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继承弘扬祖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文明礼仪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中国素来被称为礼仪之邦,礼仪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载体。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作为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加强平日的礼仪修养不仅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也成为与同事间和谐相处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教师礼仪;重要性;意义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中国素来被称为礼仪之邦,《论语 尧曰篇》中就有:“子曰:不知名,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充分肯定了礼仪的重要性。美国著名人际关系学者戴尔·卡耐基也曾说:一个人事业的成功,15%靠自身努力,而85%取决于良好的人际关系。这句话从一个侧面也说明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人成就事业的重要性。在当前的教师队伍中,多数教师很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对加强教师同事间礼仪的必要性也开始有了一定的认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作为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提高自身礼仪素养将成为必然的趋势。教师同事间礼仪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协调教师之间的个人独立与团体协作。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是和他人共生在一个世界中的。由于受教师之间狭隘竞争主义的影响,教师个人主义在学校中并不鲜见,“各自为政”的现象也较为突出,“他们独立地处理其教学事务,很少有人过问其行事方式,教师和教师之间也很少相互干涉”。[1]但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之间的协作发展成为时代的必然选择。雅斯贝尔斯曾经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动摇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就要求在学校教育中,教师要在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同时,打破自身封闭存在的状态,加强与其他教师的协作。换言之,在独立基础上的协作成为教师开展工作的根本途径,具体表现在加强同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协作,加强同不同学科或不同年级之间的教师协作,加强同学校领导之间的协作。在这一系列的协作中,就要注重发挥交往礼仪的协调作用。比如在处理与领导的协作关系时,在维护领导权威的基础上,既要正确理解领导的决策性意见,又要善于采取适当的方式,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意见。要充分发挥教师间礼仪的协调作用,在保持教师独立精神的基础上,促进教师之间的良性协作。
其次,协调教师角色单向与多向的交叉。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人际交往之间的互动关系更加频繁,个体的社会角色也来越趋向多元化,就一名教师而言,他可能是一名专业任课教师,可能是一名班主任,同时也可能是一名某学科教学组组长。作为一名专业任课教师,他要认真备课、上课,依据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专注于本学科内的课程研究。作为一名班主任,他要在完成自身教学任务的同时,实现与其他教师的多项交往:要与校领导沟通,践行学校的相关政策,全盘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状况,开展细致入微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向专业任课教师介绍本班的具体状况,听取他们对班级建设提出的合理意见,经常向他们了解本班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情况。作为一名学科教学组组长,他要加强与同学科教师的共同进步,在教学中取长补短,还要加强与不同学科教师的交流,做好教学工作中的配合和衔接。在这一过程中就存在教师角色单向和多向的交叉性,要正确处理好多种不同角色之间的关系,这就要发挥交往礼仪的协调作用,使教师在面对角色交叉时能够有效地避免角色交叉带来的尴尬和冲突,营造积极融洽的关系状态,使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向着有利于学生全面进步的方向发展。
最后,协调教师个体工作与团体工作的矛盾。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倾向于依据个人的力量解决班内出现的所有问题,很少与其他教师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看法,即使学校组织的公开课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课后评议也往往对于缺点一带而过,“单兵作战”或个体教学成为教师日常工作的常态。2005年,教育部颁发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下文简称为《意见》),其中明确指出“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大力提倡团结合作、协力攻关、共同进步的团队精神,努力发扬优良的学术风气。”[2]《意见》把团结协作纳入到教师的职业道德中来,强调团体对于教学的重要性。纵观十多年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的团体合作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符合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符合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在面对团体和个体的关系时,要明确个体和团体并不是矛盾的,强调团体协作并不是忽视个体的存在。同时要正确处理合作和竞争的关系,每一个教师作为一个个体都应该通过自身不懈的努力,提升和超越自己,为整个团体的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在一个团体中,教师之间也应该合作分享、交流信息、相互鼓励,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也最大限度的提高个人的能力。
总之,教师同事间的礼仪修养在协调个人独立与团体协作、角色单向与多向的交叉、个体工作与团体工作的矛盾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加强教师同事间的礼仪修养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 杨明全.革新的课程实践者[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
[2]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S].北京,2005.
作者简介:刘钦(1990-),女,山东潍坊人,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课程与教学论2013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编辑:刘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