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景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主动认识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3.培养朗读感悟能力。
4.从钓鱼的启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当文明、守纪的人。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培养语感。
2.体会“我”所获得的启示的意思。
3.理解“与那条鲈鱼相似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质疑课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钓鱼吗?(生答)
如果你钓到了一条特别大的鱼,你的心情会怎样呢?(生答)
如果有人让你把这条特别大的鱼放了,你会同意吗?你会怎样做呢?(生答)
好,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钓鱼的启示》,看一下这个孩子钓到鱼后,父亲却让他把鱼放了,他同意吗?他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你会得到哪些启发呢?
读书贵在有疑,请同学们围绕课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生答)
二、自读课文,初步解疑
课件出示:到底围绕钓鱼发生了什么事情?带来了什么启示?
学生带着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看看都能解决哪些问题。
课件出示:操纵、抉择、告诫、翕动、小心翼翼。
课前布置同学们自学了本课的生字词语,请你读一读其中的这几个词语。学生读,教师指导“翕”“翼”的读写。
读了课文,你能解决哪些问题?(生答)
三、精读课文,探究解疑
初读文后,对“钓鱼”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有了了解,还了解到了钓鱼的启示。请你画出“我”得到的启示,自由读一读。
联系课文的内容想一想,就钓鱼这件事来说,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生答)
看来,我们都明白放掉鱼是一件正确的事情,可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是否也同样要做出正确的选择呢?
让我们再次回到课文里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把自己当成他,看看从“我”的哪些具体表现,能让你体会到“我”当时抉择起来确实很难?
默读课文4至9自然段,一边读、一边圈画,并写出你的理解和体会。
学生自由讨论、汇报交流:
第一,读:“爸爸!为什么?”
你能读出这种急切的语气吗?从这简短的话语和当时的心情能体会我选择起来很难和不舍的心情。同学们还能找到其他的对话描写吗?父亲和我各有怎样的表现?
第二,读:“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
你们在什么情况下会大声争辩并且哭喊着说话?(生答)
这么大的鱼,从哪能看出鱼大?(生答)
是啊,从字里行间我们都能感受到这确实是一条大鲈鱼。如果是你钓到这样一条大鱼,你的心情怎样?(生答)
钓到鱼是一件得意的事情,可现在爸爸却让“我”放掉鱼,“我”怎能不委屈?体会“我”当时的心情,再来读一读。(生读)
从哪还能体会出我选择起来很难?(生答)
怎么理解“乞求”这个词?能换个词吗?(生答)
“我”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乞求”的?(生答)
是的,没有人发现,“我”完全可以将鲈鱼占为己有,于是“我”一次次苦苦地哀求。
慢慢地取、依依不舍地放,从“我”的动作中,同学们体会出放鱼真的是太难了!此时作者的心情怎样?(生答)
总结:你们看,“我”把鱼放回湖中这么简单的一件事,却经历了得意——委屈——乞求——沮丧的艰难过程。
四、回味课文,体会父亲的“严格教育”
刚刚我们抓住人物的语言、心理、动作,体会其情感的变化,感受到了放鱼确实很难!既然这么难,为何“我”还能放掉鱼呢?看来父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读读父亲的话,看看你能体会出什么?(生答)
师:大家谈得都有道理,父亲还说了什么?父亲的声音中表现出了什么?(生答)
是啊,只有经过道德的抉择,才能成为一名有道德的人。
五、拓展延伸,体验朗读
请同学们体会着当时“我”和父亲的感受,自由读一读他们之间的对话,之后分角色朗读对话。
六、情景对话,揭示启示
同学们结合课文,想象当时的情景,当时“我”还会怎样乞求爸爸?爸爸又会对“我”说些什么?(生答)
总结:是啊,正是这一句句不容争辩的话语,让我做出了正确的选择,而且在以后的道路中都能引以为戒,并且成为了一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
七、合作探究,理解启示
大家想想,课文中所指的这诱惑人的“鱼”具体指的是什么?(生答)
是啊,在面临方方面面诱惑时,正是因为“我”时刻铭记爸爸的教育,后来成为了一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此刻,你就是文中的“我”,面对父亲你想对他说些什么?(生答)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明白了,这种写作方法叫“叙事明理”。概括写事的文章,我们可以抓住人物、时间和地点,说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总结:人生的诱惑太多太多,希望我们每个人在面对人生旅途中的诱惑时,都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和本文的作者一样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八、布置作业
1.抄写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搜集有关道德的名言,并选择自己喜欢的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责任编辑 冯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