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
【摘 要】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需要一点一滴养成。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景,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独立思考,善于发问,及时改错,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关键词】预习;独立;质疑;改错
现在很多的家长和老师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孩子小学数学成绩一直很好,上了初中之后却被其他同学落下这么多?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孩子们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做保证。在学科增多,课堂强制训练减少,学习效果得不到有效巩固的条件下必然会成绩下滑。良好的习惯不能一蹴而就,是需要一点一滴的养成。
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不能简单理解为上课注意听,作业按时完成。我认为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养成。
一、预习的习惯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学写预习笔记。有效的预习,能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习的目的性、针对性。而在预习之前,一定要有预习提纲,它是学生预习的“指向标”、“方向盘”。在编写预习提纲时,一般要以“问题”为线索,把每节课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规律都变成一个个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与探究,从而去获得新知。问题的难度要适中,过高过多则无法完成,要求太低太少则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干扰教学。而在检验预习成果的时候,要多表扬,少批评。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去培养预习的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在预习《三角形的内切圆》一节时可以这样创设情境:在某家工厂,工人遇到这样的难题:如何在一块三角形铁皮上截一个面积最大的圆?你能通过本节课的预习,帮助工人师傅完成任务吗?让学生带着悬念进行预习,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独立思维的习惯
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要不断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独立性和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动脑,独立思考,能够经常、主动地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在学习生活中灵活地运用知识。
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发散他们的思维,鼓励他们多种方法解题,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正确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的学习,学生不但要学会而且要会学,使其真正达到学习的目的。使学生由学习的客体真正变成学习的主体,即由被动的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大大激发学习的兴趣,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及时改错的习惯
整理错题集,在数学的学习中很重要。学生在数学知识的探索中,难免会出现错误,关键是看学生能否发现错误,认真及时地改正,并形成习惯,这样才会促使学习的不断提高。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经常设计一些判断、选择、改错等类型题,对学生进行训练,丰富学生的知识,使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每当课堂教学,有同学回答问题有错误,大家便争着、抢着给予纠正,这样不仅创设了非常活跃的课堂氛围,在及时改错的过程中,学生也逐渐养成独立思考,认真学习的态度。
很多时候,一个易错点,一个学生总是三番五次的出错。如果学生能够养成才、整理错题集的习惯,经常拿出来翻一翻,看一看,加深印象,就能减少错误的几率。
四、质疑的习惯
巴浦洛夫说的好:“怀疑,是探索的动力。”中学生对新事物存在好奇的心理,在课堂上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提出问题,不同的意见,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养成学生善于发问的习惯,不但能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同时又加强了学求异同的训练。能够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悟性高的学生更上一层楼。
对于那些敢于发现问题,特别是提出不同见解的同学,要进行鼓励和表扬。另外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和编题练习等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使学生独立并创造性地运用已有知识,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样经过长期培养,可使学生养成爱动脑筋的好习惯。
五、认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作业是及时检查学生学习效果有效途径之一。做作业是促进知识消化的过程。作业题一定要经过教师的精心筛选,有很强的代表性、典型性,而不能一味追求题量,要少而精。学生通过认真完成作业,面对作业中的问题积极思考,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思维的敏捷性,得到思维的锻炼,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手段。
习惯是一种行为,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学生定会在数学的学习中受益,取得良好的成绩。学生在学习习惯的养成过程中,也会体会成功的喜悦,感受到解决困难时的成就感,对自己今后的学习生活也极为有益。
【参考文献】
[1]崔其生,张代英.“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下的数学教学[M].2009
[2]葛连益.中学生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的培养[M].20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