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挑食行为研究

2015-05-21 22:55吴婧纯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食欲零食小班

吴婧纯

幼儿时期是饮食行为建立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挑食、偏食行为在幼儿中普遍存在,并对他们的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家长教师都必须注重对幼儿挑食行为习惯的纠正,以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如何改变幼儿偏食、挑食的现状,需要家长和教师共同努力。

一、小班幼儿挑食行为的原因分析

1.幼儿身体素质、性格特征较差

生物因素如气质、性格特征;消化、吸收、代谢功能的发育;感知觉、神经肌肉和语言发育;能量摄取自控机制的发育,均影响幼儿饮食行为的形成。幼儿进食的偏爱行为与早期味觉发育密切相关。幼儿气质类型与幼儿饮食行为问题显著相关。幼儿食欲的差异与生俱来,有天生食欲好,喜欢进食的幼儿,也有天生对食物缺乏兴趣的幼儿。

良好的母婴依恋关系会促进幼儿健康饮食模式的形成。幼儿模仿能力强,心理发育逐渐向主动性、个性化发展,自己对食物的喜恶、进食时间和进食量都有一定的主见,父母要协助孩子而不是干扰孩子学习自喂食物,若用强迫手段逼食,则幼儿自主感和个性化发展会受到干扰,导致各种饮食行为问题的产生。

2.父母家庭的自身习惯不好

家庭是幼儿的主要生活场所,良好的家庭环境对他们合理的饮食行为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父母不注意烹调的方法,不注意颜色的搭配和形状的多样化,或饮食比较单调,就很容易使孩子形成挑食的习惯。某些家长本身都有偏食的毛病,或者一样的菜重复天天吃,使幼儿厌食,或者家长限制孩子吃某种食物而造成孩子不愉快的情绪等,可见要想孩子能够改正饮食习惯,家长必须以身作则。不少家长缺乏科学的育儿常识,不考虑教育方法,而采取强硬手段。当孩子不喜欢吃某种食物时,父母却大声喝骂,强迫他们进食,还有的讲条件吃,进而加速其对事物的反感,也容易造成挑食。

3.幼儿园中学习同伴的行为

幼儿走进幼儿园就生活在平等的同伴群体之中。同伴之间的相互作用,促进了幼儿社会行为的发展,加速了幼儿社会化的进程。同伴互动行为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行为的相互影响和心理的交互作用,它是使一个儿童的行为或者价值观因另一个儿童的行为而改变的任何过程。

朋友关系也在幼儿时期开始出现了。学前儿童喜欢寻求支持、保护自己,并以自己一起活动的同伴作为朋友。当学前儿童彼此之间由同伴关系转化为好朋友的时候,他们之间的社会交往就变得更加频繁、亲密、复杂、多样。他们比一般的同伴有更多的谈笑,更深的友情,能更好地进行合作。这是因为学前儿童的理解能力、社交能力有了很大的发展。

二、小班幼儿挑食行为的解决策略

1.增强幼儿自身体质

健壮的体格是与良好的饮食是相互影响的,幼儿具有良好的饮食能促进健壮的体格的形成,一个健康的体质能保证孩子的正常食欲,给幼儿的饮食提供一个前提保障。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教师首先要保证孩子每天两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每天至少半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再由孩子的家长根据自己孩子的自身情况,适当地增加体育锻炼时间,在合理范围内,采用多种体育锻炼形式,增加活动量,适当的运动可使孩子胃肠蠕动增加,胃肠消化能力增强,食欲增加,营养吸收完全,使孩子发育更好。

2.激发主动进食的兴趣

小班幼儿喜欢色彩鲜明的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通过改变食物本身的外观及搭配方式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对增进幼儿的食欲是大有益处的。比如幼儿不喜欢吃饭只吃菜,此时我们可以增加孩子们吃菜饭的次数,在幼儿园中我发现孩子们吃菜饭都吃的非常开心,一般我们的日常饮食主要是家长烧几个荤菜几个素菜再加上一碗米饭,一直这样循环着,幼儿难免会出现倦怠感。鲜艳的色彩以及新颖的外形首先能够抓住孩子的眼球,一下就激发了他们的食欲。

3.增强关于饮食的正确观念

一个正确的观念能够引导幼儿正确饮食,我们必须明确地让幼儿知道,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助于自身的健康成长,按时、适量的饮食都是我们必须做到的,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想吃多少吃多少,想吃什么吃什么,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都是不可取的。对于这些错误的饮食观念,我们应该让幼儿知道这样做的后果, 比如会导致营养不良,抵抗力差,身材矮小等,可以运用生活范例,讲故事等形式来让幼儿知道。

4.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

营造环境,积极示范。环境和心理因素会导致幼儿偏食、挑食、厌食,家长就应该为幼儿营造良好的饮食环境。同时家长应有意识地用语言对幼儿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例如,“今天的拌黄瓜真好吃,又鲜又脆”。以此激起幼儿的兴趣和食欲。根据幼儿喜欢游戏的心理来激发他们去吃不太吃的食物,此外,还可以通过儿歌等形式进行引导。总之,家长千万别用强制性或者欺瞒哄骗的方式让孩子进食,这样会加深孩子对食物厌恶感,如果孩子实在是不愿意进食的话,不如暂时将食物放置一边,等其情绪稳定、愉快了,再劝他进食。

减少零食,增加正餐。零食会影响幼儿食欲和进餐质量的,零食也是造成幼儿吃饭困难的一大“罪魁”。因此,两餐之间不要给孩子零食,让他保持饥饿感,才会好好吃饭。在孩子好好吃饭的时候,应多多鼓励他。这样孩子以零食代替正餐的不良行为很难得到改善。

定时定量,规律进餐。一日三餐的时间要相对固定,作息的时间也要逐步向幼儿园靠拢。有规律地进餐,定时定量,可形成条件反射,有助于幼儿消化腺的分泌,更利于消化。

【作者单位:昆山市张浦第二幼儿园 江苏】

猜你喜欢
食欲零食小班
莴笋开胃增食欲
零食知识知多少
肚子饿了却没食欲,原来是胃阴不足
一切从食欲及性欲开始
护理专业英语小班教学探讨
零食,也要悠着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