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茂莉
一、利用曲线统计图分析环境问题的原因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人类面临的几大全球性环境问题即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的破坏、大气污染与酸雨。其中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在必修一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做过相应介绍,但在必修一中侧重介绍的是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分别从全球气候变化对古代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全球气候变化对近代人类活动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两方面来介绍,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的原因尤其是对当代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没有提及。本节内容在介绍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时应对变暖原因做深入探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会从各种媒体上接触全球气候变暖的材料,获得一些感性认识,对于分析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的人为原因有一定帮助。此外,教师可充分结合教材中已有图像资料并补充相关图像资料来探究全球气候变暖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让学生能够辩证看待问题。
教学中可结合图4-1-4“海平面变化曲线”图,并补充“15万年来地球的气候变化”图(图1)引导学生思考全球气候变暖的自然原因。授课时可呈现以上两幅曲线统计图并提出以下问题:①冰期与间冰期海平面和气温分别是如何变化的?②气温和海平面的变化趋势有什么共同特征? 能够推测出什么结论?探究全球气候变暖的人为原因时可结合图4-1-3“全球气温变化曲线”图引导学生分析。据图可设置以下问题:①该图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趋势与全球平均气温的变化趋势有什么共同特征?能够推测出什么结论?②人类哪些活动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此外,在分析过程中还需使学生明晰自然原因是引起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人类活动尤其是近几十年的人类活动(主要是温室气体排放加剧温室效应)加剧了全球气候变暖。而由于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人们目前还不能抵制它的发生,只能对它进行预测和预报,减少其危害;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和生产而产生的环境问题,可以通过人类自身努力得以解决,这样可为后面提出治理措施部分做好铺垫。
二、补充景观图和示意图认识环境问题的危害
地理景观图是反映地理景观空间分布的一种专题地图。主要包括各种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景观图片,是人们对地理事物初步、表面的认识。本节教材共呈现5幅景观图像,出现位置均在认识三大环境问题产生的危害部分。这些景观图像的呈现可使抽象、枯燥的文字叙述变得更加形象、直观,对于学生认识问题、理解知识起到很大帮助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当补充景观图像,使教学内容更加详实丰满。如在分析酸雨产生的危害时,教材只呈现一组景观图即图4-1-12和图4-1-13来反映酸雨对森林的危害。而酸雨的危害实际上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破坏生态环境,主要表现在毁坏森林,使农作物减产,危及其它生物的生存,使土壤、湖泊等酸化;二是腐蚀建筑物、塑料和金属设施等。因此,教学过程中可根据需要补充一组景观图像如图2所示,说明酸雨对建筑物的危害,使学生理解问题更加全面,感受更加深刻,同时也激起学生主动想办法找措施解决酸雨危害的强烈愿望。此外,在授课过程中,还可以边讲解边绘制酸雨危害示意图如图3所示,来帮助学生全面、形象、生动、直观地认识酸雨带来的危害。
三、构建联系图理清地理知识结构
地理联系图是指运用文字框图和箭头、线条等连接有关的地理事物,表示各地理事物间相互联系的结构特征或演变规律的组合图形。本节很多内容主要以文字叙述的形式呈现,学生理解起来比较抽象,缺乏直观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讲授内容以及教材的文字资料,鼓励学生自主构建联系图,将知识点进行组合,有助于学生快速领会教师意图,弄懂知识的前后关联,提高课堂效率。如讲授酸雨的成因和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的危害时,可结合教学内容鼓励学生构建如图4和图5的联系图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同样,在讲授完本节教材所有内容后,也可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构建本节课的联系图如图6所示, 引导学生明晰人类目前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主要有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的破坏、大气污染与酸雨,在学习过程中主要掌握三大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和解决措施,而措施的提出应从每种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入手。总之,在构建地理联系图的过程中能促使学生认真体会、研究知识间的逻辑关系,从而使他们从整体上更有逻辑性地把握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