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敬义
“一个人很有能力,善于做事情,从一开始,到十结束。”同学们能猜出这个字谜吗?告诉你吧,是“士”字。
“士”是怎么造出来的呢?金文 像是有手柄的宽刃战斧 。造字本义是指手持大斧作战的武士。晚期金文淡化斧刃、突出斧柄,就变成了“士”的模样。
在古代,军人所使用的武器大小,代表其在军中的级别与地位:身在前线用小斧作战的叫“兵”;身在将帅身边使用大型战斧的高级警卫叫“士”;使用特大战斧的将帅叫“王”。真有意思,一看他们使用的兵器就知道他们官位的大小。
古代还有“四民”——士、农、工、商。“士人”不是官也不是民,介于两者之间,泛指读书人。到了唐代,对士、农、工、商四种人的工作有个大致的分类:凡是学文、学武的都叫“士”;耕种纺织的叫“农”;制作器具出卖的叫“工”;屠宰卖肉、酿造卖酒的,买进卖出的叫做“商”。显然,“士”在这四种人中排在第一位,地位最高。
从一些和“士”有关的词语中,我们可以对“士”多一些了解。设谋献计的人叫谋士,如运筹帷幄、好谋善断的中国古代军事家、政治家诸葛亮;力气极大的人叫力士,如上山能斩虎,下河能杀龙,知过能改除三害的周处;隐居不做官的人叫隐士,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志向远大的人叫志士,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
在今天,“士”的用法也十分广泛。士是对人的一种美称,如女士、勇士、壮士;士是某些职业的称谓,如护士、助产士;士是军人,如士兵、战士;士是有学问、有学位的人,如学士、硕士、博士……
提到“壮士”,不能不让我们想起“狼牙山五壮士”。在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子弹打光,用石块砸,面对步步逼近的敌人,宁死不屈,毁掉枪支,最后英勇跳崖……他们实在是太伟大了!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五壮士的英勇事迹代代传颂,他们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从古到今,我们国家涌现了许多仁人志士,他们的事迹可歌可泣,他们的精神永放光芒。在今天,我们少年一代“要学仁人志士,不为莽汉愚夫”。
请同学们认真书写“仁人志士”,写的时候请注意:
仁:左窄长,右宽短。
人:笔画少,撇捺写舒展。
志:底托上,上收下放。
士:上横长,下横短,笔画少,写丰满。
责任编辑 张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