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2015-05-22 16:50兰贺花
学周刊·中旬刊 2015年5期
关键词:道德素质浅谈人文

兰贺花

摘要:初中地理学科在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要使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切实发挥效能,使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和道德素质,落实新课标提出的基本要求,教师就必须从德育内容的设置、德育手段的丰富和德育内容的挖掘和结合上下功夫。本文就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进行了一番论述,希望对广大初中地理教师有所启示。

关键词:初中 地理 教学 德育 渗透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同时人们在精神层面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进入新时期,我们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走可持续发展路线。之所以会提出这一目标,是因为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我们生活的环境质量日益下降,公民的道德水平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滑坡,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的步伐不相协调,这些都成为了制约我们继续前进的阻碍。为此,在新课程改革已明确对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提出了具体要求,这就要求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加大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实施,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定为教学的终极目标。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根据相应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具体特点,选择合适的方式,挖掘出有利于实施德育教育的内容,来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

一、深挖资源入手,实现知识传授与品德培养的有机结合

中学地理课程是集自然、社会和人文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其中对宇宙和自然现象的探究、对人与地的关系以及人文与社会问题的研究,从各个章节中都能够挖掘出与德育相关的教学资源,这就给教师挖掘教育点、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供了良好契机。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这些资源,合理配置知识传授与品德培养的相关内容,做到有机结合,即融品德培养于知识传授之中,既给学生传授知识,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人地关系是一条主线。在讲授与这一主线相关的内容时,教师要贯彻大德育观,既要深入挖掘唯物观、联系观、运动观等基本哲学观点,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又要挖掘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等结合点,从而自然地、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德育内容,做到润物无声。

二、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学会用科学的、实事求是的眼光来看待事物

初中地理内容分为两大板块,一是世界地理,包括地理知识基础理论、世界自然资源、世界气候、世界人口、世界政治分区、世界区域地理;二是中国地理,包括中国疆域、人口与民族、气候、资源、河流与湖泊、交通、经济、中国区域地理。无论是中国地理的教学还是世界地理的教学,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仅仅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认为只要将地理得基本概念和规律记住就万事大吉了,这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将教学重点放在教会学生如何正确认识事物上,引导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以发展的眼光、客观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姿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将问题一分为二地全面进行剖析。例如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资源丰富,但是由于生活所迫,经济发展水平低,出现了很多盲目掠夺资源的現象,造成环境日益恶化,生态系统遭到破坏。面对这些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自然资源是我们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其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需要我们把眼光放长远,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倡导学生要从自身做起,爱护环境,珍惜身边的资源,比如节约用水、用电,对家里的废水进行循环利用等。我们必须使学生明确,只有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才能求得全球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在此基础上,还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使学生了解世界不同地区人民的生活,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传统,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在看待中国在世界的地位上,既不能盲目乐观,更不能悲观,

三、借助地理事物为学生塑造良好的品性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一些特有的地理事物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性。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长江源头的冰川、雪山及“江流如帚”的风景,使学生领略大自然的高、远、洁、阔,感受雪山、蓝天,从而开阔学生的眼界与思路,增长他们的见识。又如还可以通过讲解长江的水文特征,由物及人,让学生体验成长的意义。如长江上游的沱沱河,发源于唐古拉山的各拉丹冬峰,源头河水清澈,流速缓慢,行走于青藏高原的边缘,这就好比人的童年一般,充满了希望与生机,单纯而具有活力;过了玉树,长江一路奔腾而下,桀骜不训,川行于峡谷相间的横断山区,河床下切,激荡着两岸的山峰,这不正是对人的青春期的真实写照吗?带着些许狂妄不羁,似乎要冲破某种束缚,充满了激情与朝气。在无畏的青春时代,我们可能会犯错,可能会叛逆,但是我们总会长大,只要一直朝着正确的方向走去,就会越来越强大。

四、总结

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学生成为有知识、有理想、有道德的人。从长远来看,学生的人文素质要比单纯的知识重要得多,其是推动社会不断前进的内在动力。初中地理学科在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也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为此,广大初中地理教师应重视对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充分发挥地理学科独特的优势,将初中地理的人文魅力充分展现出来。

参考文献:

[1]王静.加强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浅析[J].新课程学习,2012(7).

[2]郑秋蓉.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J].新课程,2010(11).

[3]普布次仁.浅谈初中地理德育教育[J].读写算,2014(41).

[4]门建梅.让德育之花开在初中地理课堂[J].湖南中学物理,2009(18).

[5]孙莉.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中学政史地,2010(5).

[6]陆静.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思想道德教育[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8(2).

[7]刘宏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初中地理环境道德教育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3(17).

猜你喜欢
道德素质浅谈人文
浅谈Schwarz引理及其推广和应用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
浅析新闻记者的道德素质与责任
浅谈圆锥曲线中的创新题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浅谈中学生道德素质
《弟子规》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