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永丽
(鞍山师范学院附属卫生学校,辽宁 鞍山 114000)
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病理学教学的关键是总论部分,抓住病理学为形态学这一特点,在总论课堂的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模式,通过幻灯片、图片和视频等,使学生在学习之初就树立起形态学的观念,以便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并在总论教学结束时适当对该部分知识加以总结和强化。
当护理班学生刚开始接触病理学总论知识时,因其涉及很多比较抽象的新概念,如果没有铺垫直接开始讲授这部分内容,学生学习起来就会很被动。当总论教学结束后,如果没有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总结和复习,并将知识的内在联系给予适当点拨,那么初学者很难在较短时间内领悟到其中的内在联系或关键所在,甚至对一些内容似懂非懂,长期吃不透或不能深入理解,最终导致教学效果差、学习效率低。这样不仅难以达到为进一步学习各论和临床专业课打好基础的目的,就连期末考试都难以应对。
现通过2010级和2011级护理班期末考试成绩的对比实验来比较改进后的病理学总论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劣。
对照组为2010级护理专业1、2、3班学生,共149人;实验组为2011级护理专业1、2、3班学生,共157人。两组学生均为应届初中毕业生,入学年龄和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机分班,具有可比性。实验组和对照组均采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病理学基础》第2版作为教材,总学时数54学时,其中理论40学时,实验14学时。
2.2.1 对照组 完全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总论分为5个部分(中专教材将前两部分合为一个章节):(1)细胞、组织的适应与损伤;(2)组织损伤的修复;(3)局部血液循环障碍;(4)炎症;(5)肿瘤。开课后从第一部分依次往下讲授,直至讲完。一般不安排系统的总结和复习,然后开始各论部分的教学。
2.2.2 实验组 运用改进的总论教学模式。首先,调整总论课程安排。在开始总论教学之前,将各章主要内容以示意图(见图1~2)的形式用PPT展示给学生(同时印发给学生),并将该部分内容进行简要介绍。这样可使学生对今后一段时间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整体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其次,每堂课之后,除给学生留课后作业外,还要求学生根据示意图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当总论内容讲授完毕,让学生以示意图为线索自己复习各部分内容,然后教师再安排1~2节课来复习和巩固总论各章节知识点。具体方式:利用示意图以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复习所学知识,并将其中相互联系的概念、内容做系统梳理和点评。这不仅使学生重温了总论内容,也加深了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并对此有了一个较全面、系统的认识。
图1 细胞、组织适应与损伤归纳示意图
图2 组织损伤修复归纳示意图
以上示意图主要根据我校目前使用的中专病理学教材并结合本科教材编制(因篇幅限制在此仅以前两部分为例)。事实上,可以根据教材和学生层次的不同做适当调整,也可以将此示意图放到病理学教材之前或之中,使之成为教材的一部分。
此外,帮助学生建立总论中相关概念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比如:(1)适应中的增生和修复中的再生与炎症和肿瘤增生的关系。在适应中提及的增生概念就包括炎症的增生和肿瘤增生,对此进行概括总结使学生对增生有全面的认识。(2)结缔组织玻璃样变与瘢痕组织的关系。玻璃样变中的结缔组织玻璃样变主要是指瘢痕组织老化,其中有大量胶原纤维融合成片,均匀红染呈半透明状。(3)梗死与凝固性坏死的关系。梗死属于缺血性坏死,如肾、脾等致密器官的坏死区通常为灰白色、干燥、较硬。从坏死分类角度看,这样的梗死属于坏死分类中的凝固性坏死。(4)淤血结局与肝淤血的病变联系。肝淤血的病变印证了淤血结局。如果长期淤血,可能引起组织细胞萎缩、变性和坏死以及纤维组织增生。(5)淤血、血栓形成、栓塞、梗死之间的关系。血栓脱落会引起栓塞,如果栓塞在动脉就可能造成相应器官组织缺血从而引起梗死;如果发生在静脉就可能引起淤血和水肿。(6)损伤中变性、坏死与炎症、变质的关系。炎症中的变质是指细胞组织中的各种变性和坏死改变。炎症分类中脓肿伴组织液化形成脓液和脓腔,其中组织液化就属于坏死分类中的液化性坏死。(7)恶性肿瘤转移与栓塞的关系。肿瘤转移是由于恶性肿瘤浸润使小静脉中形成肿瘤细胞栓子,这些肿瘤细胞栓子经血流被带到肺、肝等器官,栓塞在相应的血管腔内,并在其中生长,形成转移瘤。
实验结果以期末考试成绩进行量化比较。考试成绩采用百分制:笔试成绩占80%,试题从题库中抽取;平时和实验课考试成绩占20%,主要根据课堂回答问题的情况和实验报告的成绩来确定。学生期末考试成绩见表1~2。
表1 两组学生的成绩分布[n(%),人]
表2 两组学生的及格率与不及格率对比[n(%),人]
表1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成绩均呈正态分布,实验组高分数段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表2显示:实验组的及格率高于对照组(P<0.01)。
通过完善和改进病理学总论的教学方法,不仅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加深了对总论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为进一步学习各论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各论教学结束后,也可以采取同样的方式加以总结概括。这样,当整个课程结束时,不仅使大部分学生可以比较轻松、充满信心地应对期末考试,显著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同时也对病理学有了较全面的理解,为未来临床专业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正是学习病理学的目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