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合作培养学生医务社工的实践

2015-05-17 07:36:29沈杏华孙洁汤佳
卫生软科学 2015年12期
关键词:医务社工志愿者

沈杏华,孙洁,汤佳,2

(1.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扬州江苏225001;2.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江苏 210000)

院校合作培养学生医务社工的实践

沈杏华1,孙洁1,汤佳1,2

(1.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扬州江苏225001;2.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江苏 210000)

分析了我国当前医务社工培养的现状及需求,以苏北医院与扬州大学合作培养学生医务社工的实践为例,以期探索医务社工培养的新模式。并对实践工作中碰到的问题进行总结,提出了加强学生医务社工培养工作的相关建议。

院校合作;学生医务社工;培养模式

医务社会工作发展至今有100多年的历史,在英美发达国家,医务社工已成为现代健康照顾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对促进患者康复,构建现代医学人文关怀体系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医务社工不同于普通志愿者,他们运用专业技能,为患者提供更多心理关怀、社会服务,不仅是医生助手,还是患者朋友。而医务社会工作在我国起步晚,发展水平低,大量的医务社会工作需求,在目前的地市级医院中还未能满足。

目前全国在岗医务社会工作者绝大多数分布于京、沪大城市公立医院,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只有21家医院成立了社工部,而我国仅三级医院就有将近2000家,社工的数量还远远不够。尤其是在全国范围内极少院校专门开设医务社工专业,有的只是开设医务社工这门课程或者研究生中有医务社工这个方向,或有些学校与医院合作,设立医务社工培养基地。据国家民政部社工调查报告显示:到2020年全国需求专业医务社会工作者将超过一万人。但目前仅有首都医科大学等3所院校开设了相关专业,且课程设置中缺乏疾病心理学等相关内容,使学生难以胜任医务社会工作[2]。

为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不断满足病人“生理-心理-社会”全方位的需求,2013年以来,苏北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医院”)尝试与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合作,以社工学生介入医疗服务,探索适合医院发展现状的医务社工服务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将院校合作进行学生医务社工培养的实践报道如下。

1 院校合作培养学生医务社工的实践

1.1 搭建组织构架

1.1.1 基本组织构架

医院和学院合作,成立了医务社工管理小组,组长由医院和学院党委书记共同担任,组建了“医务社工部”分别下属于医院和学院团委,且在医院行政用房很紧张的条件下,在医院内安排了“医务社工办公室”,配备内外网电脑,并安装有自主研发的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医务社工部主要负责医院志愿者日常管理、协助医院满意度调查以及社工服务项目的开展。

1.1.2 管理及考核

①医院为医务社工部设立了专项活动经费,由学生社工开展项目和日常志愿者工作维护时使用,使学生社工在医院工作起来更有归属感;②制定了医务社工部工作条例,把医务社工项目的组织、管理、考评、培训等通过科学方法制成标准,如个案选择的标准,为“在病房探访的基础上,对有明显情绪不良、心理困扰的患者进行跟踪服务,并制定个案服务计划”,又如专项活动经费的使用程序及规范,“需由医务社工部向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分管领导审核后批准使用,用于志愿者管理、调查问卷采集及各类服务项目”;③要求社工部每年有两篇以上市级媒体的宣传任务;④对优秀的学生社工给予外出参观学习交流机会;⑤同时学校也会对表现优异的学生及小组给予表彰。

1.1.3 总结分析推进

每个月月底,医院和学院联合组织回顾性总结分析会议,老师、学生及医院相关部门会对包括病区服务项目、个案及小组工作进展、服务规范流程、财务运行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解决途径及努力方向等进行探讨,年终召开总结分析会议,及时修正、不断摸索,逐步总结出适合学生社工在医院工作的新模式(见图1)。

图1 院校合作探索学生医务社工服务模式

1.2 学生社工的招募及培养

1.2.1 招募

由学院挑选自愿参与且较为优秀的社工班学生参加项目培训,2013年第一批4名学生是从大三年级中挑选的,由成绩优异且有项目管理经验的班干部组成的团队,要求专业知识扎实,具有很强的发展规划、问题评估、资源整合、专业角色扮演、过程控制和引导、沟通与协调、处理突发事件、自我调节学习、专业方法运用等社工需具备的几项能力。团队中一人任组长,负责总体统筹协调,其他人负责具体工作开展,但由于第一批人数较少,所以大部分工作都是大家合作完成。第二批和第三批的学生也延续了这种选拔标准,人数较之前有所增加,利于办公室排班,分工更加细致,使得医务社工素质的源头有了保障。

1.2.2 培养

(1)学院培养。针对医务社会工作者首先是社会工作者的特殊性,学院开设相关课程,侧重培养其社会学、心理学、法律、个案管理、政府政策沟通技巧等社会工作相关的知识。此类内容的学习,也是社工专业学生比临床以及转岗的护理人员相区别的地方。尤其是个案管理和小组活动的学习,结合医院特殊情况进行授课,即搜集特定对象(可以是一个人,一个群体如病室或病区等)各方面的客观情况,包括家庭情况、社会地位、文化水平、职业经历、事业成就、人际关系、思想观念等,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找出被研究对象的心理特征及其对疾病发生、进展和疗效的影响的规律。

同时,增加与医疗服务工作有契合点的相关理论学习。①“复原理论”,希望人们在经过时间转移的过程中,人们会达到预期想象的目标。医务社工的工作终点就是寻求患者的彻底改变,达到创伤及病变前的状态,甚至超越之前,患者的最终理想状态就是达到完全康复,医务社工正是作为一种“助力器”,给予患者改变的力量[3];②“赋权理论”,是引导个人、家庭、社群和社区采取乐观的态度,积极参与决策和通过行动来改变自己的不利处境,提升自己的权力和能力,使得整个社会的权力结构更趋公正。医务社工在应用这个理论时即是使每个患者都相信具有自我“复元”的机会,引导患者认识到生命存在的意义,让患者自身增强生命的意识;③“危机干预理论”,适用于人格稳定和面临暂时困境或挫折的人,以及家庭、婚姻、儿童问题、蓄意自伤、自杀或意外伤害等情况。医务社工利用该理论,可以部分排除患者获知诊断结果、病程恶化等的疾病或伤害引起的危机,住院期间如适应问题、功能退化、对家人以及医护人员的依赖、自尊心受到伤害,患病期间的焦虑与失落等引起的心理危机[4]。这些相关理论为我国医务社会工作实务提供理论指导、概念框架、分析工具、知识体系和看待问题的基本视角,各种理论从不同方面或角度看待疾病与健康的关系,为医务社会工作者在不同健康照顾处境下处理不同的健康问题提供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2)医院培养。学生社工每周固定时间到医院,由医院医务部、门诊部、护理部、团委等部门联合对其进行相关医疗业务知识授课,如医疗纠纷处理、法律援助、临终关怀、门诊流程、志愿者礼仪等相关内容。同时还进门急诊进行实地导医导诊、病区健康教育、患者情绪安抚等相关培训。学生社工还参与学习医院各类大小会议及相关文件,及时了解医院最新政策。除了医院方组织的培训外,同时组织学生社工外出参加省级医务社工会议或培训,更新最新医务社工知识。第一批学生社工的医院培养模式在摸索中逐步开展,第二批及第三批的培养渐成体系,且形成了以老学生带新学生的自我培养及管理格局。

1.3 开展服务

1.3.1 志愿者日常管理

由学生社工负责医院志愿者的日常管理,包括志愿者的招募、注册、培训、排班、考核及评价等工作。除了院内志愿者外,每年社工还到高校进行医院志愿者招募并培训。如每年安排医学院学生参与晚间急诊的志愿引导工作,每年暑期志愿者的招募、培训及管理工作。2014年医院有院内外志愿者2200余名,总服务时长超7000小时,由学生社工统一进行管理,既节省了医院管理人力资源,同时也让社工介入到医院管理中,更好地熟悉医院各项工作流程,并提出相关建议及意见。

1.3.2 协助医院开展满意度调查

患者满意度调查是医务社会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社工参与调查问卷的设计,并走进门诊和病区对患者进行满意度的调查,也能针对调查结果,梳理医院服务中的问题与不足,并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出合理化建议。除了患者满意度调查外,学生社工还参与了职工满意度调查、后勤服务满意度调查等相关调查问卷的设计和调研,通过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整合,为医院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1.3.3 具体服务项目

(1)心理关怀与支持。进行肿瘤患者亲情陪护、老年患者心理关怀、血透患者陪伴阅读等,疏导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压力;协调个体与社会关系,包括因疾病引发的内疚、恐慌、失望、亲人间的排斥等;开展病友会活动,促进患者间的交流,鼓励战胜疾病的信念。开展个案跟进,引导患者调适心理,积极治疗。案例:学生在2013年暑期开展了“关爱老年患者”实践项目,在老年科、呼吸科、消化科、肾脏科等病区对老年患者进行陪护,组织病友会,同时进行个案跟踪。

(2)协调医患关系,增强医患沟通和互动。案例:2015年暑期开展了“二宝来了”实践项目,医院门诊、病房进行了关于二胎政策的相关问卷调查,同时进产房向新晋妈妈们送上康乃馨,表达敬意,请她们在手工制作的明信片上写下对宝宝的寄语,活动尾声制作了爱心展板,在产科病房门口进行了展示。

(3)提供社会资源链接,介绍经济援助政策、联系媒体报道寻求援助等。案例:帮助了一对常年住院的老年夫妻拍摄了一套婚纱照,实现了他们多年的夙愿。

每年暑假学生社工还会组织暑期实践的学生志愿者们分组参与或开展各种特色项目,实践结束后召开总结表彰会议,分组汇报成绩及心得,授予优秀志愿者及团队表彰。这些项目的开展融洽了医患关系,成果也在相关媒体上进行了报道,大大提升了学生社工的自信心。1.4开展服务的质量评价

两年多以来,学生医务社工的工作在摸索中前进,服务质量评价由患者、医院所获得的服务效果和所经历的服务感受两个方面组成,同时学院对学生在此项工作中所获得的成长也给予了评价。

1.4.1 患者评价

每年对接受医务社工服务的病区患者及家属进行问卷调查,患者及家属对开展的医务社会工作给予较高评价,满意率达到100%。共168人接受了问卷调查,非常满意占72.2%,满意占27.8%。非常希望和希望以后得到社会工作者的帮助的分别为56.2%和43.8%。接受服务后患者和家属的心情与参加项目之前相比均有所好转,心情好多了的占80.2%,心情有些好转的有19.8%。很多患者和家属认为接受服务后心里充满希望和感恩。

1.4.2 医院评价

苏北人民医院对新模式下开展的医务社会工作给予认可和高度评价,认为社工学生将社会工作理论运用到医院服务中来,是对医院服务的有益补充;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医务人员主动参与医务社会工作,提供工作场地和医务知识指导;同时几年来学生以老带新,参与医院志愿服务管理工作,也缓解了医院管理人力资源紧张的问题。医务人员普遍认为开展的服务融洽了医患关系,为将来医院改善服务质量提供了参考,希望与高校能建立长期合作,为患者及家属提供长期医务社会工作服务。1.4.3学院评价

高校师生在服务过程中获得成长,他们积累了医务社会工作实务经验,发展了医务社会工作实务知识体系,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养,为学生更好地进入医疗卫生机构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三年来学生所开展的项目都能在市级媒体有所报道,体现出学生医务社会工作的成果[5]。

2 存在问题

院校联合培养学生医务社工,通过以上培养环节,经两年多来的实践,取得了一定效果,但还有一些问题至今较难解决。

2.1 医务社工培养进程缓慢

学生医务社工的尝试主要是以医院个体为单位缓慢推进着,其推进效率和主动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医院内部领导层面及医护人员对医务社工价值和作用的认识。但在大多数高校,相较于城市社区社会工作、青少年司法矫正和残疾人社会工作等社工方向而言,医务社工方向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地发展。一是医院的介入难度整体来讲要大于其他领域,同时有相关经验的老师也不多,课程开展困难。

2.2 医务社工专业知识不够全面

虽然学生社工能在医院接受相关医疗服务知识培训,但与学院的系统授课相比,没有教学大纲、教材、评价指标,负责培训的管理人员只是经验传授,所以学生社工的医务背景知识较为浅显,当开展项目时,无法与医务人员深度融合,隔膜感较强,所以暂时无法开展如住院健康指导、协助医护查房等更加深入的工作。

2.3 患者及医务人员接纳程度有待提高

当学生社工进病房开展亲情陪护等项目时,因为本科学生较为稚气,会出现被患者拒绝的情况,而医务人员也仅仅把社工职能理解为简单的志愿者工作,对医务社工的工作内涵和必要性缺乏认知。同时学生社工并非是医院本院职工,所以无论是患者还是医务人员对学生社工的接纳程度都有待提高。当某个项目需要多部门协调时,常常会出现仅凭学生社工的能力而无法协调,从而导致项目无法完成的现象。

2.4 学生社工工作持续性不能保证

因为学生平时有课业要求,有寒暑假假期,所以不能保证持续在医院进行医务社工工作,同时学生熟悉工作的程序是由高年级带低年级,当学生熟悉工作不久后就面临着毕业离开,造成学生社工队伍的不稳定。学生在社工部排班轮岗的工作模式,也会造成工作上的衔接不畅。

3 建议

3.1 高校社工专业应重视医务社工方向

高校应注重医务社工方向,探索与医院合作方式,普遍开授医务社工课程,以便于学生进医院实习或进行志愿工作时,能够有章可循。

3.2 尝试基金会形式给予支持

学生社工进医院进行医务社工服务,是在医院尚无编制设立医务社工岗位的情况下,所进行的尝试,为了让学生在医院工作时有归属感,有利于学生以老带新传承代序,同时也便于各种服务项目的开展,因此医院应积极与外界公益组织联系,以基金会形式对学生社工的工作给予支持。

3.3 加大医务社会工作的宣传力度

通过新闻媒体充分宣传医务社会工作的特点及成效,将医务社会工作专业理论体系以及其对医院医疗服务的适用性向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做详细的介绍,努力使医务社会工作专业合法化。台湾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经验表明,政府认可并通过行政架构加以推广是专业拓展生存空间的一条捷径。如果能将医务社会工作列入医院管理及分级评比的标准之中,这将对其发展起到积极的、决定性的作用[6]。

[1]闫冰.医务社工的中国探索[EB/OL].[2012-12-26]. http://www.gongyishibao.com/newdzb/html/2012-12/25/co ntent_4710.htm?div=-1

[2]李志强,魏炼.医务社会工作者介入医学人文关怀的基本路径探讨[J].医学与社会,2015,28(9):51-53.

[3]刘岚,孟群.我国医务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11,30(5):63-65.

[4]张青,任小平.论社会工作理论在医务社会工作实务中的应用[J].医学与哲学,2014,35(2):43-46.

[5]秦安兰,吴继霞.医务社会工作学校、医院与社会合作模式[J].医学与哲学,2014,35(2):47-50.

[6]汤佳,沈杏华,郭迎.医院志愿者管理及服务创新初探[J].中国医院,2011,15(11):76-77.

(本文编辑:闫云丽)

Thepracticeofcooperative trainmedicalsocialwork studentsin hospitalsand colleges

SHENXing-hua1,SUN Jie1,TANG Jia1,2
(1.Northern People’s HospitalofJiangsu Province,Yangzhou Jiangsu 225001,China
2.NangjingUniversityofChinese TraditionalMedcine,Nanjing Jiangsu210000,China)

Thispaperanalyzes thepresentsituationand demandsofmedicalsocialworkerstraining inour country.Takes thepracticeof cooperative trainmedical socialwork students in northern people’shospitaland Yangzhou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so as to explorenewmodeofmedicalsocialworkers training.Italsosummarizessomeproblems in thepractice,and gives somesuggestionsthatstrengthenmedicalsocialwork training.

the cooperativepatternbetweenhospitalsand colleges,medicalsocialwork students,trainingmode

C916.2;R-05

B

1003-2800(2015)12-0760-04

2015-10-30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院级课题—搭建人文关怀平台提升党建工作实效(yzucms201329)

沈杏华(1971-),女,江苏扬州人,研究员政工师,主要从事党政及志愿者管理工作。

汤佳(1981-),女,江苏扬州人,在读博士研究生,馆员,主要从事团务及志愿者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医务社工志愿者
志愿者
环球时报(2022-10-14)2022-10-14 10:50:25
我是志愿者
少先队活动(2021年1期)2021-12-02 16:45:06
青春社工
草原歌声(2021年4期)2021-11-19 15:15:56
誓 言
——医务工作者之歌
民族音乐(2018年6期)2019-01-21 09:42:36
为志愿者加油
商周刊(2018年15期)2018-07-27 01:41:28
我是小小志愿者
社工
幼儿100(2016年10期)2016-11-24 13:19:00
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
中国卫生(2015年3期)2015-11-19 02:53:26
医务社工的上海故事
中国卫生(2015年3期)2015-11-19 02:53:26
处境尴尬的医务社工
中国卫生(2014年10期)2014-11-12 13: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