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旭辉
小学阶段教育属于基础教育,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小学《品德与生活》是能够对学生今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一门课程,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推进,教学目标有了新的要求,原来的教学方法已经不再适宜新课改的需求,因此很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品德与生活》的教学策略,以期提升教学效能。
一、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
1.转变教学理念
小学《品德与生活》在实行新课改之后,全面推动素质教育,实现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素质教育关注的焦点。考虑到《品德与生活》中小学德育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转变原来的教学理念,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主体地位,全面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关注学生的社会实践,让学生的学习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因此,转变教学理念奠定了《品德与生活》教学的基础。
2.创新教学方法
小学课堂的传统教学方式,注重采用讲授法,教师在教学中,始终处在教学活动的主体性地位,学生只能是去被动接受,这不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教师需要全面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效能。教师可以采用演示法、练习法、谈话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比如在讲授《让我自己来吧》中,教师可以让将班级内的学生分成不同的组,开展叠衣服、系红领巾比赛,并选出表现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并给与表现一般的同学给与鼓励,这样既能让表现一般的同学课后能积极练习,还能提升学生的自理能力。再如在讲授《家人的爱》中,教师让学生去观察一天之内家人做的事情,让学生在上课前的十几分钟,去讲述动人家人关爱的故事,让学生去学会去自己感悟,引导学生表达对家人的感恩之情。
二、注重教学与生活的有序衔接
小学《品德与生活》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是非常密切的,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并为小学生创造一些实践的机会,这样才能更好提升教学效能,更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比如教师在讲授《我们一起迎新年》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讲述在家过年的一些趣事,特别是春节的传统故事,让学生在讲述完之后,帮助学生去回忆过年的传统习俗。在学生讲述到贴春联时,教师可以借着机会向学生讲述与春联相关的故事,这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还能让学生去了解一些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在日常的小学《品德与生活》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多参与一些社会性的实践活动,有针对性的开展课外活动,既能提升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比如在讲授《保护环境建设美丽校园》中,教师向学生讲述一些环保方面的知识,然后教师在组织学生到校园内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除草、浇花等工作,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将多媒体教学手段融入到教学中
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教学开始逐渐运用到小学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有效使用,让学生对课堂教学中的案例有了更为真实的体验,这对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记忆,提升教学质量来讲,具有重要的价值。因为小学生对新鲜的时候总是充满好奇心,所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能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原来的《品德与生活》教学是教师进行讲述,学生缺少对具体知识的直观性感受,这样就会导致教学效果大大折扣,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还需要使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图片、视频与音乐,让学生能全面感受文化的多元性,让学生既能全面感受到文化本身的差异性,还能提升教学效能。
四、密切家长与教师的联系,发挥好家长的榜样作用
小学生德育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与家长之间建立密切联系,注重发挥好家长的榜样作用。家长是学生的首任老师,教师要与学生家长密切联系,通过日常生活的严管细导让学生健康成长。比如,家长与孩子一起乘坐公交车时,家长应该主动为老弱病残孕让座,并教育孩子在遇到类似的事情时,也去要主动给他们让座,最大程度鼓励孩子向积极的、正面的方向发展。
总之,在新课程改视域下,教师要发挥好重要的效能,创新《品德与生活》的教学路径,既要学会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注重教学与生活的有序衔接,还要将多媒体教学手段融入到教学中,注重全方位密切家长与教师的联系,发挥好家长的榜样作用,进而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能提升教学效能,更好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实现健康、快乐地成长。
【作者单位:库尔勒市第一小学 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