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艳红
阅读教学是小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其阅读能力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写作水平。因此,作为教师,应将学生的个性特征发展与阅读教学内容相结合,构建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从而提高其综合素质;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同时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诱导学生探究、总结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让阅读教学产生一个质的变化。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阅读能力阅读教学是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的训练,这个训练要求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不是直线发展的,而是逐步加深、逐步发展,螺旋式上升的,应有计划地进行训练。一次一次的训练扎扎实实,一次一次的训练环环相扣,才能逐步完成从不能读到能读,从读得不够好到比较好的发展过程。整个过程中的每一步,都让学生自己去经历,整个过程中的每一步,也都不能离开教师的指导。因为只有指导得法,才能使学生少走弯路,用最经济的时间,练成最切实的本领。
一、通过学习语言文字,指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自觉阅读
文章是由字、词、句、段、篇组成的,字连成词,词连成句,句连成段,段连成篇,联系起来反映了一定的思想感情,这才成为有血有肉的,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善于通过语言文字,指导学生自觉阅读,正确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这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路子。
1.从学习文字到理解内容再到体会思想,一步一步加深理解
语言文字,是我们了解文章内容和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桥梁和渡口,而且是唯一的桥梁和渡口。理解内容和体会思想感情,始终离不开语文文字,课文的思想性是含蓄在语言文字之中的,教师应善于启发学生,联系他们的生活经验和思想实际去阅读,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循着作者的思路,诱发里面的思想感情,让学生浅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感情的熏陶,去体会,去寻味。阅读之初,要凭借语言文字读进去,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怀,在对文章的思想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感受之后,还要进一步再读语言文字,体会语言文字是怎样反映思想内容的,从而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2.在理解词、句、段、篇的内在联系上下功夫
通过语言文字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不仅要重视语言文字,更要重视它们的内在联系。也就是说,不仅要开展每个词、每个句子、每一段话,更要弄明白词、句、段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文章是个整体,文章中的字、句、段都与文章紧紧相连,都只能在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中才产生旺盛的生命力。如果离开了与整篇文章的联系,离开了它们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这些词、句、段就失去了它们应有的原本的光彩和意义。因此,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着眼于文章的整体,重视字、词、段、篇的联系,处理好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要重点指导学生在理解词与词、词与句、句与句、句与段、段与段、段与篇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其内在联系上狠下功夫,不要把词、句、段与文章分裂开来,孤零零地就词讲词,就句讲句,就段讲段,那样,必然会使一篇生动感人的文章变得支离破碎,索然无味,也不要片面强调文章的表面形式,而忽视对思想内容的理解,只有真正理解文章内容,在思想上引起共鸣,才能促使学生自觉阅读。
3.帮助学生把已知和新知联系起来
从语言文字的形式到理解思想内容的过程离不开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阅读过程就是从已知到新知的过渡。在阅读教学中,无论是理解词和句,还是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都应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要在已知和新知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帮助学生把已知和新知联系起来,动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去获取新的知识。弄清一些似懂非懂的问题,完成从已知到新知的过渡。要靠学生自己的实践,这就要求教师要弄准学生已知的情况,定准起点,指点方向,帮助学生从已知走向新知。
二、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配合
1.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
首先,当孩子回到家时,家长要以身作则,要让孩子回到家后看到父母也在看书,而不是吵闹的电视声、麻将声,通过家长热爱读书的行为举止,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从而让学生将读书当成一种习惯。其次,在双休或是假日的时候,父母可以带着孩子多去图书馆或是书店看看,书店的读书氛围就像是一种磁场,在不经意间就会对孩子产生好的影响;最后,在孩子过节的时候,父母可以为孩子送上一本有益孩子身心健康的书,让学生在书中体会到快乐,享受书给孩子带来的乐趣。
2.充分利用亲子阅读
有这样一句话:“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但你永远不会比我负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这句话充分地体现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教育者,孩子也不会一出生就对阅读感兴趣,这就需要父母做好榜樣,首先自己喜欢阅读,当孩子做错事时,父母可以通过和孩子一起阅读来教会孩子道理,而不是选择传统的打骂。通过亲子阅读,不但言传身教地让孩子喜欢上了阅读,更拉近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距离。
三、课外读写必须同步跟进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公布了一项调查结果,调查显示,我国国民阅读率持续走低,有阅读习惯者仅占5%。从这一点来说,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算不上成功。阅读,是语文课程的目标——小学阶段课外阅读量145万字;阅读,是知识经济时代对每个人的要求;阅读,更是一种生活,关系到每个人一生的幸福。发达国家十分注重读书。英国政府曾创造性地将读书延长为阅读年。日本各部省也将2000年定为“儿童阅读年”。美国联邦政府自1995年再度提倡学童读写运用以来,陆续提出了“美国阅读挑战”“卓越阅读方案”“阅读高峰会”等计划并附诸实施。布什任总统时提出“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教育改革方案,并将“阅读优先作为政策主轴,拨款50亿美元,希望在5年内,让所有3年级小学生具备基本的阅读能力。
无论从培养学生读书看报的习惯、完成145万字的课外阅读量来说,还是从给每个孩子一个美好的人生,使我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来说,指导学生进行课外读写,是我们的份内之事。老师们会问:时间在哪儿?课外书在哪儿?我们要向铁人王进喜学习,“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时间从阅读课中省一点儿,自习课、活动课借一点儿,一周能安排两三节就安排两三节,至少一节总可以吧!集中这一、二、三节课读课外书、读整本的书。老师做一些推荐图书、指导阅读、组织交流的工作,可不定期地开设“课外阅读指导课”,或推介读物,或进行阅读指导(怎样读书看报看杂志,怎样作摘记,怎样写心得……),或进行展示交流,召开“班级读书会”。在小学阶段,如果使自己的学生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做到“走遍天下书为侣”。这样的老师功德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