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海霞
受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对阅读量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因为人们的语言感悟和自身的接受程度不同,所以很难进行细致的划分。按照教学要求而言,每学期都有相应的任务量标准,不能太多会增加学生的负担,同时太少的话会降低学习质量,为此,必须加强对课本阅读量的研究,以便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一、对语文课本阅读量的概述
在我国教育标准中,明确的规定了小学语文课程的阅读量,六年间总体的阅读篇幅要超过160篇,而且对不同年级的阅读量也进行了详细的标注,这一规定有利于夯实基础,增加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了语言功底。但是对于阅读中的背诵篇章并没有做出规定,而且学生的文化背景和学习方式均有很大的差异,很难统一界定限制,这时就要充分发挥老师的指导作用,合理规划教学进度,在保障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量。
二、教材阅读量的比较
小学语文课本的阅读阶段主要分为精读、选读、附加三个部分,不同形式的文章共同构建了课本内容。在课本的发展状况来看,阅读量总体上表现为上升趋势;在阅读作用方面而言,主要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字,同时增强阅读和写作水平。我国小学教育实行的是六年制要求,为了增强学生的语文修养,对于不同年级学生阅读量的要求也应有所变化,根据年龄增长、知识增加情况,随之提高阅读篇幅。低年级的学生,各方面能力有限,不需要作出过多的要求,高年级的学生,就要按照年级详细划分语文课本的阅读量。本着由少到多、由易到难循序渐的原则,合理分配阅读量,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在语言知识积累方面,主要是通过诵读优美篇章、背诵诗词的方式进行知识学习,在各套教材的对比中,背诵记忆课文的数量普遍偏高,就人教版而言,对背诵量的要求是高年级20篇,中低年级30篇。不同年级的背诵量又关系到文章的难度和篇幅多少,可以按照新课标要求进行分配,在不增加学生压力的原则上达到知识积累的目的。
在教材印刷纸张的数量方面比较,下面是各教材印张数、开本及字号实行的对比:
通过表格可以看出,教材的字数和阅读量都呈现上升的趋势,在规定的时间内,学生的阅读量、信息吞吐量也不断增加,而且图文印刷水平的提高,极大的促进了学生对阅读的喜爱,充分感受阅读的魅力所在。
二、对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思考
(一)阅读量与日俱增的外在因素。通过对各版本教材内容的分析,得出阅读量不断增加受到教学理念、时代发展等影响;而且在逐渐的发展改革中,用扩大阅读量的方式增加语文知识积累已经成为共识。改革后的课本内容和传统的教材差距并不大,只是更加注重学生的接受吸收能力,不断向成熟、规范的道路上发展。虽然在课程标准中,并没有细致要求阅读量,但是加大阅读量和背诵量成为提高语言功底的主要手段,以至于影响到课本的编写。在教材的纵向发展方面看,阅读篇幅的增加,在提高学生能力的同时,也转变了教学模式,摆脱了各种繁琐复杂的学习技巧。
(二)完成教材阅读量的内部要求。阅读量的增多,需要教、学双方面一同完成,才能更好的吸收文章的价值,这个过程是漫长且极其复杂的,要求学生和老师在规定的学期内,采取有效的方法,出色的完成阅读任务。然而最终的成果还要取决于老师的专业水平和学生的理解潜能限制;另外教学方法的不同、课本难易程度的差异,也会影响到阅读作用的发挥;对课本背诵量的控制和文字编写,均会造成阅读效果的不同。综合上述因素,在对小学语文课本进行编排时,必须兼顾多方面因素,限定一个较为标准的背诵值和阅读值,以便适应大多数师生的阅读能力。
(三)教材课文数量的合理值。首先要探寻的问题是,让学生在正常的课堂学习中参与阅读,测量他们吸收接纳阅读的程度,尽量做到既不会增加学习负担,使学生产生疲惫厌烦心理,还要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的求知欲,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课文数合理值是最为可取的。按照学生的班级进行划分,确定文章的长短和难易,在课文选取时要适应学生自身的发展水平,略高出他们的能力,并留出足够的时间供学生思考领悟,使资质不同的学生可以相互弥补缺陷或发挥潜能。在语文课本阅读中,通常情况下精读、略读是最普遍的学习方式,其他的选读等活动可依据学生的能力,选择合理的文章,体现不同接受度学生的教学层次。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关系到学生的认知和学习水平,甚至对未来的工作学习都造成影响。因此,语文课本阅读量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制定,老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控制好阅读量,通过这种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知识储备夯实基础,进而促进整体的教育水平。
【作者单位:呼和浩特市玉泉区石东路小学 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