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海滨
随着以人为本理念的逐渐深入,阅读教学中凸显人文关怀、呼唤人性关照的理念已经深入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而作为与学生息息相关的作业设置更应该凸显以学生为本位的教育理念,从而契合学生的认知需求,促进学生的有机发展。
一、促思考,搭台阶,设计好预习作业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走进文本,为阅读教学奠定基础,教师可以运用前置性作业引发学生思考,形成初步的阅读积淀,为走进文本内容搭设台阶。
1.思想性文章要注重背景拓展
在常态教学中,教师在前置性作业的设计上内容浅薄,形式单调,通常停留于朗读课文、自学生字等环节,而要借助相应的资料让学生体悟文本创作中的背景,感知人物的生平事迹,从而对课文中的主旨、意蕴形成初步的认知体验,确保前置性体验和方向性的体验。
例如,在教学《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文时,笔者设计了以下的前置性作业:自读课文三遍,做到正确流利而通顺;通过资料的收集整理,初步感知人物的角色身份、形象特征以及当时的历史背景;结合自我认知,写写自己的心理感受。
三项作业中,第一项旨在通过预习扫清认知障碍,形成基本的预习能力,为深入研读奠定基础;第二项则旨在触摸人物,为课堂教学中理解宋庆龄与樟树之间的内在联系奠定基础;第三项旨在帮助学生通过语言描述,梳理总结自我认知,巩固前置性作业的练习效益。
2.文学味类文章要注重言语积累
语文素养的提升在于高效积累,课标中也指出“丰富语言的积累”,没有真正的厚积就没有有效的薄发,学生的语感也就难以形成,听说读写的能力提升也就无从谈起。
苏教版教材中《九寨沟》《草原》《安塞腰鼓》《青海高原一株柳》都是文质兼美典范。对于这类文本的教学,其重点在于品析语言表达的精确性,通过感知记忆、背诵内化等途径实现语言的积累,为灵活运用奠定基础。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选择优美的词句进行摘抄,必要时进行课前积累,从而夯实学生的预习效果,为课堂学习奠定基础。
二、重变化,练方法,设计好当堂作业
1.变化形式,趋向本质
随堂练习篇篇有,课课有,如果始终以同“一副面孔”示人,学生必然会形成审美倦怠,严重时会引发厌学的抵触情绪,造成不必要的负担。教师可以结合文本内容,设置出别开生面的习题类型,从而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凸显练习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生命桥》的最后,教师在音乐的渲染下煽情:看着这一座无形的生命之桥,我们被老羚羊的精神所感染,如果我们用笔画出这一条生命的弧线,你觉得运用什么原色,请填空:我觉得生命桥应该是( )色的,因为( )。
以色彩置换情感,问题的本质没有变化,但形式的迥异却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情感认知,激活了学生的认知体验,洗濯着学生的精神世界。
2.注重方法,懂得学习
阅读教学中的随堂性练笔不仅是对学生学业成果的检测和评判,更是帮助学生提炼学习方法的平台。
例如,在学习了《东方之珠》第二自然段“迷人的沙滩”后,教师现场引导学生总结出作者围绕“沙滩的迷人”选择几个典型的事物进行呈现。于是,教师现场创设了“夏天真热”的情境,引导学生可以借助太阳、树叶、小狗、知了、大地等事物进行展现,从而依托文本掌握了典型事物凸显文本核心的写作方法。
三、扣目标,分层次,设置好思考作业
1.依照目标,凸显思维含量
后置性作业旨在通过练习进一步夯实学生的学习成果,并能够实现认知的再度提升。因此,教师要从课堂教学目标出发,并结合教学实际,设计出富有针对性的题型和内容,从而强化目标意识,凸显价值意蕴。
如在教学《九寨沟》第一课时之后,教师可以布置“为九寨沟设计一条广告用语”的作业,并提出广告要结合课文内容,凸显九寨沟的特点,语言要活泼,生动形象,便于教师的批阅和点评。很明显,这份作业旨在考察学生对九寨沟特点的掌握情况,并对学生学会精练地表达创设提供基础。
2.分层设计,凸显人性关怀
课后思考练习,是基于课堂教学之后的综合性练习,应该具备一定的难度和深度。教师可以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设置不同类型的作业,便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选用,从而让全体学生都能择取到与自己适合的练习内容。
例如,在教学完《詹天佑》一文后,教师设置了以下的练习内容:1.摘抄描写詹天佑的语句,感受作者表现人物语言的丰富;2.模仿“感动中国”颁奖词的写法,为詹天佑撰写颁奖词。
这两项练习要求不同,难度不一。其中第一项限于文本内容的感知和学习方法的习得,学生完成第一项练习旨在夯实课堂教学的成果,起到巩固夯实的效益;而第二项则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锻炼学生运用综合实践能力,提升学生表达运用水平。
总而言之,作业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该摈弃传统的教育教学观,重新树立作业以生为本的意识,让不同形式、不同阶段的作业都能契合学生自主发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