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

2015-05-22 21:00赵义红
地理教育 2015年5期
关键词:大气气候数字

赵义红

摘要: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地理概念和地理原理需要理解,有的比较抽象,需要教师运用数字加以说明,使学生更易理解。本文从气候类型的判读理解、大气的热力环流过程以及比例尺的运用等方面阐述地理教学过程中数字的重要力量。

关键词:数字;地理教育;感性理解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地理概念和地理原理需要理解,有的比较抽象,需要教师运用数字加以说明,但许多教师没能很好地运用地理数字知识,或是课本上没有很好地给出解释,学生只是单纯知道数字的字面意思,没有对数字本身代表的意义进行感性理解。因此,如何运用数字来增强地理教学的说服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性、生动性、形象性,成为地理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所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借用实际生产中的地理数字

在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教学中,根据气温和降水判断气候类型所涉及的数字多种多样, 它们可以被用来分析说明许多重要而又较抽象的地理气候类型问题, 但这些数字一般都比较固定和呆板,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地机械讲解,很难引起学生的重视也起不到作用。反之,如果在课堂教学中灵活借用世界上的温度和降水量以及本地区的降水量和温度加以对比运用, 就会引起学生对温度和降水量值有更加感性的认识,对课本上关于气温和降水的数字有较深的思考,大大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 既活跃气氛,又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述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判断时,教师一般都会运用公式,以“温”定“带”、以“水”定“型”,进行讲解,以“温”定“带”主要是以最冷月平均气温来判定某地区所在的温度带,大于15度的为热带,0到15度之间为亚热带或温带,小于0的为温带地区;以“水”定“型”主要以年降水量的多少来判断某地区所在的气候类型,年降水量在2 000毫米以上,即可判定该地区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学生在判定气候类型时,只是单纯对数字进行记忆,对温度和年降水量缺乏感性认识,如果教师在讲述这部分内容时,结合学生熟悉地区的降水和气温来进行理解,就会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可给出相关网站,如中国气象学数据共享服务网、福州气象局等,让学生查找我国不同气候类型下年降水量的多少(见表1),在课堂上进行分析。

二、运用地理数字的“多”和“少”

大气的受热过程,是地理必修1中理解气压带和风带以及深入学习气候类型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许多学生始终不能较好地理解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误认为太阳是保持地面温度的热源。同时,不知道大气吸收多少太阳短波辐射以及大气还给地面多少长波辐射。人教版必修1在课本中这样介绍该节知识:从大气的受热过程看,“地球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得很少”,“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得却比较多”,只是单纯介绍“少”和“多”,没有进行定量描述,学生理解比较困难。

这时,教师可对图2中具体数字进行分析,如太阳短波辐射为100份,则大气吸收19份,大气和地面反射34份,太阳短波辐射只剩下47份,学生就会很好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地面长波辐射为120份,则大气吸收114份,射向宇宙空间6份,学生就会更好理解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三、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地理数字

地理和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如何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联系日常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进行讲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现身说法式地运用数字,成为沟通师生思想,增加课堂教学亲切感、生活感和真实感的重要手段。如比例尺是地图三要素之一,许多学生不能很好理解大比例尺表示的范围小、内容详细,而小比例尺表示的范围大、内容粗略,同时不能理解数字代表的含义,如果教师对大比例尺和小比例尺代表的数字含义用现实生活的具体案例进行介绍,学生就会很好理解,如可将学生在笔记本上绘制学校的图像所用的比例尺与地理图册中的中国比例尺进行对比,并以小组的形式讨论交流。

总之,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数字教学的艺术性、生动性和形象性,是教师的责任。灵活运用各种各样的数字,通过生活中具体形象的数字,能够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之目的。▲

猜你喜欢
大气气候数字
揉以成器,大气悠远
大气光学现象
答数字
瞧,气候大不同
气候变暖会怎样?
都是气候变暖惹的祸
微趣图
数字看G20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