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素真
【摘要】初高中地理知識与技能联系密切,衔接紧密,但跨度大,城乡结合部地理教学衔接问题日益突出。如何做好城乡结合部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工作,成为初中地理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就此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分析现有初中地理教学现状,发现在课程标准、教学、学法、知识结构、地理课程设置与评价等方面存在衔接问题,对此,本文提出四点建议: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 抓住初、高中地理知识契合点, 扩展学生认知结构;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加强地理图表技能,初步形成地理思维能力; 注重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的培养,注意学法的渗透;转变课程评价方式,促进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
【关键词】新课程 初as高中地理教学衔接 城乡结合部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2-0167-02
随着初高中地理新课程的推进实施,城乡结合部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问题日益突出。受到中考评价的影响,初中地理未得到学校、学生等重视,在一些城乡结合部学校甚至出现由其他科任教师兼任地理教学工作的现象。初中地理教师教学时一味地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知识与技能等教学目标未能较好地达成。许多刚进高中的学生,都感到初高中地理知识跨度大,联系难,逐渐对高中地理产生畏惧感和疏远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日益突出的初高中地理教学脱节,特别是在经纬网的判读、地图知识等方面的匮乏,严重影响着高中地理教学的效果和质量[1]。因此,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工作是十分必要的。接下来,我结合初高中教学工作实践,从初中地理教学角度谈谈一些思考和体会。
一、初中地理教学现状
1.从课程安排来看: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只安排在七年级和八年级,九年级未设置,地理小中考安排在每年五月底。城乡结合部学生基础薄弱,学习习惯较差,且父母忙于工作,往往家庭教育较为缺失。为了给小中考预留复习时间,教师往往要将八年级下册一部分内容调到上册来上,而往往此时学生手中是没有教材,这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到九年级,学生由于其他科目的中考压力,很容易就将之前学习的地理相关知识遗忘,因此高一入学时,地理基础十分薄弱,给高中教学带来很大的障碍。
2.从学科地位和师资来看:虽然近几年来,地理学科已经纳入中考科目,以等级成绩的形式计入学生的中考成绩中,但仍然不受学校和学生的重视,城乡结合部学校仍存在由其他科任教师兼任地理课教学的情况,部分地理课被挪作它用,学生基本的地理知识与技能并未形成。
3.从课程内容来看:初中地理教学以区域地理为主,系统地理知识未涉及较深层次的成因,关注的更多是地理现象,地理思维等能力要求较低。
4.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来看:城乡结合部地理教师教学时往往把能力层面的学习要求降低为知识层面的学习要求;把思维层面的内容降低为记忆层面的内容;用教师的学习替代学生的学习实践。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往往是全面记忆教材结论,全面复制教师思维;不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自主解决问题。
5.从教学效果来看:目前,城乡结合部初中生往往缺乏应有的地理素养和科学的地理认知结构,不会用地理眼光看待世界;不会用地理思想思考问题;不会用地理方法解决问题;不适应基于课标命题的学业考试。
二、初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衔接问题
(一)初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衔接
从高、初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方面内容比较来看,课程理念基本一致,但在具体要求三维目标等方面,高初中地理课程侧重点既有分工又有密切联系,初中为基础,高中较初中要求有不同,并在初中基础上加以提升。
(二)初高中地理教师教法与学生学法的衔接问题
城乡结合部初中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差,不善于独立学习和思考,且年龄小、好动,缺乏主动学习的精神与能力。初中地理教学活动通常以具体的地理事实及相关的材料激发学生的兴趣,以传授基本的地理知识和训练基本的地理技能为主要目的,对教学活动控制程度比较高,老师就像学生的拐杖,学生的依赖性较大[4],对地理能力要求较低,学生是较被动接收知识。高中生学习地理,则要求具有归纳概括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自学能力;要求用发散性、开放性思维来解决问题。高中地理教学偏重于运用启发法对基本地理原理和规律进行阐释,对疑难点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一一讲解,需要学生靠主动学习探索理解知识,自主思考解决以前没有遇到的很多问题。这样初高中地理教师的教法与学法就存在衔接问题。
(三)初高中知识结构的衔接问题
初中地理教材整体框架是按照自然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的顺序构建的基本知识。在编写时,侧重于地理现象的描述或直接给出结论让学生去记忆,至于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书上提得很少或未提及。内容不断减少,难度不断降低,呈“浅、少、易”的特点。以湘教版地理教材为例,教材直观性强,可读性和趣味性高,师生双边活动机会多,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中地理教材则分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基础知识和区域开发与整治,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介绍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的基本规律与人地的可持续发展。从整体上看,内容增多了,难度加大了,体现“深、多、难”的特征。例如,初中教材在介绍气候知识时,只要求掌握其最主要的分布地区即可。而高中教材则要求很高,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其特点、成因和分布规律,还要根据文字描述或气候表格或气温曲线与降水柱状图等相关气候资料,分析、判断气候类型及其形成与分布等一系列问题。
(四)地理课程设置与评价而形成的衔接问题
初中地理课程只设置在初一和初二,初二完成小中考,初三未设置地理,学生知识遗忘率高。而城乡结合部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地理基础知识薄弱,加上由于年龄特征和心理上的差异,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及学科素养还有许多不适应高中地理学习,地理课程设置的不合理带来了教学衔接问题。
初高中地理课程的評价主要是中高考,前者是毕业考试与升学考试二考合一,即达标考试,只要达到C级,就可毕业和获得中考资格。因此,初中地理教学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在量上和质上都大打折扣。不仅学校和学生不重视,而且初中地理教师为了应付考试,在最后备考阶段给学生划重点、圈范围,让学生死记硬背。学生到考前突击划定的内容也能够达标过关,但地理基础非常不牢固。而高考是国家级的选拔性考试,对学科各方面的能力要求比前者高得多。往往这些学生到了高中,容易出现学习“断层“,无法适应高中地理学习,产生学习倦怠,出现初高中衔接问题。
三、如何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
初中是高中的基础和前提,新课程背景下城乡结合部学校要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需要初中地理教师在充分考虑学情的基础上,教学中不仅要落实初中地理教学要求,还要考虑高中地理涉及到的初中地理知识与技能,深入浅出,一步一个脚印地拉近初高中地理教学,使学生不产生“断层”的感受。
(一)深入研究课标和教材,抓住初、高中地理知识契合点, 扩展学生认知结构
初中地理教师不仅要深入研究初中地理课程标准,熟悉教材,还应与高中地理教师相互交流,了解高中地理教学,是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重要前提。
1.要注意初高中地理相关知识点的联系,有意识地渗透地理思维和学法
纵观初高中地理教学目标,初中地理教师应在地理位置描述、图表的读图方法、地形特征的分析与描述、气候的特征与分布、河流特征、人口特征、农业因地制宜的观念、区域特征的分析与描述等方面下足功夫,有意识地逐步引导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形成地理思维,渗透学法,知识与技能等教学目标较好地达成,为高中地理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2.要加强地理知识存量的结构化,及时查缺补漏,完善学生认知结构
初中地理认知结构包括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知识结构层面包含基本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在初中阶段,基本的地理技能主要有:提取、处理、表达图表地理信息;比较、分析地理差异。能力结构层面包含记住、描述、分析、评价地理事物或现象及其特征、分布规律。
在基本地理知识方面,初中地理的区域是选学的,高中地理要求的区域较多,这种情况关键是要教会学生区域地理分析方法,归纳分析区域的思路,学生可以自主学习其他区域。如果时间允许下,可根据高中教学需要,适当拓宽世界大洲、国家和中国的区域地理知识。在地理技能方面,初中不做要求,但在高中习题中常常接触到的一些计算,如地方时、日期、气温等计算,如果在授课时间的允许下,要适当加深一些。也可以利用初、高中知识的内在联系,适当地拓宽延伸一些概念和规律;如高中“地球运动的意义”较完整和系统地介绍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而初中阶段未涉及到成因。在授课时,可适当播放一些动画,学生对自转和公转有了感性的认识,空间思维能力得到培养,这样,学生到高中接触这部分内容时也不会感到十分陌生。因此,很容易把初高中的地理知识点有效地穿插起来,降低学习难度,由此,通过及时地查缺补漏,完善学生认知结构完善。
(二)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加强地理图表技能,初步形成地理思维能力
根据课标要求,地理重要的技能就是读图、用图、析图等图表技能。在初中阶段只要求学生“学会阅读和运用常见地图、地理图表等”,高中阶段还要求学生在此基础上初步掌握“运用图表和数据分析有关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教学目标在不断深化,有一定的梯度性。初中阶段停留于图上有什么地理事物,如何分布,较少探究为什么,高中则要探究“为什么”。初中地理教师要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如多媒体教学资源,明确告诉学生图表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重视和加强图表能力,初步形成地理思维能力。如湘教版教材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可以利用多媒体动画,直观展示等高线的形成过程,将山地地形部位的景观图与相应的等高线地形图作对比,引导学生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判断方法,进而初步形成基本的地形特征的分析思维,为今后区域地理学习中的地形特征分析与描述内容打好基础。
(三)注重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的培养,注意学法的渗透
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使学生终生受益。初一学生刚开始学习地理时就要注意学生读图、课前预习—课堂认真听讲、认真做笔记、做练习—课后复习、书写规范等学习习惯的养成。初中地理教师精选课堂习题,及时了解做题情况,批改作业要严格规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和严密的思维过程,逐步掌握一定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提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学习动力,初中地理教学时,教师要尽可能地运用现有的教育技术手段,结合学情,以直观教学为主,多开展生动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探究知识的欲望,促进地理学习。要注意渗透学法,让学生学起来容易,不产生畏难情绪,尤其是在一开始接触的地球地图知识,要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转变课程评价方式,促进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
目前,对初中地理课程的评价主要是地理小中考,以等级成绩的形式计入学生的中考成绩中。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地理小中考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地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考查学生的图表解读、分析、归纳、比较、表达等地理能力,但在地理认知结构和思维能力等方面考查还是相对较少。加上九年级未设置地理课,学生进入高中学习时仍会感到陌生。因此,要转变课程评价方式,小中考可适当多考查一些与高中地理学习相关的地理能力;初中地理教师除了关注考试结果,还应培养学生用地理的眼光观察世界、用地理的思维解释世界、用地理的方法改变世界等地理素养,侧重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课堂学习的参与度,实践活动的合作度,思考问题的维度等,进而促进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
总之,新课程背景下要做好城乡结合部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工作,不仅要求我们在实际教学实践中要了解初高中教学现状,关注学情,熟悉课标和教材内容,处理好初高中地理学习“断层”,还要尽可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形成地理学科能力,培养基本的地理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吉敏,董章述.正确认识和处理初中地理与高中地理教学[J].地理教育.2005,6,56-57.
[2]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3]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4]何四群.初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衔接的探讨[J].地理教育.200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