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李白的诗歌,凝结在其中的山水情结是理解他的诗歌的关键。成长于四川,漫游长江南北,诗仙用心在歌颂长江的山水风物,也唱响了他深沉、奔放的爱国之曲。
【关键词】李白;山水情结;教育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盛唐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因为他奇绝浪漫的诗歌色彩而历来为人们称颂。许多老师在讲解李白诗歌的时候,也以他的奇绝浪漫的艺术特征为重点、难点,往往忽视了理解李白诗歌教育意义的关键——凝结在他诗歌中的山水情结。
李白一生写下不少描绘自然风景的诗篇。“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等,气势磅礴,夸张浪漫,都是传诵千古的名句。李白用他的一生歌唱祖国的山水,尤其歌唱和他的生命息息相关的长江,李白成长于四川,漫游长江南北,晚年死于当涂,一生与祖国的山水结缘,而他的山水情结具体地说就是他的长江情结,是开启理解他爱国情感之门的钥匙。他创作的许多山水篇章,把山水诗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开拓了一个新的境界。
李白山水诗的突出特点是大自然山水形象的理想化、狂想化和个性化。他在《日出入行》中说,太阳的运行,“其始与终古不息,人非元气,安得与之久徘徊?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道家的自然思想使他对人生抱有一种朴素的唯物观念。人的生死荣衰如同万物,“兴歇皆自然”,无须感恩,不必抱怨,因为都是元气的构成,同属大自然,同有大自然。所以他要拥抱大自然,与之化为一体。在《山中问答》中,他诡秘地说:“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这种道家、道教的思想观念随他的社会生活、政治遭际而日益加深,使他日益爱好大自然山水,也使他的山水诗里的山水形象不仅表现自我形象,而且融化为自我形象,使山水形象理想化、狂想化、个性化了。
李白有不少短小精美的山水律绝。例如《清溪行》写清溪感受:“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前二句看来只是以镜比水、以屏比山的修辞精巧,而诗人用意实为将水作明镜,山作屏风,以清水秀山为家。所以末二句说猿啼徒使游子伤感,而言外显示他这位谪仙则清心自在,怡然自适,因为山水就是他的家,合乎理想,恰同仙境。他的名篇《望天门山》“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早发白帝城》“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等,不论表现手法是拟人化或反衬法,都是观念上把大自然与自我混同一体,视万物为同类,或一起兴奋鼓舞,或以为留难阻挡,山水形象都理想化、狂想化、个性化了。
李白,虽然他的出生地不是四川,但他热爱四川,也是出于对故乡的热爱,他才自号为“青莲居士”。李白的山水情结,源于他对长江流域的四川山水风貌的描写,尽情书写他热爱自然,热爱家乡,喜爱无拘无束的隐逸生活。最为广大师生熟悉的作品就是《蜀道难》。“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运用极其夸张之手法、时空的转化展现四川的风貌。甚至到后来,李白离开四川后,仍把长江就作为自己的故乡之水,如他的《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他深深地凝结在长江流域山水风貌中的这种故乡情结,更易体现一位伟大诗人的爱国热忱。
长江流域的自然景观丰富多彩,气象万千,或有三峡的雄奇险峻,或有黄鹤楼处的秀美壮丽。奔腾不息的长江与李白阔大的胸襟、飞越的精神、超脱的人格之间不谋而合,李白的性格正是需要这样的山水来体现,李白的情结与长江的山水如同是熄熄相连的生命。李白的山水情结即长江情结在他的诗歌中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是他寄寓长江山水中的故乡之恋,有《荆门浮舟望蜀江》“春水月峡来,浮舟望安极。正是桃花流,依然锦江色,”泛舟长江,却是悠悠的思乡之情;第二类是李白在长江山水之间流露出的绵绵思友之情,李白一生结识了很多朋友,他们之间情谊非常深厚,离别时自然是难舍挚友,有《送孟浩然至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第三类是李白纵情于长江山水之中,或兴致飞扬,有《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第四类是李白通过长江山水来写长江的人文历史,是体现他山水情结的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关系国家民族命运的历史场面,有《赤壁歌送别》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有借长江山水故国神游的《夜泊牛渚怀古》“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新月,空忆谢将军。”
无论是故乡之恋、深挚友谊、还是纵情山水、人文关怀,李白把自己的欢乐、忧伤、失望、希望与祖国的山水融为一体,与长江的山水无形无迹地化在一起。热爱家乡,就是要像李白一样把自己完全融入故乡的山水之中,无论走到哪里,无论有怎样的情感,都会牵动李白的深深的山水情结。
李白诗歌的山水情结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看似汪洋恣肆,气象万千的李白诗歌分类理解,也有助于学生形成有自己风格的爱国情感,这种爱国情感不是说教、布道,而是来自心灵深处的独特情怀,这也正是李白诗歌中的山水情结的教育意义的核心所在。也只有理解了李白诗歌中的山水情结,才能把握住李白诗歌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姚星.略论李白山水诗的意象特征[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1997(5).
[2]《论李白诗歌意象的跳跃性》《唐代文学论丛》总第三辑,1983.
[3]《中国李白研究》1992-1993年集,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年5月版。
作者简介:邱丽宁,1974年10月生,现任职于西宁市沈那中学,中学语文教师。
(编辑:马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