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滨
【摘要】在新课标的背景下,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课堂教学不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诠释、教学过程的简单安排、教学方法的简单展示。它的性质、功能、方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要求教师从新课程理念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文对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谈论一点体会。
【关键词】语文教学;新课标;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新课标中,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整合构成了课程的目标框架,体现了新课程的价值追求。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之按自己的兴趣、志向得到充分的发展。我们原来把知识目标放在教学目标的首位,现在情感因素和过程被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上。正是由于价值取向的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等等都要随之发生变化。在新课标下,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课堂教学不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诠释、教学过程的简单安排、教学方法的简单展示。它的性质、功能、方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要求教师从新课程理念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新知识的探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认为新课标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应该注意下面几个环节:
一、巧妙设疑,创设情境
“学勤于思、思源于疑”,而兴趣也总是从疑问开始,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巧妙设疑,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思维活动由问题的产生开始,问题是学习的起点,问题是点燃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疑是思之端”。课堂设疑时问题要提得明确具体,能使学生的思维趋向于某一确定的方向,即指向设疑的目的.如果问题疑的不明确,不具体,学生的思维是发散的,思考问题漫无目的。还要注重设疑的可行性,要注意从已经熟知的东西上推出新的东西,让学生自觉地顺利地接触、接受新课内容,此外教师应注意设疑的难易程度,应该是难而有趣、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经过思考后可以解决的问题。
二、课前设计,课后反思
传统的备课是施教前的精心设计,一旦物化为教案,就一劳永逸,反复使用。按新课程标准来看,完整有效的备课应该是教学前的预案加教学中的记录、调适加教学后的反思。所以备课不能是定案,只能是预案。预案调适的原则,不是老师牵着学生走,而是学生思维推着老师走,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发展,时时刻刻都体现“心中有人”的教学理念。教学后的反思,是对课堂教学过程及结果的理性分析,可以指导以后的教学行为,可以使教学经验升华为理论,促进教师自身的成长,因而是非常可贵的。
三、自学质疑,小组交流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学到此时方是进步。”让学生自学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和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必要方法之一。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去选择,去感悟,并提出问题。教师要进行必要的自学指导和有效的思维点拨,对学生的质疑要充分的肯定,以维护其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首先要肯定学生的提问,然后让学生继续学习交流,尽量让学生在互学、互教、互议中自己解决问题,尽管不是很正确,花费的时间也长,但比教师直接告之以标准答案有价值。学生在自学预习的基础上会提出五花八门的甚至老师意想不到的问题。教师就要从学生的问题中找到突破口引导学生一起探究,进行小组交流,激励学生探究的兴趣,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四、合作探究,巧妙点拨
在教学中,要采用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法引导学生学习,借助各种教学手段,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给学生留有思考、讨论、交流的时间。“人思如涌泉,浚之愈新。”学生带着自己渴求解决的问题去探寻,讨论,加上老师的鼓励,他们的好奇心和成功欲得到极大的满足,独立思考加上同学的合作交流,就使许多问题迎刃而解。但是老师要克服易犯的老毛病,为了完成计划赶进度,使合作流于形式,教师只抽几个优秀学生来回答,而让许多学生失去思考的机会,怕打乱课堂秩序,不敢放手让学生讨论,结果无法让学生真正体验探究的乐趣。这一步是学生在开放民主自主愉悦的气氛中各抒己见,共同探究,学生在自学、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反馈出来的问题,教师要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及时进行点拨、解疑和总结归纳。学生的疑难,教师要充分地了解其性质、类别,同时要考虑是当堂解决还是课后解决,是个别辅导还是集体回答,是让学生帮助解决还是教师解决以及解决的思路。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各种指导方式调动已学知识,启发学生举一反三,把问题分解,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解难,或启迪学生转换思维角度去探究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知识得到迁移和组合,也得以培养和训练。
总之,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想方设法,尽最大努力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地交给学生,保证他们有足够的自主活动时间,给他们充分展示自己、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空间,使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得淋漓尽致。当然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并不是不要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更要强化其主导作用,教师只有导得适时、适度,才能使整个课堂教学既不完全被学生所牵引,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