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GDP 向下:只有华山一条路

2015-05-19 18:05巩胜利
财经界 2015年5期
关键词:负债表负债存款

巩胜利

紧迫的中国经济时局令央行会持续降低基准利率,可能就在本月底或5月初之前,囿这是中国经济第二季度的一个关键接口,更是人民币走向国际化、新常态必须关键的一大步

●核心提示:4月19日,中国央行决定自2015年4月20日起下调各类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在此基础上,还定向对部分农村金融机构额外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2个百分点。中国4月20日实施的这轮降准,整体降低商业银行间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约有1.5个百分比上下:这是66年中国的前所未有,更是全球货币史上、正常国家货币利率上的史无前例。中国GDP数年趋势。(如下图)

翻看人民币降息史,中国只有2008年11月26日全球金融海啸暴发后实施过一次人民币降准一个百分点。而使用货币杠杆有三种降息工具可以使用:基准利率、存款准备金率、与一揽子国际货币(约15种国际货币)的人民币汇率。存款准备金,是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存在中国央行的部分资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就是通过释放存量货币以改善市场流动性,但存款准备金率越高,商业银行就相对越安全。但放出的货币、存贷款就相对减少;存款准备金越低,商业银行放出的货币就更多,银行运行的安全性就更低。目前,中国各商业银行的一般性存款余额约120万亿元,降准1个百分点能释放约1.2万亿元存量货币。改善流动性的目标,通常难以通过一次降准或降息实现,因此降低存款准备金和降息具有持续性。自2014年11月22日以来,中国央行累计两次降基准利率一次降存款准备金率,再次降准也在市场预料之中,但中国这一次降基准率1个百分点仍超出了普遍预期。

人民币,上一次央行降准1个百分点,是在全球金融海啸爆发高峰期的2008年11月26日。中国央行再度启动史上最强降准,引发全球不同层面的各种解读。有的认为是为股市输送资金,有的认为利好楼市,有认为旨在人民币适度贬值以保证出口贸易,有的认为货币政策开始向激进趋向改变等,更有认为中国2015年前一季度GDP降至7%是最大诱因,若不及时注入动力,今年年中中国GDP就可能进入6时代,明年又可能进入5时代……若中国GDP进入4时代,那么中国经济就可能不堪负重、就进入没有成长利润的新时代。中国经济GDP,以低质量、低品质、低产出在而著称;反而,高能耗、高成本、高利率、高汇率、高负债率等与全球主要国家居高不下,这决定中国必须调整宏观经济和货币利率的走向,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建树和需要,与国际、特别是与欧美经济的兼容。中国货币政策“三降”——降基准利率、降存款准备金率、降汇率,就成了人民币的大势所趋。降准,只是其中的一步,更重要的是降基准利率。为此,对于史上最强降准的意义,还需要作进一步阐释。

中国2015年一季度GDP已经到7%分水岭,中国将全面实施新QE方略:(1)“三降”进入一个持续的周期;(2)如不出意外,中国将很快宣布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中国央行将通过直接购买商业银行资产的方式投放基础货币,以此撬动信用货币投放、拉低全社会的长期融资成本、减缓通缩压力并推动经济增长。但不同于2008年的首轮QE4万亿,此轮放水将针对国家资产负债表的薄弱环节进行调整,以确保中国国计民生的长治久安,降低中国经济整体大环境——货币成本平台。

从中国资产和负债、对国家资产负债表的潜在风险进行分析,可获得一个清晰而有逻辑定论的结果:负债方最大的风险是人口老龄化和中国地方政府债务;资产方最大的风险则是经营性国有资产杠杆率过高;使用人民币成本全球之最、居高不下,若不出台可以挣脱的整体战略性措施,这些枷锁将束缚中国经济前进的步伐,后患无穷,也难以解决中国13亿人使用水电煤气油等基础公共成本高的难题。中国今年首季的度各项经济指标全线疲弱,表明当期7%的GDP增速仍不会是本轮经济调整的最低。无论是李克强总理频繁奔波在大江南北考察民情,还是中央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鹤调研全国经济现状的负面反馈,都显示出短期中国经济已出现严重的疲软向下的问题。

从而论定:已推出或拟推出的各项政策,包括央行购买商业银行资产、地方政府债务置换、三大政策银行注资、政府有意呵护下股市上涨等,都显示出明显中国托底经济、降低杠杆的政策意图。

“政府正在下一盘大棋”。有观点认为“从国家资产负债表来看,现在政策出台的思路,就是做大资产端、封闭负债端,吹大权益端”。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是研究国家债务风险的主要工具之一,综合反映出一个国家资产总量、资产结构、负债总量、负债结构以及资产与负债的关系,同时还分别反映中国国内主要经济主体(非金融企业、金融机构、政府、居民等)的资产与负债状况。

从中国国家资产端来看,中国央行针对国开行推出的抵押补充贷款(PSL),即允许国开行以长期债务进行抵押贷款,这可以看做是另类版的央行QE,目的是引导利率下行并增加流动性;而在负债端,则是严格控制地方政府新增债务,只是加大以新换旧的债务滚动,并通过负债成本降低实现企业盈利。

中国是不同于美欧的市场经济国家,股市的不断上涨,有利于经济性国有资产降低杠杆率,后续还肯定可以看到更多的债转股,IPO、配股不断出来。中国股市资本将翻倍提高增量。

中国股市近期IPO(首次公开发行)、增发、配股频率已明显提高,募集资金的用途之一就是偿还银行贷款。有券商分析师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侠之大者,为国接盘”。2014年11月以来的中国经济及资本股票市场,都从资产、负债的角度揭示了中国社会和经济面临的短中长期的巨大风险。

国家资产负债与地方债务之累

摸清了中国国家与地方债务的家底,将短中期经济政策的长期成本显性化,将结构性因素变化导致的长期成本显性化。综合上述研究,目前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部分,主要问题一是国有企业通过提高杠杆率进行扩张,这种扩张可能意味着未来很大的风险。二是大部分资产为固定资产,变现能力较差。在经济下行期,这都存在较大的估值风险。三是地方政府债务,已经失去发展动力。

国家资产负债表中,国企性质的金融企业和非金融企业交互联系加大,在经济下行期,两者结合将导致政府经营性资产的整体风险加大。而负债方则显示,对于中国政府来说,人口老龄化是将面临的最大风险,这不仅会加速对财政形成压力,如果处理不好将影响中国的长治久安。另一大风险,则是地方政府债务,这也是去年以来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不过,考虑到这些负债都对应着资产,除非这些债务大规模违约,否则都不至于导致中国政府的主权债务危机。

财政货币化与实施新QE方略

在国家资产负债表已全面、系统、清晰地显示出中国面临的短中长期问题后,如何出台有针对性的国家政策并快速行动,应该是中国政府各个部门、地方政府已达成的共识。

什么叫新QE,要硬给一头牛市里注水,那就叫QE。中国的实体是有实际需求的,如果把中国财政、货币政策应该有的支持力度叫QE,那就算吧。但目前中国财政支持是有心无力,从2013年起中中央财政开始出现负增长,但必须让央行上,这轮QE,从根本上说就是财政货币化。

目前,推动中国经济重新步入正常的增长区间,必须要解决企业财务负担过重,以及地方债务到期偿债的问题,目前推出的1万亿存量置换额度根本不够,必须加大力度,但没有商业银行,或者政策性银行出力,根本就无法完成、做不到。

在加强预算管理、财政改革的大背景下,中国国家财政部此前下达1万亿元地方存量债务置换债券额度,允许地方把一部分到期的高成本债务转换成地方政府债券,以降低利息负担。财政部新闻发言人称,“政府债券利率一般较低,匡算地方政府一年可减少利息负担400-500亿元,这既缓解了部分地方支出压力,也为地方腾出一部分资金用于加大其他支出。”

上述政策颁布后,各省级政府也纷纷成立债券承销团,江苏省作为先行者,率先公布了今年首批地方政府债的发行计划,但之后却突然延后。对此,有参与承销团队的人士透露,该地方政府债发行利率一点儿都不具吸引力,找不到买家,非常难发。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都在4-5%左右,怎么能做赔本的买卖呢?此地无银三百两啊。

一边是急需资金嗷嗷待哺的地方经济,另一边则是受负债成本所限不愿做赔本买卖的银行,怎么办?中国国际财政部和央行基本达成了协议,推出的时间,以及推出的力度都会超过外界的想象。根据目前的信息,是央行可以直接购买商业银行的资产,而且是各类资产。此前已有媒体报道,中国三大政策性银行近期将获注资,并允许他们以长期资产向央行再抵押,以获得再贷款。而通过上述的腾挪,商业银行(包括政策性银行)将获得低成本的资金,这为拉低全社会的资金成本、投资政府债券提供了可行性。

资产与权益泡沫化

中国资产负债表的核心不外乎资产、负债、权益三大因子,合理的负债率、较高的净资产、权益等,都是健康报表的构成,国家资产负债表也一样。经济学家们普遍指出,中国股市开始于去年末的这场轰轰烈烈的牛市,是典型的政府有意呵护下的权益升值行情,国家持股饱受益处,伴随后续的定向增发、减持,将明显减轻各类企业的债务负担,并化解银行不良资产。

上一轮的QE,房地产是主要载体;这一轮,估计就是资本市场。而居民储蓄与资本市场对接也最方便、最直接。牛市还要继续走一段时间,只有当五个信号同时出现时,牛市才有可能结束。这五个信号包括:房地产销售持续好转;基建投资增逾30%的超预期刺激;信贷扩张超预期;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涨幅上行到3%以上;注册制下IPO大规模涌出。近期,中国市场已不断出现上市公司减持股权,用以偿还银行贷款的财务安排。而随着股票不断上涨,国有股减持以充盈社保,化解国家资产负债表中的人口老龄化风险,也应该是政府一盘大棋中的一招。

尾声

人民币走到67年的今天,经历了两种经济制度的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冰火煎熬时代——现在来到新常态转变过渡关键期,货币引擎、货币流量、货币深浅等都面临历史不曾有的新考验、新政策、新货币药方,需要精准掌握火候、精确把握深度、由一手遮天型向自由市场迈进。如今,货币政策在“钱荒”和杠杆的挤压中,从大水漫灌与开始向精准滴灌过渡中,努力保持着速度下降与平衡的关系。2015年中国经济由往年、屡屡出现的通胀,转向货币调控下的通缩转换十字路口,又面临中国GDP高发期14.7%向7%、6、5、4……继续向下,人民币基准利率也同样面临6、5、4、3……的根源向下、渐次回落过程中……

但人民币的大环境还需作出重大调整——如基准利率的长期平台建树,人民币走出去的根源问题——是与国际货币同游戏规则(这样就要遵循已经形成的规制),还是独辟蹊径、改变全球规则(这样就可能需要一个中国新规则与过去美英欧规则博弈的漫长过程,如WTO、TPP、TTIP的规制的博弈过程)?中国制造与中国货币跟着走出去的漫长过程(如美元取代英镑的200年间),现今中国出口的增长抵消不了国内生产和销售的疲态,也没有办法阻止、增速的进一步下滑,但中国银行间利率降不下来的话,银行就没法将最近的降息益处传递给人民币的使用者、借贷企业。没有人民币的国际化,就不可能、也没有路径让中国制造持续50年、上百年的走向更远、更深入、走向世界。因之,紧迫的中国经济时局令央行会持续降低基准利率,可能就在本月底或5月初之前,囿这是中国经济第二季度的一个关键接口,更是人民币走向国际化、新常态必须关键的一大步。

(作者介绍:中国金融智库研究员、国情内参首席研究员、新华社“国观智库”专家)

猜你喜欢
负债表负债存款
29城居民人均存款排名:北上广人均存款超10万
136家房企负债直逼5万亿万科、绿地和保利负债均超3000亿
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探索
隆昌县联社:“开门红”增存75877万元
世界名著诞生趣闻四则
合理负债能够加快医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