌头也越来越不舒服。到医院一诊断,为晚期舌癌。
吴学志万念俱灰。然而,一种思乡的意念和葬骨回沅陵的欲望,让他撑着活着。自从离开沅陵,他无时无刻不在思念亲人想念家乡!尤其是到台湾后,他更是眼睛一睁,便不由自主地望着大陆的方向;眼睛一闭,脑海里就浮现出家人、亲友和家乡的一草一木。他期盼着总有一天能回归故土,就是死,也要把自己这把老骨头送回沅陵。
在台湾的大陆老兵,经常秘密相聚在一起聊解乡愁。每年中秋节,来自台湾各地的沅陵籍老兵都相聚台北沅陵街,体会“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的思乡情。
在海峡两岸处于隔绝状态的情况下,思乡情切的吴学志成了岛内众多“偷听敌台”的民众2--。他从1963年开始,每天深夜便悄悄收听大陆广播电台对台广播节目。
1979年元旦,吴学志收听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告台湾同胞书》,传递中共对台的大政方针,增加了他对大陆各方面情况的认识了解。尤其是对台湾广播的《空中之友》节目,为两岸同胞架设了交流信息、沟通情感、重温乡音乡情的空中桥梁。
1982年秋,当吴学志又一次收听《空中之友》时,那熟悉而亲切的音调使他一振:“我是徐曼,亲爱的台湾同胞,您如果想到祖国大陆观光旅游,可以到我驻外使馆或香港中旅社联系,他们会热情接待您,为您办好手续。”这条消息,使他在失望中看到希望。
吴学志认定徐曼是他可以信赖的朋友,便按照电波中徐曼提供的地址,署名“有心人”,托朋友绕道从香港发给《空中之友》“听众来信”试探。不久,他在《空中之友》节目中收听到徐曼欢迎“有心人”回祖国大陆观光的答复,示意他与香港中旅社联系。
但怎样才能顺利到达大陆?回大陆办手续的开支和路费在哪里呢?无可奈何,吴学志只好找到沅陵老乡刘安康诉说苦衷。
刘安康曾任台湾空军飞行大队大队长,已经退休。他见吴学志执意要回家乡,就说:“那好,你就回去吧!说实话,其实我也想念大陆的亲人,你如能回去,也替我看看沅陵的哥哥、姐姐,代我问声好,报个平安!若父母不在了,叫他们替我在父母坟前多磕几个头。”
魂归故土
在刘安康的呼吁下,很快,数十名在台湾的沅陵籍老乡纷纷解囊相助,就这样筹足了一笔钱。
钱够了,但要想直接从台湾回大陆,台湾当局肯定是不允许的,还可能会招来横祸。刘安康就给吴学志出主意,以申请去泰国旅游观光和治病之由打报告办理护照,得到了批准,然后绕道去大陆回沅陵。
终于,吴学志于1983年11月10日乘飞机离别台湾,当天下午到达香港。而后在中国旅行社的热情帮助下,从香港入境到达广州,又从广州坐火车辗转到湖南怀化。
11月17日上午7点,吴学志终于乘怀化至沅陵的客班车,回到他魂萦梦绕的家乡。车行至沅陵望城坡时,吴学志早已热泪盈眶。
回到家乡后,吴学志得到了政府的热情接待,在生活上和住宿房间都给予优厚的待遇。
吴学志带回来了沅陵人在台湾的全部信息,也希望政府帮助他们找到亲人。但万万没有想到,统战部的工作人员遗憾地告诉吴学志,经多方查找,他的胞妹吴家玉查无下落,妻子刘氏早已重病而亡,小儿吴国中也不幸夭折。听到这些,吴学志感觉自己再无亲人在世,悲从中来。
我父亲拉着吴学志的手说,“吴炳兄弟,你还有我们!你姑妈刘南本和你表弟张世中还在,你怎么没亲人呢?”
得知姑妈还在人世,表弟也在,吴学志欣喜万分。“好!好!那我这就跟你去见她,我要去负荆请罪。”
之后的亲人相聚,自是一番喜极而泣。
然而,让人心痛心酸的是,回归故土的吴学志没有享受到几天的亲情乡情。22日下午两点,我上班不久,接到县委统战部老谢的电话,告知吴学志已于当日凌晨去世。
去世前,他留下一份遗书:
为了祖国的强大,为了两岸来去的自由,我千辛万苦、千方百计由台湾回返家乡。无奈身患绝症,落叶归根,死而瞑目。所余遗款请移交沅陵胜利路19号张世中接收。
由台湾回归沅陵的吴学志(盖章)遗书
1983年11月21日
四年后的1987年11月,海峡两岸终于实现了“通邮、通商、通航”,台湾开放岛内民众赴大陆探亲拜祖,两岸亲人进而互通音讯、相互自由探亲。
随之,沅陵籍台湾同胞源源不断返回沅陵探亲,刘安康回来了,郑自强回来了,郑安国也回来了……无数离别亲人家庭终于团聚。就连台湾陆军二十军军长、原国民党驻金门防守司令部副司令官、陆军中将戴锷先生,也于1990年第一次回沅陵北溶乡下拜见母亲,此后,老将军夫妇每年都回沅陵一两次,每次寓居三四个月。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愿吴学志先生的在天之灵感到欣慰。
(责任编辑:叶筱)
(邮箱:wind.011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