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香自苦寒来——解析“梅桩壶”的造型制作及文化内涵

2015-05-24 03:00潘胜军
江苏陶瓷 2015年4期
关键词:梅枝梅花香壶盖

潘胜军

(宜兴 214221)

自古文人雅士用诗歌、画卷、雕塑等艺术形式用心创作,用灵魂构思出奇思妙想,传递着文化的光芒。紫砂文化流传至今,已经有六百余年的历史,艺术大师精品不断,他们的作品无一不体现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内涵。

宜兴紫砂壶作为中华文明的杰出代表,含蓄、深沉、传神,极具文化底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紫砂壶要体现出内涵,首先要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以及艺术门类,当把中国文化熟稔于心后,其创作出来的紫砂作品自然就会绽放出人文的气息和光彩,人们在欣赏作品的时候就会产生发自内心的喜爱。例如这组 “梅桩套壶”(见图1)便是以梅花作为创作主题再加以艺术加工,发挥艺术才能,而凝练出来的一组紫砂作品。

图1 梅桩套壶

谈到”梅桩壶”,我们不妨先在中国文化的长廊中寻找关于梅花的艺术表现形式,最为家喻户晓的一首词应该是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这首词以清新的格调描绘出了傲然不屈的梅花,作者陆游暗喻了自己坚贞不屈的精神。更有一位爱梅者是宋代的林逋,他隐居杭州孤山时,植梅养鹤,清高自适,以梅妻鹤子为人生之乐趣,这一文化典故至今都被文人墨客津津乐道。还有毛泽东曾经也写过一首《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把梅花及我们伟大祖国的高贵品质、精神气概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更有梅花香自苦寒来,挨过寒冷冬季的梅花更加幽香,其寓意在于要想拥有珍贵品质或美好才华,是需要不断的努力才能达到的。所以,梅花在人们的心底是美好、坚贞的象征。用梅花的形象来制作紫砂壶,其文化内涵顷刻间显现出来。

“梅桩壶”扑面而来的是清雅脱俗的气息,透露着风霜高洁的文化内涵。向来梅是寒冬里的君子,它承载着生命的活力,当万木沉睡时,梅花吐蕊流芳,形成一道独特风景,因此以梅入壶,设计了这组含有一壶、两杯、两杯托的“梅桩套壶”。

“梅桩壶”古朴典雅、造型别致,紫泥色泽温润可亲,壶身为梅桩形状,壶把、壶嘴、壶盖分别设计为梅之树枝、树洞、树瘤,凹凸有致纹理隐现,虬枝苍劲有力,象征着梅枝的遒劲和张力。壶身上的梅花采用了贴花工艺,力求朵朵梅花雕饰精致、生动逼真,秀美中透露出灵气。从壶把处的梅枝延伸而出至壶身上,几枝红梅尽情绽放、斗霜迎雪。这傲然不屈的品格在这把紫砂壶上尽情展现,表达出梅之精神:默默奉献、居功不自傲、乐观谦虚豁达。壶盖平整光滑,与梅桩外围相呼应,间隔均匀,壶盖与壶身严丝合缝。壶盖面上有一节虬枝巧妙地构成桥钮,拿捏得体自然,一簇梅花悄然绽放在壶盖上,舒展有度、自由烂漫,流露出梅花的清雅气息和勃勃生机。再看两只紫砂杯,也呈梅桩造型,细腻的泥质在明光下闪着古朴的光泽,与紫砂壶交相呼应。杯身上凹凸随性,形成几处裂纹,倾诉着梅桩的千年古韵。最巧妙的是杯把的设计,以梅枝装饰,相比于紫砂壶上的梅枝更为灵巧秀气。一枝梅花延伸到杯身上,精巧而有生机,诠释着顽强的生命力。杯口光滑,杯身厚薄均匀、玲珑可爱,任谁看了这梅桩紫砂杯,都有一亲芳泽的愿望。用此杯品茶,心自陶然。再看两只与紫砂杯配套的杯托,以梅桩的外围为形,设计成四周平行凸起、中间平整的造型,紫砂杯放在杯托上,大小适宜,相映成辉。

“梅桩套壶”体现出了独特的审美观点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所融入的文化内涵,特别是古老深厚的文化底蕴,使整套作品浑身上下散发着厚重的文化气息,从而熠熠生辉、流芳千古。以梅花为依托,韵味以千年梅树历经岁月沧桑、风雨洗礼,仍然生机勃勃,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人亦如此,无论岁月变化,都要心怀坚强的信念和希望,等待“新生”的奇迹,所谓“梅花香自苦寒来”就是这个道理。

猜你喜欢
梅枝梅花香壶盖
李传胜
伪造的情书
家庭相册
梅花香自苦寒来
《最美中国画100幅 》
病梅记
梅花香自荔波来
廖雪梅:梅花香自苦寒来
梅花香,红颜薄
制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