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平:三点导读

2015-05-21 19:43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2015年2期
关键词:小品文冬虫夏草中心主义

美点赏析

科学离不开文化与哲学,学习科学是为了更舒适地生活,而文化与哲学则是让人更高雅地活着,三者紧密结合让科学与生活更具温度与美感。文中作者写了冬虫夏草的本来面目,让我们知道了美丽名字背后的真实:冬虫夏草原来是一种菌,它通过对蝙蝠蛾虫的血腥“入侵与蚀杀”而成长,不是虫、草结合的产物。作者没有仅仅从生物学的角度着眼,而是运用优美的文字,深刻的哲理思考,还有亦虚亦实的写法,让这篇科学小品文充满了生活的韵味。作者在文中不时穿插经典中的名句,如《诗经》等,或自己稍作修改,如“千山鸟飞绝,野渡雪自白”。古耜在《文心与自然的三重对话——评杨文丰科学散文集〈自然笔记〉》一文中提到:“全书的语言表达,始终保持着文学作品所擅长和推重的灵动的感性、丰沛的想象,以及优雅的笔调和飞扬的辞采,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这篇文章是《自然笔记》之一篇,同样也具有这样的特点。

除了语言特点外,作者的写作手法也十分新颖,他将一则科学小品文写成了寓言,他似乎在和地下的蝙蝠蛾幼虫、冬虫夏草菌对话,所做的提问还是“天问式”的,他问蝙蝠蛾为什么牺牲自己而幸福别人,既有对蝙蝠蛾幼虫的调侃,又蕴含一种怜悯之情;此外,他对没有情感的冬虫夏草菌予以批评,这种亦实亦虚的手法,实则在指桑骂槐,笔墨中不时在批评人类,我们何尝不是吃了冬虫夏草一代又一代,我们何尝不是披着衣服的狼,我们正在不断地折磨着自然的肌体。

科学小品文除了科普性,还需具有反思性。人类作为食物链的顶端,对自然的索求已超出了它所能承受的程度。我们应当反思对动物的残杀,它们的成长是漫长,而人类对它们的屠杀已导致它们中的一部分走向灭绝,人类有时并不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而是为了满足异化了的审美追求,人被所谓的经济利益冲昏了头脑,冬虫夏草这个名字也是人类所命名,人类似乎在用美丽的名字掩盖自身的丑陋,虫是菌成长的牺牲品,而虫草又成了人类腹中物,与之俱来的还有环境的巨大破坏。

难点指津

这篇文章充满了睿智,作者既是在写科学小品文,又是对人类贪婪的一种批判与反思,作者善于用自然界的现象作为人类生活的镜像,在文中既写出了弱者的可悲与可怜,也写出了强者的无理,让人看到了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作者在文中提到:“迄今为止人类的所谓生态学观念,本质上仍然是人类中心主义的”,比如说作者并不认为西藏对于冬虫夏草菌是最好的环境,而是人类把西藏作为一个圣地,作者从生物自身的视角去写它们,而不是以人类为中心,有些人给虫草取了好听的名字,又引用经典药著,说虫草如果不能被采摘,第二年又会变成虫,作者很好地戳穿了这个谬说,虫已经化为了菌的营养,永远也回不到自己了,这也是人类对自然界的伤害,难以回到本初的反照。

写作只有蕴含大爱才能使人产生共鸣,作者在《我的散文观》一文中提到:“散文家的成功,与其说在于文笔,毋宁说在于心灵。”人类的大爱,不仅是爱自己,更要爱我们生存环境中的花花草草,人在面对处理与同类、自然的关系时,往往考虑的是自己的利益,而忽略别人。作者在笔墨中多次暗点人类的贪婪,如“尘世”“美德”“侵略行径”“霸权主义”“弱肉强食”“强奸作为”“罪恶逻辑”等词汇的运用。菌将自己的幸福生活乃至未来建筑在虫的死亡过程中,虫是痛苦的,这是菌的罪恶,而反观经济至上的人类,作出的恶远胜于冬虫夏草菌。此文,与其说是在写冬虫夏草,不如说在写人类给自然界所带来的破坏,发人深省。

考点训练

1.文中提到“迄今为止人类的所谓生态学观念,本质上仍然是人类中心主义的”,“迄今为止”这个时间用得十分准确,请简要阐述一下理由?

2.文中最后提到“在地球村,新的冬虫夏草依然在产生……”作者想要表达什么含义?

附:参考答案

1.“迄今为止”,准确说明了现今的生态学依然是以人类为中心,但不代表以后的人类生态学不会发生改变。

2.新一轮菌对虫的入侵依然在进行,而人类也不可避免会继续食用虫草,也就意味着虫草也要继续牺牲自己。

希望人类能够反思自己,不要以牺牲环境及自然界的物种为代价满足自己的欲望,而要珍惜我们的生存环境。

呼吁改变以人类为中心主义的生态学,更多地关注我们所生存的环境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问题。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品文冬虫夏草中心主义
神奇的冬虫夏草
“冬虫夏草”是怎样形成的?
论我国实体中心主义的非法证据排除模式
习近平外交思想对“西方中心主义”的回应与超越探析
转瞬即逝的绝美——例谈小品文《蝉》的微解读策略
法益中心主义的目的解释观之省思
神奇的冬虫夏草
An Eco—critic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flicts in the Poem “Snake”
小品文的精神
谈谈小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