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胜兵
地理新课标指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等等。在近年的高考试题中,应用性、能力型试题在文科综合试卷中的比例逐年增加。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考查,成为高考试题一大亮点。
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方式转变策略实施新课程,课堂教学是主阵地,地理课堂教学要深入贯彻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与“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成为新课程实施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同时也影响着新课改的成败。
一、新课程理念下,构建与教学过程相匹配的教学设计要求
从广义上讲,教学设计是“一个分析教学问题、设计解决方法,对解决方法进行试行、评价试行的结果,并在评价的基础上修改解决方法的过程”,目的是“获得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是为了有效地实施新课程。显现新课程的教学过程,是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的,那么就必须构建与教学过程本质特点相匹配的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必须是对高中地理课程的第二次开发
课程内容是学生求得快速发展的主要“信息源”,对高中地理课程内容进行任务分析,已成为现代教学设计的重要一环,目的是教学内容要适合于学生学习、有利于学生发展。由于地区不同、学校不同、甚至同一班级的学生也不同,学生不仅在认知方面存在差异,而且在心理动作、情感态度和人际关系交往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因此新课程内容并不是对每一个学生都具有适应性。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高中地理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在对教学背景进行从宏观和微观在两方面考虑,并结合对学生初始能力的诊断性评价的反馈信息,对开发出来的课程进行必要的再“开发”,即二次开发——对新课程的内容进行适合于学生学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增删和重组,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成不变的“复制”教科书上的内容。
2.教学设计的内容必须是知情合一的统一体
传统的教学设计过分注重学生的部分智力因素,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了学生发展所必须的其他智力因素。教师在传统的教学设计中,对学生学习任务的分析往往只设计各知识点及组成的知识结构等因素,而对教学过程的有效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等具有促进作用的因素考虑很少,如兴趣、动机、意志和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等,这对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是不利的。教学设计不仅要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挖掘有关情感和能力等方面因素,使教学设计的内容成为“知情合一”的统一体,从而通过教学过程展开,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同时能获得积极的生活情趣和愉悦的情感体验,在此基础上使学生逐步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最后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教学设计的“成果”必须是一个指导性的动态方案
传统的教学设计是以教师的教和书为本位,从教师主观判断或经验出发,侧重于教学过程的程序化,特别是细节化的准备。一般来说,是一个倾向于“静态”的计划性设计,只适应教师单向的“传递”活动,不能适应交互动态的真实教学过程。为了在教学过程中使师生达到“平等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效果,现代整合的教学设计应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本位,从学生学习实际状况出发,综合考虑教学过程中的各种不确定因素,注重于教学策略、特别是多种教学思路的设计,为教学过程的动态创造条件,使其具有指导性的“动态方案”(弹性化的教学方案)。只有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可能根据学生学习的反馈情况再作出详细的、适时的动态调整,从而弥补原教学流程的缺陷。
二、教学活动要深入贯彻新课程教学理念
1.在实践中教师要用正确的思想和观点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教是手段,学是宗旨,即要教知识,又要教学法,还要想方设法将教学与训练结合起来,学生通过学习知识、分析问题、强化思维训练,日积月累,才能较快地解决自学中的问题,这也是当前进行素质教育所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例如。在学习“北方地区”时,利用教学挂图,从北方的位置、范围、人口、民族、自然环境、能源矿产、工业发展等方面引导学生由浅人深,由简到繁地了解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对北方形成比较全面的认识。而在学习“南方地区”时,让学生读图、分析,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设计课堂疑问,培养创新思维
在教学中应尽量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如图片、数据、生动的地理事例,指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去亲身体验,往往会激发出他们的情感,促使他们的思考起积极作用。
前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指出:“教师不宜讲得太多,应该让学生有发言的机会。”因为发言的前提是思考,而“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则须疑,疑则生智,不怀疑不能见真理。善于发现问题,敢于大胆怀疑,喜欢寻根究底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正如陶行知先生在教育过程中提倡对学生要解放眼睛、解放双手、解放空间、解放时间,这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在教学中要切实保护学生好奇心,鼓励学生质疑问题,鼓励学生逾越常规想象。
3.建立空间概念,发展地理思维
地理学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这门科学知识面很广,综合性和趣味性较强,不论广阔的田野、丰富的矿藏,还是那神秘的宇宙、灿烂的星辰、美丽的山河大川,都是地理学内容所及,为培养发展学生思维提供了最广阔的空间。地理知识往往离不开地理区域,但许多学生对地理空间概念相当模糊,有些学生甚至连主要国家、城市都不认识。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建立空间概念。有两种途径可以做到:一是通过识别经纬地图和地球仪,找出主要经纬线所在区域;主要经纬线包括回归线、赤道、极圈和零度经线等。对主要地理事物在头脑中建立初步空间位置。比如,赤道线上的国家有委内瑞拉、巴西等,零度经线的国家有英国,海洋有地中海等,使学生对地球上东西、南北方向有了大致的概念,对这些特殊线位上的国家及相关知识、有了了解和对比。二是要求学生运用地图完成课后练习及配套的填充图。在区域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多用各种板图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在识别区域图的基础上能自绘区域空白图,再将主要地理事物落实到图中。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区域意识。而且学会了用图说话、用图思考,建立了稳固的空间概念。
因此,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该如何渗透地理新课程理念,使地理教学少一点遗憾多一份魅力,让地理课堂焕发异彩,让学生的学习更为有效,是每一位地理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