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鹏
新经济形势下对校企合作办学机制的构建
刘鹏
Point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最根本体现在人才的竞争上,特别是在企业对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上,这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而高等院校对人才的不断输送更加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保驾护航。然而,企业的科技水平创新与高校的职业教育密不可分,这也是现如今诸多高校实行校企合作办学的新机制,校企合作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学校来说都是双向机制,校方为实现学生的就业选择合适的企业进行合作,而企业为了储备人才选择合适的高校进行合作。但是,对于我国现如今的校企合作办学机制上略显不足,逐渐发现一些问题。本文则结合新经济形式下校企合作的办学机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供参考。
深化教育改革时我国校企合作的核心路线,这对于建立有深度信任和合作关系的校企双方来说都能够在各取所需上取得关键作用。而校方和企业合作的本质是将校内的教学实训基地做延伸,将社会实践提早的纳入到校方的议程上来,对此,企业则将眼光放远,将未来人才竞争中的人才储备放在学校,以此来推动人才的培养,形成互惠共赢的长期合作运行机制。本文则是通过校企合作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在新形势下不断探索,打破原有的办学机制壁垒,介绍更深层次的解决对策。
1.1校企合作相关政策法规保障不到位
我国目前的校企合作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很多的法律条文中只是零星的有一些关于校企合作上面的法律法规,不能做到校企双方合作上的明文规定,这对于建立成规模的校企办学活动来说有很大的局限性,只能做到指导意义上的办学机制,不具有相关法律的保护,再加上我国目前的法律法规对于校企合作这一部分存在范围性的局限,一旦出现拓展则不能很好的对校企双方的发展有推动和促进作用,也不能保证校企合作双方办学的健康平稳运行。
1.2企业文化管理与高校办学存在管理理念上的差异
企业的文化管理和高校的办学管理存在管理信息上的壁垒,这主要存在于两方面因素:
一方面,从企业方面来说,我国目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出现在了一个人才需求的尴尬局面,就是企业为了实现自己的经营目的,找不到合适本企业的优秀人才,而高校人才的培养目标与企业的实际发展存在差异,导致高校人才的培养没有具体目标,就出现了现在大学生毕业等于失业的局面,这样长此以往就会导致社会中企业的用人和学校输出的人才严重脱节,高校毕业生到了企业还需要重复培养,再加上很多企业没有一个长期的人才储备,很多企业的生存对于校方具有排他性,就会为企业未来的运营发展提出一个不小的挑战。另一方面,目前我国的大学基本上以公立大学为主,高校缺乏市场意识与竞争意识,高校仍受传统的国家行政指导为主,思想保守,封闭办学。我国的高校正处于结构转型期,由于受到国家政策的指导,有限的资金多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学生的知识技能培养,学校缺乏进行校企合作办学的理念与热情。同时在高校的考核上,多以校内的科研成绩为评价指标,高校忽视学生的未来职业技能培训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1.3没有一个完善的校企合作办学机制管理体系
在我国校企合作中的各个参与体都缺乏一个科学合理的办学机制管理办法。这就严重阻碍了我国校企合作的开展,对于影响校企合作办学过程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宣传不到位、管理老套等,这些都是导致校企合作不能取得成绩的因素。从另一个层面讲,校企合作不到位,其中也有政府部门的原因,政府部门对校方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机构在大层面上也会对办学机制产生影响。我国自从改革开放后,经济转型的新局面要求我们必须实现校企合作方式的合作办学,只有这样才能够将我国的产学研究突出出来,才能更好的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1针对校企合作出台相应法律法规,保障稳定的校企合作环境
社会体系的稳定运行需要一个健全的法律环境作保障,一个健全的法律政策环境是保证校企合作办学机制健康运行的有效手段。纵观我国校企合作办学的多年运行情况,我国各级政府需要加强科学金融体系改革,需要在校企合作办学方面规划出多部门参与联合管理的办学体制,需要将法律法规等相关政策加入到政策环境上来。在推动校企深度合作办学的过程中,应当不断加强合作各方合法权益的保障,规范校企深度合作办学过程中的各种行为,明确各方利益关系,确保合作双方的合法权益受到保护。政府部门应当逐步将校企深度合作办学的创新活动纳入到法制轨道,为校企合作办学扫除障碍。
2.2校企双方互通合作管理理念,达成互惠共赢的原则
我国目前的校企双方在管理理念上应该互通协作,并应扫除在校企合作中管理理念上的盲点。高校在参与校企合作办学的过程中,学校的经营政策和管理制度无法与校企合作办学的精神完全配套;其次高校缺乏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造成高校无法全力投入,有所保留。企业在参与产学研合作的过程中,一方面,企业对于自身高等人才的需求定位十分模糊,没有清晰的人才战略,造成企业在产学研中没有明确的原则和目标;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国家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企业缺乏合作底气。校企双方在市场经济利益驱动下,必须转变合作观念,明确合作动机,把握自身的创新优势,提升各自领域的竞争力,赢得更加广泛的社会影响力。高校和企业在合作办学过程中必须秉承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合作原则,共同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办学健康运行。
2.3建立完善的校企合作办学机制管理体系
为推动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校企合作管理体系的建立,作为校企双方应首先建立完善的行政管理体系,形成全国全国性的校企合作办学管理网络。在我国教育行政权利政府化的大背景下,建立专门的政府管理机构,对全国范围内影响较大的校企合作办学项目进行统一协调和分层规划,遵循校企合作办学的规律,有效调动和整合社会资源,加速高等人才的培养。政府通过政策法规、资金支持的形式适当参与到学校和企业的产学研合作中,加强对与相关项目的协调与管理,
保障校企合作办学顺利运行和避免社会资源的重复浪费。政府部门在进行干预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产学研合作办学过程中的各种矛盾的解决,对于违反共同签订合作协议的一方进行严格审查,一旦发现存在合理的行为,必须及时进行制止。
综上所述,深入加强校企办学力度是培养各类人才的重要方式,是企业能够深度利用高校这一人才基地的最佳方式,是激发企业在人才培养上的重要因素,只有更好的更高效的发挥企业和高校的合作力度,将经济、技术、教育等各个方面联合统一,培养出高质量的社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才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我国的校企合作办学在新经济形势下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然而,无论是从政府还是企业,都应将与大学之间的合作更加紧密,建立一套适合双方互利共赢的办学机制,只有这样各取所需才能更好的保障校企深度合作发展,才能创造出各方需要的优质社会资源。
(作者单位:黑龙江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