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日常教学,构建生命课堂

2015-05-19 02:42方芳
课外语文·下 2015年3期
关键词:生命语文课堂教学

【摘要】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生探索新知的主阵地,是学生开启灵性,形成正确人生观的过程。新时期,新的课堂教学观——“生命”课堂教学观已经形成。我们要变传统的知识课堂为新兴的生命课堂。在初中语文的日常教学中如何构建生命课堂呢,为达到理想的生命课堂,我们应追求“启”、“悟”、“润”、“化”的教学境界。

【关键词】日常教学;生命课堂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新时期,随着人本主义教育观对传统教学观念的冲击,我们要变传统的知识课堂为新兴的生命课堂。“‘生命课堂要求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要确立以学生为中心,而且要把学生作为一个生命的整体来看待”。也就是说课堂教学不能仅仅满足学生认知的培养,还要使学生的技能、情感得到发展。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个性成长,更要关注学生的生命个性、生命情感的发展。所以教师要通过有效手段,积极创设学生参与的机会和情境,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并在参与中获得成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在初中语文的日常教学中如何构建生命课堂呢,为达到理想的生命课堂,我们应追求“启”、“悟”、“润”、“化”的教学境界。

一、知识理解,重在“启”

古语有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所以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下,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课堂往往成为了老师的主阵地,一节课后,教师往往只感动了自己,却忽略了学生。而新型生命课堂在知识传授上应重视“启”,首先,表现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生命,尊重学生的思考,尊重学生的观点。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自我发现,自我探究。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握恰当的时机,适时的点拨。教师要讲就要讲得精准、精炼、精彩。其次,课堂提问要进行有效提问,要真正能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如教授《品质》一文,就可以引导学生参与文本的理解之中,抓住学生阅读的最大疑问:制靴手艺精湛的格斯拉兄弟为什么会死?引导学生回归文本从初探死因到再探死因,从而全面而深入地分析人物形象,这样的问题贯穿了课堂的始终,充分调动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这样既丰富了人物内涵,又有效完成了教学目标。

二、能力提升,重在“悟”

“教是为了不教”,这是我们一直追求的教学的理想境界。初中语文教学有其特殊性,语文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血脉相连,具有深厚的文学内涵,经典美文又浩如烟海,语文课堂仅能呈现沧海之一粟,所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自学自悟能力,引领学生主动鉴赏美文佳作,感受中华文化精髓就势在必行了。为实现此目标,就要求教师不仅要给学生展示美,更要带领学生欣赏美;不仅给学生知识,更要提升学习的能力。所以“悟”首先体现在教师要关注教学的本质,不能就文章讲文章,就内容讲内容,要在教学中总结方法,体现实用性;“悟”更体现在教师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如教学《醉花阴》一课,仅就诗歌本身讲解作者、理解诗句、品读情感,那么学生或许从中深切体会了李清照的思夫之愁。而我在教学中运用鉴赏诗歌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了按照“反复诵读、感知情感、了解背景、品读词句、捕捉景物、分析手法”的鉴赏步骤赏析诗歌的方法。通过同类诗歌对比阅读的方法,使学生对李清照的愁情类诗歌有了更深的理解,从思夫到离家再到亡国,体会这份绵延不尽、欲语还休的“愁”。学生能沉入其中,随作者一起感伤,一起沉痛。学生又能走出愁情,立于诗歌之上进行愁情的归类和总结。

三、关注发展,重在“润”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在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培养上。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就体现在日常教学中的点点滴滴之中,体现在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中。教师要做有心之人,充分开发利用语文教学资源,开拓语文学习园地,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如语文课前3分钟演讲、课本剧展演、辩论比赛、作文比赛、综合实践活动等多种教学手段,综合运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引领。长此以往,学生敏锐的观察力,精准的表达力,精彩的表演都会让学生互相促进,有所裨益。

四、培养人格,重在“化”

语文学科的特点是文道统一,在语文学习中渗透德育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我们关注学生的发展,更要关注学生人格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把握学科优势,让美文与经典一道,把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教学过程中,达到“春风化雨”的效果。把传统课堂打造成生命课堂,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为阵地,开展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充满生命活力的思想、文化、情感的交流活动,以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格为重要目标。文天祥的浩然正气、范仲淹的强烈责任感、袁隆平的奉献精神、诸葛亮的忠心耿耿、陶渊明的旷达自适,这些高尚的人格魅力必将感染熏陶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引领学生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是生命教育的最高境界。“拥有高尚的人格才是世间绝美的风景。”

总之,在大力进行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教育工作者要从关注日常教学、打造生命课堂开始,始终牢记教育要以学生为本,要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完成学生的全面语文素养的提升。我将倾其一生把课堂变成“生命课堂”,借“授受知识”,来“开启智慧”,致“润泽生命”,力求不让任何一位学生失去梦想,每朵鲜活的生命之花都能在课堂中努力绽放。

参考文献

[1] 焦名海.语文“生命”课堂的构建[J].中学语文教学,2003(07).

[2] 李晓宁.关注学生个性情感,演绎语文课堂精彩[J].江西教育,2012(03).

作者简介:方芳(1978-),女,长春人,硕士,中教一级,长春外国语学校,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

(编辑:陈岑)

猜你喜欢
生命语文课堂教学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