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繁增,朱 蔷,杨镜荣 (广东省梅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外科,广东 梅州 514021)
腹股沟疝是临床常见疾病,主要指的是腹腔内脏器利用腹股沟区的缺损向体表突出,因此形成疝,临床以手术方式治疗为主。传统疝修补术由于对患者创伤大、术后疼痛明显、恢复时间长、修补失败率高以及复发率高等特点,临床治疗效果一般[1]。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治疗腹股沟疝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我院为研究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在治疗腹股沟疝中的应用效果,选取收治的80 例腹股沟疝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80 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 例。观察组男32 例,女8 例,年龄20 ~69 岁,平均(45.9±3.8)岁,平均病程(1.5±2.1)年,直疝10 例,斜疝30 例,;对照组男29 例,女11 例,年龄22 ~71 岁,平均(46.1±4.1)岁,平均病程(1.7±1.8)年,直疝9 例,斜疝31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疝的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比较价值。
1.2 方法[2]: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疝修补术治疗,给予硬膜外麻醉,采用Ferguson 法与Bassini 法进行常规手术,术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切口压沙袋4 ~7 h;观察组给予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给予患者硬膜外麻醉,做好术前准备工作。患者取仰卧位,取患者脐部下约5 cm 处行横切口,切口大小与位置可根据患者具体身体状况、病情以及手术方案进行适当调整,主要以充分显露疝囊为目的;疝囊充分暴露后将疝囊切开,在于距离内环口30 ~40 mm 处将疝囊离断并给予结扎,从内环口将锥形网塞的锥形尖朝向腹腔内部将网塞置入;进行缝合固定时,可沿着内环口周围以及锥形底进行,在精索后方将平片材料平整放置,平片的圆弧形需要朝向耻骨结节处,分叉处朝向内环口处,随后使用可吸收线缝合;将耻骨结节与圆弧形边缘缝合,联合肌腱与平片内缘缝合,腹股沟韧带与平片外缘缝合,腹内斜肌与分叉处缝合;如果耻骨结节不进行缝合固定处理,平片远端下缘需超出耻骨结节平面10 ~20 mm,随后给予止血处理;在患者阴囊外侧牵拉同侧睾丸,保证平片的无张力性;手术结束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加压沙袋止血4 ~7 h,并严密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
1.3 观察指标:详细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并对所有患者随访半年,统计其并发症发生情况与术后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选用SPSS17.0 软件分析本次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以P <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与术后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方面均少于对照组,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与术后情况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与术后情况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 <0.05
组别 例数平均(手mi术n)时间 术中(出ml血)量 下床活(h动)时间 住院(d时)间观察组40 58.4±15.7① 97.3±17.1① 7.3±2.1① 3.1±0.3①对照组40 131.5±9.8 150.2±20.6 82.2±8.4 7.9±2.1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出现切口感染2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0%;对照组出现腹股沟疼痛1 例,尿潴留3 例,切口感染4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0.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3 两组患者复发情况比较:出院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半年,观察组患者未出现病情复发现象,对照组出现疾病复发5例,复发率为12.5%,观察组疾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腹股沟疝是普外科常见疾病,多发于男性,可根据疝环与腹壁下动脉之间的关系将其分为直疝与斜疝,其中以腹股沟斜疝为主,手术治疗为临床常用方式。以往临床治疗上常用传统疝修补术治疗,但由于传统疝修补术在不完全符合生理解剖关系情况下将有缺陷组织进行张力修补,将联合肌腱与腹股沟韧带进行缝合,引起局部组织因张力过大导致组织撕裂,且缝线发生断裂,对患者腹壁再次形成损伤,引起组织退变[3];除此之外,该手术方式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术后疼痛明显、并发症发生率与复发率高,影响患者术后恢复效果,因此临床疗效并不理想。
无张力疝修补术是在1986 年由Lichtenstein 医师(美国)提出的,该手术方式主要是在无张力状态下利用人工高分子修补材料缝合修补的一种手术方法。该手术方法完全符合了人体生理结构关系,将腹腔压力分散在充填物上,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使用网片或网塞修补腹股沟疝,避免了疝囊的高位结扎,并且不需要对腹股沟结构进行精细的解剖,也不需要进行高张力性缝合修补,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术中出血量,不仅简化了手术过程,也提高了治疗效果[4];另外该手术方式由于更符合人体的生理解剖结构,术后患者无明显的牵拉感与疼痛感,除切口本身稍有疼痛外,其他部位无明显疼痛感,因此缩短了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大大减少了并发症发生情况,同时也缩短了住院时间,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
通过本次观察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58.4±15.7)min,术中出血量(97.3±17.1)ml,下床活动时间为(7.3±2.1)h,住院时间为(3.1±0.3)d;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31.5±9.8)min,术中出血量(150.2±20.6)ml,下床活动时间为(82.2±8.4)h,住院时间为(7.9±2.1)d;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方面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对照组为20.0%;随访半年,观察组未发生疾病复发现象,对照组疾病复发率为12.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因此,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1] 刘天树.应用传统疝修补术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对比[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134.
[2] 王维帅.两种不同疝修补术对腹股沟疝患者手术效果及复发率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35):38.
[3] 朱永伟.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23 例腹股沟疝临床疗效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15):3559.
[4] 陈安朝.手术治疗腹股沟病气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