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2015-05-22 03:40庄小敏
学周刊·中旬刊 2015年5期
关键词:邱少云积极性题目

庄小敏

“学而不思则罔”这句话从反面说明了“思”在学习中的作用。而“思”则是以“疑”为先导的。因此“谈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学生就在这种“无疑——有疑——无疑”的思维矛盾中,不断提高阅读能力,掌握知识。

质疑就是提出问题。牛顿从苹果落地这个现象,提出了问题思考,最后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瓦特对壶盖跳动产生疑问,联想发明了蒸汽机。由此可见,善于发现问题,大胆质疑,乃是进行一切创造性活动的基础。

质疑能力,是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也是课堂教学结构的重要环节。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我在教学中就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一、讲读结合,为学生提供质疑机会

有的教师不注意处理课本结构,不考虑教与学的关系,导致教学效率低下。我在教新课之前,会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让学生找出不懂的生字词,使他们初步认识课文轮廓。总之,我每节课都要留一些时间,让学生就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提出质疑。

二、鼓励、保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

现在,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千变万化,学生的视野也扩大了,经常提出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问题。当学生提出一般的质疑问题时,教师应给予肯定;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一定难度、深度时,教师要给予表扬,以示鼓励;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比较幼稚或偏离教学内容时,或许会引起全班哄堂大笑,但这时教师也不能轻易责怪提出问题的学生,而应迅速维持好课堂秩序,而后要视性质,分别引导。对于不善提问的学生要加以启发引导,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鼓励保护他们质疑的积极性。

三、力求有疑有释,使学生的学习欲望得到满足

学生在强烈求知欲望的驱使下,自然会提出问题,并要求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所以,就学生提出的问题,我不管通过什么途径,是学生讨论解决,还是教师解答,都会使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满足,提高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反之,如果学生的问题教师不能解答,这样几次下去,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受挫。为了避免发生这种现象,就要求教师备课要充分,吃透教材及有关的知识。对学生提出的一些与教学无关的甚至有些刁钻古怪的问题,即使教师一时无法解答,也要想方设法寻找问题的正确解答,然后告诉学生。

四、教给学生方法,拓宽学生的质疑思路

为什么有的学生不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呢?这是因为他们不会或不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有关因素去假设矛盾、发现问题。为此教师应教给学生不同的方法去发现和提出问题。

(一)从题目寻找问题

题目是全文的旗帜和窗口,抓住题目,常能发现课文的主旨,理出问题,串起全文。在二年级语文《问银河》一课中,教师先引导学生理解课题。教师提问:“读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就会根据课题提出许多问题,如:“看了题目我想知道银河的样子?银河里有什么奥秘?丁丁到底向银河提出了哪些问题”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会有意识地指导低年级的学生学会用“什么地方”“谁”“为什么”“怎么样”等词语,组织好语言进行提问。有了这种方法,学生提问的积极性特别高涨。

(二)归纳主要问题。教师在学生众多的问题中要引导学生学会抓住主要问题,把问题引到课文的重点或者难点上,抓住题目中的重点词作为课文探究的主要问题,让学生进行阅读和思考。如在课文《植物妈妈有办法》中,抓住“办法”一词,让学生在课文阅读中找找植物妈妈都有哪些办法;课文《难忘的一天》抓住“难忘”一词,让学生进行阅读探究。长期训练,学生就会慢慢地掌握这一方法。

(三)通过比较两篇课文发现问题

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写的是邱少云,从以前有关类似的文章来看,则应该写与邱少云有关的事情及他的心理活动。可是课文却几次写到“我”的心理活动,而不是写邱少云的心理活动,这是为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如《麻雀》一文,按前篇《我们家的猫》的行文脉落,则应写麻雀的性格特点,可文章为什么不写出来?再如《中国石》一文中,“祖国在我身边,祖国在我心中”,这两个“祖国”各指什么?

此外,用课文的内容,跟假设“它不存在”来比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如《穷人》一课的第一自然段写的是桑娜在寒风呼啸的深夜,焦急地等待出海捕鱼的丈夫回来的情景。可以试想,如果把这一段内容去掉,直接写桑娜发现邻居西蒙死去,把两个孩子抱回家抚养,可不可以?还可以用课文中的实际情况同另一种设想相比,来发现和提出问题。如《倔强的小红军》一文,假如小红军当时吃了陈赓同志的青稞面,骑上了陈赓同志的马,会不会走出草地?

当然除了用比较法来开拓学生质疑思路,还有其他许多种方法。如我在讲课时,会抓住课文中的有关内容,多问上几个“为什么”或“怎么样”。如《麻雀》的最后一句话,就可以提出质疑:为什么“我”会急忙带走猎狗呢?

(四)从过渡处引出问题

课文的过渡小节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抓住这样的小节,可以勾连全文,提炼出课文主线来。如教学《赤壁之战》时,我抓住课文第4小节中的火攻是个好主意,可是这一仗怎样打,还是想个计策这一句,提出问题:“如果这一仗让你来打,你会考虑哪些因素呢?”从而把学生带入到了相应情境中,让学生真正地参与问题的解决,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由过渡段形成了一条阅读探究的主线。

(五)从习题提问题

课后习题集中体现了课文的基点、重点、难点和特点,往往能给我们以提炼主线的启示。如《画家和牧童》一文,课后有图文框引导学生进行对比。

学生是由思考产生疑问的,所以“思”和“疑”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当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他们的质疑能力也会增强。反之,学生的质疑能力强了,也会促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总之,我们必须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质疑能力结合起来,以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邱少云积极性题目
三方共进,激发干部积极性更上一层楼
邱少云和他守望的城
烈火中永生
——献给邱少云
关于题目的要求
追根求源
技校生学习积极性的探索研究
人的积极性与扩大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