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诗意课堂

2015-05-19 17:40钱晴
课外语文·下 2015年3期

钱晴

【摘要】语文教学的极境,当是“诗意人生”的教育。审美情境的构建是诗意课堂的基础。通过问题入境,图文入境,音乐入境,想象入境,表演入境等方法在语文教学中创造诗一般的审美情境,将语文课文中的“此情此景”化为“我情我景”。诗意课堂应是充满诗情画意的,课堂情浓放飞诗一般的情感;诗意课堂应是尊重个性解读的,不拘于形激发诗一般的自由创造。

【关键词】小学语文;诗意课堂;审美创造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教学的极境,当是“诗意人生”的教育。构建诗意课堂,让语文教学多追求一点“诗意”,追求教学中那份个性、灵性、生命的跳动。

一、诗意课堂的基础——审美情境的构建

诗意课堂的构建,应从审美情境的创设开始。教师可采用多种方法,让情境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使他们加深感受,在移情和想象的作用下将语文课文中的“此情此景”化为“我情我景”,使学生由“近”感到“真”,由“真”感到“亲”,审美情感也随之受到良好的陶冶。

(一)图文入境

图画是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课文用语言描写的情趣,教学中通过图画再现出来,一下子就变得具体形象了。因而利用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实际上就是把课文内容形象化,具体化。这样做,符合小学生乐于接受,易于理解形象化事物的审美认知特点。在教学《要下雨了》一课时,可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审美需求,结合课文语言,采用边讲边画的方法,将课文所描述的鱼出水面、燕子低飞、蚂蚁搬家等情景用图画展示出来,使形象的语言文字和直观的画面融为一体,激发了学生了解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二)音乐入境

“音乐,是一门心灵的艺术,语文教学,是一门塑造心灵的学科。它们共同打动人心灵的东西便是‘情”。因此,音乐入境会在教学中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教学《英英学古诗》时,为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可先播放配乐朗诵《静夜思》的录音,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随着音乐的变化,气氛发生了急剧变化,同学们被深深吸引住了,心驰神往,仿佛都回到了远古时代,见到了诗人李白。这样的气氛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增强了学生的美感体验。

(三)想象入境

如一位教师教学《春光染绿我们双脚》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感受“植树造林给小动物带来了好处”而创设了一个想象说话情境——春天已来到你身边,假如你就是动物家族的一员,你会怎样生活呀?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似乎来到了茂密的丛林,与小动物们为伴,去体验绿树带给他们的快乐!

(四)表演入境

课堂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表演中入情入境,理解美。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对表演非常感兴趣。学生在排练、表演的过程中思维、想象和表达能力都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表演的学生努力演得准确、传神,观看的学生看得津津有味,若有所悟。文本是语言的载体,是学生情感体验的途径,在动手、动口、动脑,演绎文本的过程中,学生能真切地体会人物思想,感受文本所要表达的内涵,审美能力得到了发展。

审美情境的构建,是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美育的有效方法。借助于丰富形象的感染、真情实感的体验和审美智慧的启迪,使学生的审美需求得以满足,审美情感得以发展。

二、构建诗意课堂

构建诗意课堂,除了努力使所采用的方法和手段充满诗意外,更重要的是和学生形成情感的交融和碰撞,在此过程中放飞诗一般的情感、创设诗一般意境、形成诗一般的多元解读、激发诗一般的自由创造。也就是说,充满诗意的文学课堂应是具备下述基本条件的课堂。

(一)课堂情浓——充满诗情画意

语文课是灵动的诗篇,它的突出特点就是诗意。因此,教师要采用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用心感悟文本,走进作者的感情世界。

首先,教学内容应该疏密相间。语文课并不是如一些教师所认为的那样讲得越多,孩子就学得越好;讲得越细,孩子就理解得越深。在教学方法上也应讲究“疏密相间”,“对于重点难点,要组织教学高潮,引导学生搏浪前进;对于非重点难点的地方,可引导学生舒缓泛舟。”力求做到疏中有密、密中有疏,疏密有致。 其次,教学形态应动静结合。如果语文课上“动”多“静”少,就会使语文美育趋于表面化、形式化;如果“静”多“动”少,学生就容易产生审美疲劳。因此,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做到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相宜。第三,教学方法应如山水写意。对突出课文主旨的内容应浓墨重彩,认真描画,此为细线条,是写实部分。那些学生通过自己阅读和讨论可以懂得的内容,教师则放手让学生自学,或者以读代讲,此为课堂教学中的粗线条,是写意部分。这样便能在教学中达到开合自如,山水写意,浑然一体的效果了。

(二)不拘于形——尊重个性解读

诗意课堂,是一种极具个性色彩的语文教学。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坐井观天》时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朗读句子“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学生果然读出了不同的语气。有的学生在朗读时加上了动作,读出了青蛙的自以为是;有的学生读出了青蛙对小鸟的怀疑态度;而有一个学生却自己修改了句子,读成“朋-朋友,别-别说-说-说大话-话了!……”面对第三位学生的朗读,这位教师不是简单地认定这个学生是在故意出洋相,批评他不遵守纪律。而要耐下心来,引导他说说自己的理解。而该学生果然说出了自己的想法:青蛙长期生活在井中,没有机会说话,所以说话会不连贯。全班同学听后先是一愣,随之便报以热烈的掌声。“语文课堂应是诗意的课堂,审美的课堂。诗意,使课堂飘洒美丽音符;审美,使课堂流淌浓浓的诗意。语文课,让师生一起栖居在美丽的、诗意的课堂上,应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的教学理想。课堂,因诗意而美丽,也因美丽而充满诗意。”

参考文献

[1] 盛新凤. 让课堂诗情飞扬[J]. 语文教学通讯,2005(13):4.

[2] 韦志成. 中学语文美育[M]. 广西人民出版社,1986. 220.

[3] 盛新凤. 让课堂诗情飞扬[J]. 语文教学通讯,2005(13):7.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