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蕴
中国制造和互联网的融合正在成为一种新的趋势。
今年3月的最后一天,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的线上线下互动创业平台“爱创客”正式上线运行。
作为我国航空工业发展的领军者,中国航空工业集团这一举措对整个制造业而言显然有着特别意义。尽管从体量上看,中国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但大并不等于强,当国人将马桶盖、电饭锅等生活用品不远万里从国外背回来的同时,也让原本就被诟病的中国工业再次承受了来自世界舆论的压力。
日前,一场关于“中国制造业未来的探讨”在央视《对话》展开,中航工业董事长林左鸣的观点得到普遍认可。他指出,中国制造要赶超就不能只是复制和跟随,而应该积极创新。在全球第四次工业变革的大背景下,我们应该很好地利用互联网平台,来创造一个更加开放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要鼓励各种不同的思想、不同观念的团队或个人积极参与其中。
他认为,具有开放式创新基因的爱创客,是“时代大潮下中航工业的必然选择”。在“互联网+”新经济形态下,爱创客将结合自身的技术、设计、制造和产业链配套优势资源,通过这一平台实现航空工业和其他行业的研发众创众包、研发协同,进而推动智能制造的跨界融合。
可以预见,创新、互联网以及其他重要因素将以越来越大的影响力,推动着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发展。面对国际制造业再出发的新形势,已经错失两次工业革命发展良机的中国制造业只有紧紧抓住这些重要力量,才能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实现制造强国的终极目标。
从2.0到4.0的赶超
了解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在制造业领域的差距,对比未来发展目标会更加明朗。
以德国为例,其提出工业4.0意在充分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和网络虚拟系统,使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中国制造2025则提出“在制造业领域,到2025年中国不仅是世界第一大国,还要进入世界强国行列”的要求。
相较之下,一个正在向引领国际潮流的智能制造进行突破,一个还要实现由大到强的跨越,差距显而易见。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苏波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曾表示,虽然中国的制造业在某些领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甚至在一些重要领域达到了引领世界发展的水平,但是从总体上讲,我们仍然处于工业2.0、3.0阶段,与德国、美国这些国家相比,我们还有较大的差距。
所以,他指出,中国制造2025这个规划,不是一般性的按部就班的成长,而是要实现从工业2.0、3.0到4.0个跨越式的发展。
也就是说,中国制造要赶超的不仅是某一个领域、某一个行业,而是需要各个领域的全面突破。
与老百姓仅仅停留在对马桶盖、电饭锅等日用品的质量质疑相比,走在中国工业最前沿的专业人员对中国制造业当前水平,显然有着更深透的认知。
中科院院士关桥指出,中国并不是做不好马桶盖或是电饭煲,可能做起来不见得比国外差,关键在于我们的质量保证体系——从总材料制造到质量的检测,整个体系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产品质量,影响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具体来看,三大因素的缺失值得重视,一是创新能力不强,二是核心技术薄弱、共性技术缺位,三是资源浪费、污染严重。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已痛失前两次工业革命机会的中国制造业如果要抓住现在的机会,在新一轮工业变革中边补课边赶超,挑战可想而知。
中航工业副总经理、中国航空研究院院长张新国认为,无论是美国再工业化还是德国工业4.0,根本问题是用互联网的思路和技术,把所有的设备、装置、系统、产品全部连接起来。这样一来可以想像,这其实是用信息改变所有物质能量传递的过程,也在改变传统设计制造实验的过程,说到底,就是用信息化改变工业过程,这也是工业4.0的本质。不过,在其看来,“做到这一件事,比原来光把计算机用信息网连起来难得多。”
以工业强基为突破口
正因为难,中国制造2025战略从“谋划”开始就被赋予了特别使命。
苏波指出,它不等同于我国过去制定的许多产业发展方面的规划和战略,而是着眼于整个国际国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变革的大趋势所制定的一个长期的战略性规划,它不仅仅要推动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健康稳定发展,还要实现在应对新技术革命的发展当中,实现高端化的跨越发展。
为此,中国工程院专门根据制造强国特征,构建了制造业强国评价指标体系。其日前发布的《制造业强国战略研究综合卷》分析指出,世界主要工业国家中,美国制造业遥遥领先,处于第一方阵;德、日处于第二方阵;中国、英国、法国、韩国处于第三方阵。
尽管跨越艰难,但“三步走”战略坚定明确:第一个十年进入世界强国之列;第二个十年要进入世界强国的中位;第三个十年即2045年,进入世界强国的领先地位,最终要在建国一百周年成为制造强国。
分期目标下,顶层设计同时也明确了五大核心任务。苏波指出,一是要实施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二是大力推进智能制造,智能制造是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核心,也是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主攻方向,通过智能制造带动各个产业的数字化水平和智能化水平的提高;三是工业强基工程;四是绿色发展工程;五是推动“核高基”、互联网、数控机床、大飞机等高端装备专项以及其他一些新的专项,提高整个装备制造业的水平。
其中,工业强基成为业内关注的重点。总结过往工业发展实践,多数人同意“中国制造业落后,很大的一个原因是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基础材料比较落后造成的”观点。
因此,中国制造业能否按期实现由大到强的战略梦想,在关桥看来工业强基至关重要,即从基础元器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和制造技术、各个产业的技术基础等方面下功夫。
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也印发了《2015年工业强基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并提出要“通过10年左右的努力,力争实现70%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实现自主保障,部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成较为完善的产业技术基础服务体系,形成整机牵引和基础支撑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有力保障制造强国建设”。
从实践中可见,在我国较早布局强基战略领域,已经初步看到了成功的曙光。除了通信装备、电力装备、工程机械等领域,高速轨道交通装备和航空装备的发展尤为突出。
在中央领导层的鼎力推动下,中国高铁的国际优势已是有目共睹,航空装备实际也不遑多让。林左鸣表示:“去年航展,(我们)在美国一下子卖了20架运12系列飞机,美国买这架飞机(有)很多考虑,除了飞机本身因素以外,其中很重要的因素,(是)中国整个工业水平体系正在发展起来。”
林左鸣还以歼10和大运对比分析指出:“歼10从开始立项研制,到第一架飞机首飞,用了12年的时间,后来又用了6年时间实现了定型。现在做大运这样的飞机比歼10更加复杂,大运机头工作量跟歼10的机体工作量差不多,但我们通过异地协同、数据化设计,没有一张图纸的前提下5年就完成了。”
而且,透过中国航空业的发展,也可以发现基础材料技术的进步,中国工业已从长期处于基础材料半饥饿状态到不断取得突破。林左鸣认为,今天所有的技术进步,都可以发现其背后的材料支撑。从半导体到现在的集成电路,也可以看出材料的不断变革。
材料是工业发展的粮食,粮食的问题解决了,还会担心工业的发展吗?本刊记者采访发现,对于国家用20年赶超德国、日本制造业的目标,持乐观态度的占据绝大多数。
鼓励开放式创新
在全球工业新一轮变革兴起之际,各国探索路径或有不同,但创新却成为一个共同的关键词。
即便是以保守严谨著称的德国制造,也一改往日发展思路,努力进行创新改造:除了支持鼓励大型传统企业进行工业4.0改造;对创新中小企业,也给予更大支持、更多宽容。
创新对于中国而言同样非常重要。林左鸣认为,今天,整个世界的发展进步都是基于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新的价值,没有新的价值就不可能出现新的市场。中国经济现在面临很大挑战,最重要问题是找不到新市场,不知道有什么东西可以开拓新市场,(开拓新市场)必须靠创新。
苹果之所以能引领市场,林左鸣觉得正是源于其一直不停地寻找创新点,由一个电脑制造商进入手机行业,现在又成功跨入到手表行业。
他因此呼吁,中国制造业不仅要鼓励创新,还应该进行真正的本土创新,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不能总是跟在别人后面走。
谈及创新的具体路径,林左鸣表示:“我们应该很好地利用互联网平台,来创造一个更加开放的一个空间。这个空间要鼓励各种不同的思想,不同的观念的团队或者个人,都积极参与其中。”在他看来,中国创新问题很大程度上还是受到传统习惯和观念影响。
稳重、保守的中国人也许很难想象,让美国喷气机进入民用发展的主要推动者,不是技术人员、科学家,而是一些艺术家、一批时尚达人。
所以,创新无界,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全民创新,而互联网为全民创新搭建了一个开放平台。
正是基于这样的创新思路,高科技化身的航空领域率先探索建设了“爱创客”平台。
正如其它创客空间一样,中航联创平台“爱创客”是一个完全开放的平台,可以集中各种技术资源,同时把内部团队和外部团队实现有机结合,通过这样的互联互通,从信息沟通到知识连接再到团队构建,完全实现开放式创新,从而真正打造设计、研发、制造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据透露,目前由这个平台打造的第一款集思广益的机器人产品已经研制成功。
财经界2015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