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壮++田红
一、 企业品牌建设的重要意义
经济全球化时代,企业竞争加剧,品牌在企业竞争中的作用愈发重要。供电企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企业,品牌建设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1、加强国有企业文化建设是面临经济全球化挑战的需要。随着经济发展的全球化、国际化,我国企业均面临着与大型跨国公司的竞争,国有企业必须加强品牌建设。
2、加强国有企业文化建设,是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 。一方面,知识经济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另一方面,企业管理创新、企业文化建设的深入会不断创造新知识,并以企业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3、加强国有企业品牌建设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也有利于优化企业管理结构,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4、加强国有企业品牌建设,有利于改善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企业凝聚力。 也有利于培育人才,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企业职工队伍和有作为的企业家。
二、 供电企业品牌建设的误区
1、企业文化与品牌建设混淆
供电企业更多的把企业文化作为对外宣传的内容,但企业文化更多地是立足于企业的内部。相比之下,品牌建设更能让客户内心产生共鸣和认同感。
2、亟待制定清晰的品牌战略与规划
电力企业品牌建设应需要从战略的高度通盘考虑,整体推进。品牌战略作为企业的子战略之一,不仅要与企业总体发展战略匹配,而且还要与自身的人才战略、文化战略、营销战略等相协调,特别是利用突发事件和典型社会人物树立自身品牌。
三、新形势下,供电企业品牌建设的基本思路
1、建立完善的品牌管理体系
现在大多电力企业已发展成为“跨地区、跨行业和跨文化,旗下分支机构庞杂和产品众多的集团”,所以电力企业品牌的塑造和提升往往表现为系统工程,需要从组织层面设立专门的部门和责任人,持续不断地开展工作。
2、重视品牌日常维护。
企业的品牌不仅要对外维护,更要对内维护与推广。品牌的维护需要来自电力企业内部各方面的支持,包括树立“员工也是品牌”的观念,这是品牌建设工作开展的基本保障。通过逐步培育自身的品牌文化,使企业的发展目标、品牌建设与员工紧密相连,从感情上加强员工对品牌的忠诚度,只有员工满意了,员工才会投入更大的热情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客户的满意度提高了,对企业品牌的忠诚度就会提高。
3、致力品牌持续发展。
电力企业要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丰富品牌的内涵。在现有品牌建设取得阶段效果的同时,应注意社会关注点的变化,不断发展自身品牌。如增加环保、清洁能源的内涵。
4、妥善解决品牌危机事件
一方面,妥善处理危机事件,有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和树立企业品牌的核心所在。另一方面,还可以利用一些正向的突发事件,加以正确的导向,使其向有利于企业的方向发展,进而成为树立企业品牌的有利条件。
在当今的网络时代,妥善处理好网络突发事件,是品牌建设中危机管理的重要一环。锦州供电公司从网络热点中,发现和拓展了“供电求助哥——杜雷”这个典型,使其成为企业品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 以典型案例强化品牌建设的实践探索
1、发现典型,针对网络热点事件,及时跟进把握契机。
2013年三月,在《天涯社区》——这个以“全球最具影响力”而闻名于世的论坛上,一个名叫“霁雨红衣2012”的网友发了一篇题为“一次诡异的车祸、一个热心的人”的帖子和一张车祸现场的模糊图片,顿时成为网络焦点。仅几天时间,跟帖高达945个,点击率高达14436次。随后,一个名叫“黑山小小哥”的网友,发出的帖子“人肉——黑山车祸热心人”。于是,一场大规模的“人肉搜索”从天涯社区传播开来。他们要找到人,就是杜雷——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锦州黑山县供电分公司小东供电所长。网络上的那张救人照片,还要从2012年的一次救人经历说起。
2012年4月13日下午4时,沈阜公路52公里处。一辆白色的捷达轿车与一辆农用三轮车迎面发生了剧烈的碰撞。装载沙土的农用三轮车侧翻在路旁边的深沟里。捷达的车头严重变形,汽油淌了一地。此刻,一个微弱的静电火花就可以引发爆炸,形势万分危急。
就在这时,一位中年男子开着一辆皮卡车恰巧路过。他没有丝毫犹豫,一个箭步跳下车,直奔肇事车辆。他双手合力,强行打开车门,将男伤者拽出来,送到安全地方,再将女伤者挪出车来。
这个救人的中年人,就是杜雷。在过去10年里,他不计个人安危,在这个供电所门前的危险路段上,共救助了14位车祸伤者,却从没让人知道。
这时候,网络上的搜索还在继续。但是杜雷所在的锦州黑山供电分公司的负责人却敏锐地意识到:这个救人者,就是小东所的杜雷。于是,现代通迅工具,让这个消息迅速在小东所、黑山分公司、锦州供电公司品牌管理部门间传递。也正是在这时,在公司相关部门和基层单位的配合下,促成了《辽宁日报》一篇题为《供电救助哥走红天涯》的长篇报道与广大读者见面。
一时间,在公司相关部门的助推和邀请下,新华社、中新社、中国青年报、国家电网报等多家媒体纷至沓来,人民网、中国新闻网、搜狐、网易、新浪等门户网站的传媒记者,也快速跟进,涌向黑山“小东”这个原本不为外人所知的小镇。
在随后短短四个月的时间里,包括澳大利亚、西班牙等国的中文网站在内的120余家网络媒体纷纷刊发或转载了锦州“供电救助哥——杜雷”的先进事迹。“供电救助哥”在百度关键词的搜索结果,瞬间就达到1,330,000多个。
在杜雷事迹快速传播的背后,离不开事件本身的新闻属性,也离不开省、市两级公司品牌维护部门的及时介入和借力助推。
2、走近杜雷,发掘属于典型人物身上的企业属性。
车祸现场的“救助哥”杜雷成了名人,也让供电人的形象再一次得到全社会的认可。但是他的成名,更多源于他的救人故事。在“救人英雄”与“供电人”之间有没有必然的联系呢?于是,我们在第一时间走近杜雷,发现了更多地作为一个供电人的感人故事。
1995年退伍后,杜雷成为一名基层配电工人,2003年起担任国家电网辽宁电力锦州供电公司黑山县小东供电营业所所长。小东所担负供电区域300平方公里,用电客户1.4万户,共有员工26名,是锦州供电公司最偏远的供电所。
小东所成立之初,电网极其薄弱,线路严重老化,用老百姓的话说:“不用站墙头,脑袋都能碰到电线。”杜雷担任所长后的第一项艰巨任务就是全线铺开的农网改造升级工程。
面对时间紧、人手少、任务重等困难,杜雷干脆将行李卷搬到了所里,整整三个多月没有回家。三个月的网改会战,完成了42公里10千伏线路建设、72个台区共计20公里的高压延伸、变台建设、140公里的低压台区安装及6500户低压用户工程的安装任务,小东地区供电可靠性、供电能力大幅度提高,彻底解决了百姓对停电的困扰。为了表达对小东供电所的感激,当地政府和百姓竟在一天里给小东所送来26面锦旗!
春城花园小区,是小东镇危房改造的重点工程,也是李克强总理主政辽宁时,推出的一项改善民生的民心工程。小区里1700户居民中,绝大部分是留守老人、儿童或低保户。当年他们做梦想的都是,能在新房子里过年。可是正常三个月的工期,要等到年后才能完工。杜雷带着小东所的一班弟兄,白天干不完,晚上就接着干,连续奋战六十天。原本三个月的工期,提前一个月就完工了。
随着媒体报道的深入,在公司相关领导的指示和参与下,作为品牌维护部门,有意识地大力宣传杜雷和他所在的小东所,这些过去十年间的奉献事迹,也随着杜雷的名字,见诸报端,逐渐为人们所熟知,对树立供电品牌起到了重要作用。
3、因势利导,将典型人物的正能量与品牌相结合。
公司各基层工会和相关部门认为,杜雷身上具有“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和进取的锐气”,而其核心就是“正能量的传播者”,这与供电公司“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公司相关领导带队深入锦州公司和小东所,指导基层工会对杜雷事迹进行深入整理和挖掘。就这样,在一次次挖掘中,我们赫然发现,杜雷英雄的光环背后,却有着不为人所知的救助经历和家庭故事。
在深入采访中,我们才知道杜雷的母亲患有脑血栓,他的妻子得过脑瘤,还做过一次开颅手术,至今没有工作只能在家照料丈夫和公婆。可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杜雷还常年救助十几户农场特困户。早在10年前,杜雷就与种畜场领导商量,由他们俩共同分担特困户电费。而那时,杜雷每月的工资也仅有五、六百元,可他每月为特困户支付的电费却达到七、八十元。这一捐,持续了8年之久。
2004年,在杜雷的提议下,小东供电所建立了“帮扶小组”。小东供电所有一名员工叫王峻锋。2006年,他的孩子在上学途中突然昏倒。经医院确诊是“第7颈椎处骨髓意外破裂”,生命垂危。杜雷不仅把自己家积攒的一万多块钱,塞到王峻锋夫妇俩手中,还号召职工捐款,仅两天时间就募到员工捐款30万元。小东所“救助小组”建立以来。共资助特困户17人,资助资金19800元。
于是,杜雷的形象也更加清晰起来——在救人英雄的背后,是一个饱满的供电人形象,更是一个大型国企品牌的力量。
4、从杜雷案例,探讨典型选树与品牌建设的联系。
杜雷曾获得过很多荣誉。其中包括省公司“十佳道德模范”、中国好人榜“见义勇为”候选人以及“最美电网人”、“最美辽宁工人”等。应该说这些荣誉使他完成了一次由救人典型向岗位精英的转型,由个人典型魅力向企业品牌力量的跨越。
纵观杜雷事迹的传播和选树过程,堪称一次“品牌建设”外向传播的经典案例。这其中除去案例本身具有的鲜活性和典型性之外,省公司、市公司相关品牌维护部门及各基层单位所表现出来的,“敏锐发现”、“创新传播”、“深入挖掘”、“高效助推”等经验,对今后以“典型案例”促进品牌建设工作,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