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立平
“生活世界”作为“科学世界”的意义之源,时刻提醒教学必须注重“生活化”。对教育而言,必须回归生活,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实际,将教材和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设计一系列有实质性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从而让学生在各种生活化的教学活动中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构建属于自己的科学知识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思想教学生活化教学模式一、立足生活,巧妙激发学生兴趣
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会出现学习兴趣不浓厚的情况,导致教学效果的不佳。此时,教师要注重联系学生们的实际生活,回归学生生活,通过各种精巧的教学设计,有效的激发学生兴趣,留给学生空间(思维的空间;想象的空间;探究的空间;实践的空间;知识迁移的空间、思想和行为升华的空间等)。突出教学的生活化色彩,并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例如,在问题设置方面,要基于情境,立足学情,贴近生活,指向教学目标,具有启发性。在学习“责任”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便可以先巧妙设疑:一场精彩的文艺演出结束了,场地上留下了五颜六色的饮料瓶、废纸和食品袋。然后,教师可以请同学们就“这些废弃物不是我丢的,该不该捡”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并通过集体讨论,自然的将“责任”与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在责任面前,不应该逃避和相互推诿,要自省自律,勇于承担应负的责任。于是,通过生活化的问题,提问方式不再单调,探究讨论也不会流于浅表化。学生们可以更好的认识到“责任”的内涵,并对相关知识的学习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二、课程紧密结合生活
以往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采取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讲授得太多,留给学生思考、探究的时空不够,教学形式和内容也大多局限于课本,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去甚远。因此,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下,要注意将课程与生活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紧扣时代发展的脉搏,基于对现实生活关注,负有浓厚的问题意识和现实关怀,活化知识,融入课堂。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生活为本源,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相融合。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一起学习“世界因生命而精彩”一课的时候,可以积极的创设“编织‘生命之网”的游戏:首先让学生分别扮演自己喜爱的动物或者植物,并将自己喜爱的动物或者植物画在纸上贴在身上作为标志,然后以教师为中心,将一团红线球分别投掷给某一个学生,接着学生再随意投给其他学生,使红线球在每一个同学手中都传来传去,正当学生玩的正“high”的时候,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讲述,其实我们的世界如同我们编织的这张“网”一样,生命之间环环相扣,息息相关,而每一个生命都只是其中的一个“结”,但是如果当其中一个结消失,那么这个网也就坍塌了。于是,通过针对本学科的综合性和德育性特点,根据教学需要适当拓展、选取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现实生活中贴近学生、贴近时代、贴近生活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内容,不仅缩减教学课堂与学生生活的距离,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三、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思考
生活化教学模式下,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体现学科特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广泛的通过网络等收集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时事和本地乡土实例等贴近学生生活的新闻,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概括和提炼出贴近学生的问题。例如,在教学“自我保护”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每人制定一个“青少年,自护卡”,其中要求卡片上面必须有火警、匪警以及医院、消防队等急救电话和相关的救助方式。在教学“珍爱生命”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人类、动植物、微生物等生命体的图片,课堂上由学生讲述有关生命的故事。课后布置“自己动手,饲养一种生命体(如金鱼、花草等),细心照料,认真观察,做好记录”的作业。于是,通过模拟各种生活化的场景,教学会更加贴近生活实际,增强了教学的真实性、感染力。学生也可以在各种生活化的情景中体验感悟,在价值冲突中辨明是非,在讨论辩论中形成态度,在探究反思中形成体系,促进自身的发展与提高。
四、联系实际,升华情感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在于培养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及道德意志。传统的思想道德课程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而是一味地服务于未来生活,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达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同时也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脱落,与学生的自身发展脱离。对此,创新此门课程就要缩小其与学生的距离,使课程和学生的生活、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比如教师在授课时可适当地引入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进而激发其学习兴趣,有利于达成教学目标。如在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以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全世界援助为辅助材料,体现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学生面对这种材料也不会产生虚幻感,因为多媒体的普及,各种新闻都会及时的出现在生活周围,这种教学方法比课文中的硬性数据更具有说服力。
总之,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积极地将教学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拉近教材与生活的距离,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问题,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罗晗.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的特点及实施现状与对策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9.
[2]王晓军.初中思想品德课活动教学法探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3]邓敏灵.“三步问题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广州大学,2013.
[4]杜丽娇.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思想道德教育[D].湖南师范大学,2008.
[5]丁国浩.问题意识导向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D].上海大学,2013.
[6]鲁建珍.动漫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D].南京师范大学,2014.
[7]农浩.学案导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探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
[8]吕鹏.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情境创设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