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地流转背景下粮食生产效率分析※

2015-05-20 08:34:08王倩余
现代经济探讨 2015年11期
关键词:种粮农地生产率

王倩余 劲

农地流转背景下粮食生产效率分析※

王倩余 劲

粮食生产效率关系国家粮食安全。文章基于河南、山东、安徽、河北4省14县767户种粮户粮食生产2012年基准平滑数据,利用统计描述及数据包络分析,探究农地流转背景下不同类型农户的粮食生产效率。结果表明: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应鼓励转入户种植粮食作物。小麦主产区粮食生产效率低下,技术效率是主要突破点。尽管农地流转有助于促进粮食生产效率,但粮食生产中“天花板”与“地板”的矛盾阻碍了该效用的发挥。建议加强对转出户的社会保障,注重提高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完善粮食补贴政策,加大对农地转入种粮大户的扶持力度,建立农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

农地流转 粮食生产效率 数据包络分析 政策建议

一、引 言

近年来,农地流转成为国家农村工作的重点,并得到迅速发展,部分发达省份的农地流转率已超过50%。然而,土地租金快速上涨导致流转农地“非粮化”现象明显,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不断减少,提高单位面积粮食产出成为确保国家粮食产量的唯一途径。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农地流转中,转入户随着土地规模的扩大,劳动生产率也应提高。然而,相关学者对土地产出率和综合效率的变化存在分歧。一种观点是,农地流转有利于提高土地产出率和综合效率。一方面,生产率较高的农户更倾向于转入土地,土地从低效率农户转向高效率农户的过程中土地生产效率提高(陈海磊等,2014);另一方面,转入户通过农地流转扩大了土地经营规模,土地种植面积越大,土地生产率越高(范红忠等,2014)。陈圆圆等(2015)通过对调研数据的分析得出农户土地转入行为对土地产出有显著正向影响;孙屹等(2014)得出转出土地与土地产出率也存在显著正向关系。另一种观点是,农地流转后土地生产效率无明显变化,甚至有所降低。尽管土地流转有使土地从低效率农户转向高效率农户的潜力,但在不完全市场中难以实现(Yang,2014;朱建军,2011)。王建军(2012)认为,土地生产率与农地经营规模负相关,也就是说,转入户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土地生产率降低。

尽管国内外学者针对农地流转与土地生产效率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地域性色彩较强,难以将研究结论进行推广。小麦主产区是我国的主要粮食生产地,河南、山东、安徽、河北四省小麦产量占全国的53.3%,因此,以小麦主产区为例探究农地流转中农户粮食生产效率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数据来源及描述性分析

本文数据源于河南、山东、安徽、河北4省的农户调研,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课题组于2013年4月至2013年8月实施完成。调研采用分层抽样法,首先河南、山东、河北、安徽按3:2:1:1的比例确定样本量,随后在每个省选取3~4个县,每个县选择2~3个村子,每村随机抽取20~50户农户进行一对一访谈式调查,最终获得有效种粮户样本767户,其中转入户283户,转出户102户,未流转户395户,转入、转出兼有户13户。本文数据均经各省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和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指数进行平滑处理,基准年设定为2012年。

1.不同类型农户粮食流动资本投入无显著差异,有逐年增加的倾向

流动资本投入主要包括化肥、农药、灌溉、种子、机械租赁等支出。由表1可知,2012年转入户、转出户及未流转户年流动投入额分别为826.34元/亩、854.63元/亩、829.81元/亩,转出户最高,转入户最低,二者差值占总投入的3.4%。就流动资本单季投入看,转入户小麦投入略高于未流转户,玉米却低于未流转户,2012年不同类型农户种粮流动资本投入差异不明显。然而,流转户流动资本投入纵向呈增加态势,与流转前一年相比,2012年转入户、转出户小麦、玉米流动资本投入分别增加22.03元/亩、52.72元/亩,占总投入的2.74%、6.57%,转出户玉米流动资本投入增加最多,高达9.84%。流动资本投入的纵向增加主要由机械租赁费和农药引起,机械设备的不断改进及普及,粮食机播、机收比例增加,年机械租赁费增加30.07元/亩;病虫害由治理为主逐渐转向预防为主,年农药投入增加11.92元/亩。不同类型农户同一时期流动资本投入并无差异,随着生产资料的上涨,流动资本投入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表1 样本描述性统计

2.转入户单位面积劳动投入最少,劳动生产率最高

2012年不同类型农户单位面积劳动投入排序为:转入户<未流转户<转出户,转入户至少比未流转户低20%。一方面,随着农地经营规模的扩大,转入户单位面积固定劳动投入减少,单位面积总劳动投入降低。另一方面,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机械对人工的替代降低了劳动投入。从流转前一年到2012年,在种粮规模和机械化程度的双重变化中,转入户小麦、玉米劳动投入分别减少57.09小时/亩、70.38小时/亩;转出户小麦减少65.08小时/亩,但玉米反而增加37.52小时/亩。

劳动生产率指不考虑土地租金情况下每小时劳动所获得的收益。2012年不同类型农户劳动生产率排序为:转入户>未流转户>转出户,转入户小麦、玉米劳动生产率分别是未流转户的1.27倍和1.87倍。与流转前一年相比,2012年转入户小麦、玉米劳动生产率分别提高18%和89%。对转出户,2012年劳动产出率低于流转前一年,由于转出户种粮目的主要是获得口粮,劳动力产出率被忽视,粮食生产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农地流转中转入户的劳动生产率高于其他类型农户,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全国农产品核算办法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劳动力日工价为56元,每个劳动日按8小时计算,劳动力工价为7元/小时,只有转入户的小麦劳动生产率高于平均水平。

3.农地流转有利于提高粮食单产

由表1可知,2012年转入户单位面积粮食产量居于最高水平,与转出户和未流转户相比,小麦亩产分别高出5.83%、4.95%,玉米亩产分别高出2.07%、0.60%。与流转前一年相比,转入户小麦、玉米亩产分别增加4.25%、5.13%。对转出户,不但其2012年粮食产量处于最低水平,与流转前一年相比,小麦产量下降1.37%,玉米仅有小幅增长。农地流转中,通过将土地向转入户集中,有助于提高粮食单产,但转出户的不完全流转却使农地流转的作用发生偏差,转出户粮食产量最低,农户的不完全转出时可能会拉平农地流转对粮食单产的提升效用。

4.农地流转对土地生产率的提升潜能难以发挥

土地生产率为不考虑土地租金时每亩土地所获得的净收益(见表1),它是衡量粮食生产效率的另一个重要指标。2012年不同类型农户土地生产率排序为:转入户>未流转户>转出户,转入户小麦土地生产率比未流转户高15%。土地向转入户不断集中的过程中,土地生产率提高,这与陈训波(2011)的结论不同。但随着农资价格的不断上涨,转入户2012年的土地净生产率比流转前一年低213.15元/亩。我国粮食生产中出售价格“天花板”与投入“地板”的矛盾使得种粮收益低下,农民种粮土地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遭遇瓶颈。

三、数据包络分析

本文利用数据包络分析对粮食生产效率进行度量,借助MaxDEA6.0软件计算767户种粮户小麦、玉米的综合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数据包络分析中产出变量为粮食亩产量,投入变量由单位面积劳动小时数、化肥费用、农药费用、灌溉费用、机械租赁费、种子费用及其他投入组成。

我想硬的不行来软的,这次可得学聪明点,别弄得这么狼狈了。于是我又卷土重来。我拿来一筒米撒在地上,那只鸡看见了,迫不及待地跑来啄食,趁它吃米的时候,我猛地一捉,它便成了我的手下败将。

1.粮食生产综合效率在农地流转的作用下有所提高,但处于较低水平

2012年不同类型农户粮食生产综合效率排序为:转入户>转出户>未流转户(见表2),尽管转出户的单产低于未流转户,其综合效率却高于未流转户,农地流转有利于提高综合效率。然而,2012年样本农户粮食生产综合效率低于0.8,小麦主产区的粮食生产效率仍处于较低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随着生产资料价格的不断上涨,粮食产量逐渐到达极限,与流转前一年相比,转出户小麦、玉米的综合效率分别下降0.0351、0.0143,转入户的粮食生产综合效率仅有较小幅度的提升。

表2 样本农户粮食生产效率统计

2.粮食生产效率不是农地转入决策的主要影响因素

对比流转户流转前一年的粮食生产效率发现,转出户小麦、玉米综合效率分别比转入户高出0.0065、0.0110。这表明粮食生产效率并不是农户转入土地的主要原因,可能由于样本区域农地流转市场发育并不完善,转入户转入土地主要是在亲戚朋友外出务工或无力耕种时给亲戚朋友帮忙。农地流转中,农地并不是从低效率农户转向高效率农户,但农户转入土地后能够保持较高的生产效率,转入户粮食生产优势逐渐凸显。

3.提高综合效率需从技术效率着手

2012年样本户小麦、玉米平均规模效率均已超过0.95,达到了较高水平,而纯技术效率不足0.80,有较大提升空间。综合效率在数值上等于纯技术效率乘以规模效率,也就是说,技术效率每提高1%,综合效率增加0.97%;但规模效率每提高1%,综合效率增加0.78%。可见技术效率变动对综合效率的贡献大于规模效率,2012年转入户最高的综合效率水平也主要得益于其技术效率。2012年不同类型农户的技术效率排序为:转入户>转出户>未流转户,尽管转出户小麦、玉米的规模效率均低于未流转户,在较高的技术水平下,其综合效率却高于未流转户。

4.农地流转有助于种粮适度规模经营的实现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1.结论

本文基于河南、山东、安徽、河北4省14县767户种粮户调研数据全面分析了不同类型农户的粮食生产效率,在利用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和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指数对样本数据进行平滑处理的基础上,通过数据包络分析和统计描述,得出以下四点结论。

表3 样本农户规模报酬统计

第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应鼓励转入户种粮。首先,转入户粮食单位面积产出较其他类型农户约高出5%,鼓励转入户种粮有利于提高我国粮食单产水平。其次,不考虑土地租金时,转入户技术效率、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都居于最高水平,转入户能从粮食生产中获取更多的收益。最后,转入户有更高“非粮化”倾向,鼓励转入户种粮能够保障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第二,小麦主产区粮食生产综合效率低下,技术效率是主要突破点。样本农户粮食生产规模效率达到0.95以上,纯技术效率低于0.8,综合效率并不理想。要提高综合效率,应着手提高技术效率,转入户通过技术效率的提高实现了较高的综合效率。另外,尽管农地流转增加了适度规模经营的农户比例,但多数农户仍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

第三,粮食生产中“天花板”和“地板”的矛盾减弱了农地流转对粮食生产效率的促进作用。在国际粮价的作用下,我国粮食出售价格的上涨幅度低于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幅度,粮食作物的劳动生产率低于全国农产品平均水平。机械租赁费和农药投入的上涨增加了农户负担。虽然农地流转对粮食生产效率有促进作用,但与流转前相比,流转户粮食生产效率并没有提高。

第四,粮食生产效率不是农地转入决策的主要影响因素。流转前一年,转入户和转出户的粮食生产效率并没有显著差异。可能由于农地流转市场不完善,农地流转多发生在亲戚朋友之间,农户转入农地前并不占有粮食生产效率优势,但转入土地后,种粮效率优势逐渐凸显。

2.政策建议

农地流转促进了粮食生产效率的提高,但我国粮食生产中“天花板”和“地板”的矛盾减弱了该作用,较低的种粮收益增加了转入户的 “非粮化”倾向。为全面推动农地流转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本文提出以下五点建议。

首先,加强对转出户的社会保障,鼓励农户将土地全部转出。我国粮食作物经营者以中老年人为主,由于缺乏养老保障,非农收入来源不稳定,农民“恋土情结”严重,农地流转发展受阻,也不利于粮食生产效率的提高。建议加大对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力度,优先为完全转出户安排就业,并对完全转出户给予适当补贴。第二,注重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提高,“硬投入”与“软投入”双管齐下。政府一方面要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如建立高标准永久粮田,加大灌溉设施投入等;另一方面要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及推广力度,鼓励高校在农村建立试验田,并加强对农民的技能培训。第三,完善粮食补贴政策。粮食补贴要实现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的目的,就应明确补贴对象,严格按照谁种粮谁享受补贴的原则发放。为防止我国粮食补贴在补贴中“黄箱”补贴超过8.5%,建议改变粮食补贴形式,由现金补贴改变为统一发放种子、化肥等农资,避免农户因较弱的谈判地位而承担高昂的农资费用。第四,加大对农地转入种粮大户的扶持力度。提高种粮大户补贴标准,并实行种粮大户年初申报制;加大对种粮大户的信贷支持,降低种粮大户贷款利率。第五,建设农地流转交易中介服务组织。中介组织要统一规范农地流转程序,为交易双方提供相关服务和帮助,并严格监管流转农地用途,限制流转土地“非粮化”。

1.YANG H:《Land rentalmarket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efficiency:a bayesian perspective》,《The Contribution of Young Researchers to Bayesian Statistics》2014年第11期。.

2.陈海磊、史清华、顾海英:《农户土地流转是有效率的吗?以山西为例》,《中国农村经济》2014年第7期。

3.陈训波、武康平、贺炎林:《农地流转对农户生产率的影响——基于DEA方法的实证分析》,《农业技术经济》2011年第8期。

4.陈园园、安祥生、凌日萍:《土地流转对农民生产效率的影响分析——以晋西北地区为例》,《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5年第3期。

5.李谷成:《小农户真的更加具有效率吗?来自湖北省的经验证据》,《经济学(季刊)》2009年第1期。

6.范红忠、周启良:《农户土地种植面积与土地生产率的关系——基于中西部七县(市)农户的调查数据》,《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年第12期。

7.孙屹、杨俊孝、刘凯辉:《农户农地流转的土地生产效率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干旱区研究》2014年第6期。.

8.王建军、陈培勇、陈风波:《不同土地规模农户经营行为及其经济效益的比较研究》,《调研世界》2012年第5期 。

[责任编辑:徐元明]

F321.1

A

1009-2382(2015)11-0078-05

王倩,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余劲,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导(咸阳712100)。

※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反贫困视角下生态移民政策的农户响应及经济效应研究——以陕西省南部地区为例”(项目编号:71373208)、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技创新专项重点项目 “小麦主产区土地流转现状及机制构建”(项目编号:Z10902131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种粮农地生产率
中国城市土地生产率TOP30
决策(2022年7期)2022-08-04 09:24:20
河南父子种粮打“擂”科技实力添“金”
今日农业(2021年12期)2021-11-28 15:49:26
稻茬麦翻旋浅覆栽培技术 种粮大户年增收50万元
今日农业(2021年11期)2021-11-27 10:47:17
股田制让种粮效益最大化
今日农业(2021年13期)2021-08-14 01:38:24
画画就如种粮
艺术品鉴(2019年11期)2019-12-27 09:07:06
国外技术授权、研发创新与企业生产率
小田变大田破解农地零碎化
关于机床生产率设计的探讨
中国市场(2016年45期)2016-05-17 05:15:26
当前农地出租趋势的实证分析
固定成本与中国制造业生产率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