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光远邵云华倪春霄
(1杭州蚕种场,浙江杭州 310021;2杭州千岛湖蚕种有限公司,浙江淳安 311700;3杭州市种子总站,浙江杭州 310020)
·技术与经验·
杭州千岛湖蚕种有限公司家蚕微粒子病防控措施与成效
曾光远1,2邵云华1,2倪春霄3
(1杭州蚕种场,浙江杭州 310021;2杭州千岛湖蚕种有限公司,浙江淳安 311700;3杭州市种子总站,浙江杭州 310020)
分析了杭州千岛湖蚕种有限公司近年来一代杂交蚕种生产中家蚕微粒子病发生的现状和原因,介绍了采取思想重视、完善考核制度、加大设施投入、狠抓落实“防微”工作等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控措施后,取得的防治家蚕微粒子病的工作成效,阐述了蚕种生产中家蚕微粒子病防控的经验与体会。
家蚕;微粒子病;防控措施;防微成效;经验与体会
家蚕微粒子病对养蚕业危害极大,主要传染途径为经口传染和胚种传染,是我国蚕桑生产中唯一的检疫对象。以前蚕种生产主要在蚕种场内进行,家蚕微粒子病基本能防控到位;但随着蚕种场的体制改革,目前浙江省的一代杂交蚕种生产全部在原蚕区进行,面对一家一户的蚕农和开放式的生产环境,很难彻底消毒,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控难度很大。近几年来,杭州千岛湖蚕种有限公司(是杭州蚕种场的控股子公司,以下简称千岛湖公司)一代杂交种的淘汰率、病蛾率一直居于警戒线之上。2013年秋季开始我们积极查找家蚕微粒子病发生的原因,完善家蚕微粒子病防治(以下简称“防微”)制度,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狠抓落实“防微”工作措施,2013年秋与2014年蚕种生产打了个翻身仗,家蚕微粒子病基本得到控制。现将千岛湖公司近几年在蚕种生产中所发生的情况、“防微”工作成效和经验介绍如下,供同仁参考。
千岛湖公司成立于2006年,从2011年至今由杭州蚕种场承包经营,派遣技术人员,全面负责蚕种生产工作。公司的蚕种生产基地全部在原蚕区,现有6个原蚕生产点,一代杂交种生产量占杭州市蚕种供应量的50%左右。2007—2010年千岛湖公司生产的蚕种无毒率高,分别是93%、95%、89%、84%,无超标淘汰蚕种;但是,近几年微粒子病逐年快速上升,2011年发生蚕种淘汰,春制种淘汰率为5.1%,秋制种淘汰率为3.7%;2012年春期蚕种淘汰数量大幅增加,春制种淘汰率为23.9%,秋制种淘汰率为5.5%;到2013年春制种的淘汰率达47.7%,有近1/2的蚕种被淘汰(表1)。
2.1 原蚕区病原的累积
千岛湖公司原蚕区地处淳安县山区,山清水秀,民风淳朴,原蚕由蚕农饲养,收茧后就地制种。在蚕种生产初期,原蚕区家蚕微粒子病的病原少,桑叶不消毒,也很少发生家蚕微粒子病;至2010年秋蚕期,无淘汰蚕种,检出的有毒集团数很少,全年只检到8个有毒集团。但是,随着蚕种生产期数的增加,以及原种和一代杂交种的同村混养,家蚕微粒子病的病原增多;再加上近年来,淳安县蚕种饲养量逐年下降,出现了弃管桑园,桑虫的危害加剧,增加了野外昆虫交叉感染的机会。
2.2 “防微”措施不到位
表1 2010—2013年杭州千岛湖蚕种有限公司一代杂交种母蛾微粒子病检疫情况
2.3 原种带毒的可能
2012年春期千岛湖公司淘汰一代杂交种29050张,其中菁松×皓月(正反交)25810张,占88.8%;在饲养菁松、皓月的梓桐、竹里和熟坑3个原蚕点中,生产一代杂交毛种分别为17990、19964、10438张,淘汰一代杂交种分别为9680、11672、4458张,淘汰率分别为53.8%、58.5%和42.7%。为了探明家蚕微粒子病高发的原因,2013年春期千岛湖公司与浙江大学合作实施了杭州市科技局扶持的专项“基于监控流行因子的家蚕微粒子病防治技术研究”,对竹里、岙山和燕上3个原蚕饲养点的环境、桑虫、迟眠蚕、蛹、母蛾等进行了家蚕微孢子跟踪检测。在迟眠蚕检查时,在燕上村一原蚕户饲养的50g皓月的1龄迟眠蚕样本中,发现家蚕微粒子孢子,并在其卵壳中检出家蚕微粒子孢子;随后又在另一原蚕户的50g菁松的1龄迟眠蚕样本中检出家蚕微粒子孢子,而这2个批的原种母蛾检疫结果均为未检出。燕上村是2013年春期新建的原蚕点,2013年春期的一代杂交种淘汰率77.7%。岙山村是2012年春期开辟的原蚕点,春期的一代杂交种无毒率21.6%,秋期的无毒率81.4%,无超标淘汰的蚕种;2013年春期岙山原蚕点与燕上原蚕点饲养的是同一批次的原种,生产的一代杂交种全部淘汰。多年来浙江省的原种和一代杂交种的家蚕微粒子病的控制情况一直较好;但在2013年春期千岛湖公司预知检查时发现了2个带毒样本,说明原种生产或检疫工作存在漏洞。
3.1 思想重视
家蚕微粒子病的暴发,严重地威胁到千岛湖公司的生存与发展,大家如临大敌,找原因想对策。为此,邀请省、市专家座谈指导,到兄弟单位考察学习,召集全体员工分析查找原因,然后制定有效的“防微”措施,力争措施落实到位。
3.2 完善考核制度
3.2.1 加强对员工的考核 制定跟“防微”成绩挂钩的奖励性绩效工资政策,以淘汰蚕种的多少按比例扣除绩效工资,直至扣完为止。
3.2.2 加强对原蚕户的筛选与考核 一是筛选原蚕户与原蚕点。原蚕户必须有能力并保证全龄浸叶消毒,蚕室、贮桑室相对独立;并及时淘汰不合格的原蚕户和条件较差的原蚕点。二是建立蚕沙坑。千岛湖公司以每克蚁量20元的标准进行补贴。三是发放浸叶补贴。以每克蚁量30元的标准发放劳务补贴,发现3次以内不浸消桑叶,每次扣50元;3次以上不浸消桑叶,则取消饲养原蚕的资格。四是设立蚕种质量奖。无毒种的原蚕户奖励种茧款的8%,带毒合格种的原蚕户奖励茧款的4%,淘汰蚕种的原蚕户无奖励。
3.3 加大设施投入
城里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具有丰厚底蕴,他们从小就可以阅读各类的书籍,接受各类不同的信息。丰富的学习途径,使他们的语文视野得到了拓展,语文底蕴得到了充实。而在农村,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大多数学生缺乏应有的语文能力训练的环境。
为了提高“防微”效果,为各原蚕户免费配备了脱水机、浸叶塑料桶、自动补湿加温炉、消毒喷雾机,还为原蚕户配发塑料薄膜和彩条布,用于加强贮桑管理。建设蚕沙坑,做到当日的蚕沙直接倒入蚕沙坑,减少病原污染。
3.4 狠抓落实“防微”工作
3.4.1 加强技术培训 对员工和原蚕户进行“防微”形势、相关经济政策和关键技术的培训,提高员工和原蚕户的“防微”意识和技术水平,提高每一位蚕种生产参与者的“防微”自觉性和主动性。
3.4.2 加强预知检查 在养蚕前对每个原蚕户的饲养环境、蚕尸体及附属物、桑园表土、桑虫等取样检查,了解掌握病原扩散程度。对迟眠蚕、苗蛾进行预知检查,为生产安排提供决策依据。
3.4.3 净化养蚕环境 桑园实行统防统治;养蚕前对养蚕环境、蚕室、蚕具统一时间、统一标准消毒;养蚕期进行大环境消毒,特别注重大蚕期的大环境统一消毒,在一代杂交种上蔟期间坚持每天消毒;每期蚕结束后进行回山消毒,要求做到时间及时,先毛消,后清洗,再光消,各种废弃物无害化处理。
3.4.4 强化蚕期消毒 一是增加原种卵面消毒。原种出库后用2%福尔马林浸渍消毒20 min后晾干再催青,防止原种二次污染。二是养蚕期常规消毒。蚕室每天一消、除沙必消;重复使用的蚕具消毒后再用,蚕室门口设消毒隔离带。
3.4.5 防止病从口入 小蚕用含0.2%有效氯、大蚕用含0.3%有效氯的漂粉精溶液全龄浸消桑叶,重点抓好消毒液的有效氯浓度、浸渍时间、漏消毒桑叶的检查;为提高消毒效果,要求每回配置新的消毒液。要求农户做到已浸消桑叶与未浸消桑叶分开贮存,消毒后的桑叶不落地,落地后的桑叶不喂蚕。
3.4.6 抓好试验示范 2013年秋期全面压缩蚕种生产规模,仅在燕上原蚕点饲养220 g蚁量的雄蚕种,在饲养过程中,以家蚕“防微”工作为第一要务,把该原蚕点作为控制家蚕微粒子病的试验点,为来年的蚕种生产积累经验,树立信心。在晚秋期结束后,不管蚕农是否饲养原蚕,对所有原蚕区的蚕室、蚕具、环境统一进行消毒,对容易疏忽的方格蔟消毒暴晒后封闭贮藏,桑园统一封园治虫。
经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千岛湖公司的家蚕微粒子病得到了有效控制,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经浙江省蚕种质量检疫站检验,2013年秋期生产一代杂交种12 260张,全部为无毒合格蚕种。2014年春期生产一代杂交种89 154张,经检验无毒合格蚕种67 588张,无毒率75.8%;带毒合格蚕种21 566张,占24.2%,无超标淘汰的蚕种。2014年秋期生产毛种54 905张,无毒合格蚕种50 725张,无毒率92.4%;带毒合格蚕种4 270张,占7.8%,无超标淘汰蚕种(表2)。特别是2014年秋期,在罕见的多雨凉爽天气导致秋期桑螟大暴发的情况下,取得这样的“防微”成绩是非常不容易的。
表2 2013—2014年杭州千岛湖蚕种有限公司一代杂交种母蛾微粒子病检疫情况
5.1 综合到位的“防微”措施是控制疫病的保证
大量的研究和实践证明,现行的“防微”技术是完整的、成熟的。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是“防微”的指导思想。尽管原蚕区的“防微”工作比专业场的难度大得多,但是在原种无毒的前提下,只要现行的“防微”措施落实到位,家蚕微粒子病是可防可控的。“防微”没有常胜将军,如果思想上麻痹,工作上放松,疫情随时可能反弹。而用经济政策来刺激和提高蚕种生产参与者的能动性和自觉性,特别是让原蚕户认识到“防微”工作的必要性和艰巨性,提高“防微”措施工作的到位率,是取得“防微”成功的关键。
5.2 预知检查检出率低,检测难度大
2013年春期除2户蚕农在1龄迟眠蚕中检出家蚕微粒子孢子外,其他原蚕户的环境、桑虫、迟眠蚕、蛹等样本的分户检查中,均未发现家蚕微粒子孢子。在苗蛾预知检查时,29户蚕农中有11户检出家蚕微粒子孢子;但在母蛾检疫时,29个段(1户1段)的一代杂交种中,有24个段的一代杂交种超标淘汰,只有5个段的未超标,而且多个段的第1样本未检验完,病蛾数就超过淘汰标准,大部分段第1样本即严重超标淘汰(表3-4)。
表3 2013年春杭州千岛湖蚕种有限公司岙山原蚕点母蛾预知检查与蚕种检疫情况对比
表4 2013年春杭州千岛湖蚕种有限公司燕上原蚕点母蛾预知检查与蚕种检疫情况对比
从表3-4看,母蛾预知检查的病蛾率远低于母蛾检疫的病蛾率,可能是预知检查时间比较早,样本中家蚕微粒子孢子的数量少;也可能因预知检查样本较少,准确性低于母蛾检疫。刘仁华等[1]对成品卵检出率研究表明,样品中家蚕微粒子孢子数目低于3×103个/mL时,镜检到微粒子孢子的概率接近于0;当家蚕微粒子孢子数为5×103~9×103个/mL时,检出微粒子孢子具有随机性,其概率为0~1;当样品中家蚕微粒子孢子数目等于或大于1×104个/mL时,镜检到微粒子孢子的概率为1。王红林等[2]通过个体发育调查发现,胚种感染严重的个体小蚕期就死亡,蚕粪排毒也早;感染轻的个体发病迟,蚕粪排毒时间也相应推迟,要到10 d后乃至20 d后(最迟的25 d)在蚕粪中才能检查到家蚕微粒子孢子。说明母蛾预知检查是有一定难度的。
5.3 母蛾检验依然是控制胚种传染最有效的手段
林宝仪等[3]试验表明,5龄食桑96 h时,口腔注射添食10个家蚕微粒子孢子,获得的家蚕微粒子病毒蛾,混入179只无毒母蛾中,观察5个视野可以达到100%检出率。也就是说,规范的样本处理和检疫程序能100%检出家蚕微粒子孢子。大量的实践和试验证明,只要工作规范,母蛾检疫是杜绝胚种传染的最有效途径。在统一检疫的管理模式下,原种严重带毒的可能性极小;但蚕种生产和母蛾检疫都是人工操作的,如果管理不严,或操作不当,仍然会发生原种微量带毒的情况,而这微量带毒对于生产一代杂交种来说可能是致命的。
5.4 加强管理杜绝胚种传染是安全生产的基础
原种生产、检疫管理等环节管理不严会影响家蚕微粒子孢子的检出。如:(1)母蛾保管或处理不当,例如烘得过干和发霉等,则会影响检出率。(2)母蛾缺失或错袋母蛾。根据DB 33/T 217.3-2007《桑蚕种》第3部分《桑蚕种母蛾检疫规程》[4]桑蚕原种母蛾微粒子病检疫中规定,在拆盒投蛾时,若空蛾数≥3蛾的,该样本不予检验,其对应的原种应淘汰。也就意味着,缺1蛾或2蛾正常检验,但要登记空蛾号,对应卵圈的蚕种应淘汰;如果登记错了,缺失的蛾刚好带毒,或者袋蛾工作管理不严,操作不规范,存在错袋母蛾现象,就存在安全隐患。(3)母蛾检疫时漏检样本等工作失误。因此,建议检疫合格的原种不要挖补,产卵数不足的卵圈可用于质量检查,或用种单位的预知检查;空缺2蛾以内的检验合格的原种作为备用原种;同时加强原种生产管理,特别要加强对蛾盒样本的袋蛾、保管和检验的监督检查工作。
[1] 刘仁华,刘强波,万永继,等.成品卵微粒子孢子检出度的研究[J].蚕桑通报,2003,34(2):13-15.
[2] 王红林,钟建武,黄可威.家蚕微粒子病胚种传染的发病时间调查[J].蚕业科学,1994,19(1):45-46.
[3] 林宝仪,吴海平,徐杰,等.不同容量母蛾样本检验微粒子灵敏度的测试[J].蚕桑通报,2003,34(3):17-19.
[4]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DB33/T 217.3—2007桑蚕种第3部分:桑蚕种母蛾检验规程[S].杭州:[出版者不祥],2007.
S884.2
B
1007-0982(2015)03-0071-05
2015-04-09;接受日期:2015-06-18
杭州市科技局专项(编号20130932H09)。
曾光远(1964—),男,浙江武义,本科,高级农艺师。Tel:0571-86014342,E⁃mail:141704860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