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2015-05-22 21:10邓丽娜冉毅嵩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5年2期
关键词:社会需求高等教育国际化

邓丽娜 冉毅嵩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的共同价值观,是全球高等教育未来发展共同追求的重要目标。高等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发展的主要趋势就是要大众化、多样化、国际化、信息化;这便对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它将直接影响着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国际化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接轨。因此,研究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应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举措已非常迫切。

【关键词】社会需求 高等教育 国际化 人才培养

【基金项目】本文系成都大学2014年校级教改课题项目,项目编号:cdjg2014009。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2-0232-0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的共同价值观,是全球高等教育未来发展共同追求的重要目标。高等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发展的主要趋势就是要大众化、多样化、国际化、信息化;这便对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它将直接影响着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国际化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接轨。因此,研究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应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举措已非常迫切。

成都学院(成都大学)是成都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唯一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成都大学是四川省唯一一所开设泰语专业的公立学校。成都大学紧密结合成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成都产业城市发展和文化城市升级进行良好互动对接,坚持产业融合发展取向,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科学研究机制,增强服务地方的能力,在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城市型综合大学办学上探索前行。

成都大学泰语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研究和创新我校泰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为成都市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优秀的专业人才,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加强四川、成都与泰国的文化交流和经贸联系,加快地方经济“走出去”,增进双方的了解与互信,为促进中泰及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友好关系充分发挥高校传承文化,服务地方经济的作用。泰语专业确立“东盟10+1”区域面向,以“泰-英-中”三语复合型人才培养为宗旨,以服务和推进川泰全面深度的交流合作为使命,着力培养泰语专业学生“语言能力+文化素养+职业技能+国际视野”四位一体素质能力,努力夯实四川省泰国研究中心“咨政启民”高校新型智库的社会功能。

目前,成都大学泰语系集中在泰语专业教学大纲的制定,通过走访考察,结合本地实际和本校办学定位,研究制定出一个科学、合理、具有國际化视野,集教学与科研为一体的教学大纲;制定出一套完善、符合自身实际,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案;整理出一套教学权威规范、内容新颖、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实用性强、教学设计科学、教学架构合理完善的专业教材;根据社会需要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开创一种既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语言能力,又能帮助其就业的全新教学模式。同时,不断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学历层次。泰语专业现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就业率高,但就业质量不高,就业不对口,市场需求量相对较小,就业面窄,翻译人员“泛而不精”等;这就迫切的需要我们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泰语专业教学大纲的制定,通过走访考察,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结合本地实际和本校办学定位,研究制定出一个科学、合理、具有国际化视野,集教学与科研为一体的教学大纲;制定出一套完善、符合自身实际,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案;整理出一套教学权威规范、内容新颖、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实用性强、教学设计科学、教学架构合理完善的专业教材;根据社会需要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开创一种既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语言能力,又能帮助其就业的全新教学模式。

针对这些问题,泰语专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加强与成都市与泰国在各个方面的联系;充分的融入成都市国际化大都市发展进程,成为蓉泰双边沟通的桥梁,共同推进双方社会经济发展,更好地服务在蓉泰国企业,服务成都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在制定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方案时,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学质量,增设部分有助于提高学生国际化视野、综合素质的课程,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切实用好现有的海外实习实训基地,进一步开拓新领域的国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努力培养出高素质国际化应用型人才,满足社会人才市场需求;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平台,帮助学生更好就业。

围绕“以‘泰-英-中 三语复合型人才培养为宗旨,以服务和推进川泰全面深度的交流合作为使命,着力培养泰语专业学生‘语言能力+文化素养+职业技能+国际视野四位一体素质能力”这一专业建设目标,践行“内涵+外延”的特色专业建设路径。“内涵”路径以“班级愿景建设”激发学生学习成长的内在驱动力,以课程建设、师资建设、实验室建设作为学生专业成长的硬件和保障,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外延”路径依托于“国际化教育平台”,实践“政产学研”合作教育理念与模式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国际视野,依托“四川省泰国研究中心”等科技平台提升科研水平和专业影响力。目前泰语专业已具备人才培养理念创新、师资队伍结构优良、国际合作教育体系完备、科研智囊效益初步凸显的特点,是省内重要的泰语人才培养基地、川泰文化交流服务平台、“咨政启民”泰国国别研究智库。

在未来,社会需求将不断的提升,国际化进程不断加速,我们还需要不断的探索创新适应社会需求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在接下来的两年内,实现与泰国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泰国高校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接轨,加强“泰英中”三语人才培养。当今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小语种(泰语)人才仅凭所掌握的一门外语已经很难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这就对小语种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泰语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泰语专业知识,同时也不忽视英语、中文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这既可能满足国内人才的需求,也能满足国外市场的需求。

第二,进一步加强校-政、校-企与校-校合作的人才培养。目前开设泰语专业的高校大多仅限于与泰国高校的合作,很少与泰国的政府和企业合作,泰语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不只局限于与泰国朱拉隆功大学、清迈大学等高校合作,还将加大与泰国政府部门和企业的合作,形成校政企三位一体的合作模式。

第三,在制度上进一步完善泰语专业整体海外学习和实习项目的管理措施。原则上要求所有泰语专业学生参加赴泰学习和实习项目,在泰学习期间除了修读5门包括泰国语言文化必修课程以外,还将在泰国高校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写作。通过与泰方校政企多方合作,进一步开拓海外实习和就业基地。

我们认为教学改革的最佳形式莫过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社会服务能力的增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泰语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与实践成果将对国内小语种特别是泰语专业建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我们将在每两年召开一次的全国泰语专业教学研讨会上推广宣传该研究成果,与全国同行交流我们的实践经验,大家相互借鉴学习,取长补短,为中国小语种人才培养尽一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高等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探索》,浙江大学 任聪静,化工高等教育2012年第6期(总第128期)

[2]《外语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四川外国语学院, 谭亮,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3年第27卷第7期

[3]《关于地方综合性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三峡大学,王作新,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年6月第31卷 增刊

猜你喜欢
社会需求高等教育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浅议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与管理水平提升
关于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
高职院校学生演讲能力培养与领袖气质养成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