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I 纪鹏飞
“互联网+”如何撬动专用车行业
本刊记者 I 纪鹏飞
一进入卡车的驾驶室,便是一张舒适的床,作为司机,你告诉卡车今天要去装货,卡车便按照指令自行启动,驾驶室内的智能系统会问你是否要播放喜欢的音乐、枕头的高度是否满意……这或许就是未来互联网时代卡车司机的工作和生活写照。
不要认为上述情境遥不可及,“互联网+”给我们带来无限遐想,也将把这些遐想变为现实。互联网时代的专用汽车将有什么变化?哪些技术可能会深刻影响现有的产业形态,我们不妨来看看。
自从谷歌在2009年启动了对无人驾驶技术的研究,这项技术正式浮出水面。无人驾驶汽车的重要意义在于,它能够自行辨认道路进行驾驶,所有行动都基于海量的数据收集和分析,颇具大数据时代风范。在无人驾驶汽车上路之前,所有数据信息都经过详细的分析和解读,包括车道标记、路肩准确位置、交通灯、本地限速和高度限制等等。
继谷歌之后,已经有奔驰、沃尔沃、日产等18家企业启动无人驾驶项目。无人驾驶在乘用车领域炒得比较火,但有可能在商用车领域率先得到实际应用。戴姆勒CEO蔡澈就曾表示,无人驾驶技术在卡车上的应用潜力很大。事实上也是这样,2014年汉诺威车展上,奔驰高调推出了无人驾驶未来卡车——Future Truck 2025。这款车车头所搭载的雷达可以探测前方250 m距离内的障碍物,数据会传给车辆的自动刹车系统、车身稳定控制系统以及道路预警系统,车辆的行驶路线则交给GPS导航系统负责。
在专用车领域,尽管没有相关案例可寻,但是一些与专用车息息相关的行业却走在前列。2012年,世界最大的矿用设备生产商俄罗斯别拉斯(BELAZ)完成巨型无人驾驶矿山自卸车样车的生产。这款无人驾驶矿山自卸车从外表上看同一般的矿山自卸车没什么区别,唯一的区别在于,该巨无霸的驾驶室内空无一人,操作完全通过司机的远程遥控完成。远端控制室的操纵器基本和驾驶室里一样,区别只是听不到发动机的巨响,驾驶室面前的多幅电脑屏幕显示出车辆实地周围的景象,具体操作就像玩电脑游戏一样简单,司机只需3天的训练即可掌握操作技巧。据该公司负责人透露,目前该样车还需解决遥控的距离问题,如果这个技术瓶颈被解决,这种无人驾驶车型可能在危化品、爆炸品等高危运输领域发挥作用。在工程机械领域,日本工程机械厂商小松一直积极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传感器等,致力于开发可实现无人驾驶和自动化操作的机械。2008年,小松开发出在矿山固定路线上高效行驶的超大型翻斗卡车的无人运行系统。2013~2014年,推出了虽需要驾驶人员但实现了整地和挖掘等自动化的推土机和挖掘机,即使是操作新手也可以完成复杂作业。近日,小松已研发出可通过自动控制开展整地和挖掘作业的建筑机械,目前技术的瓶颈是在工程现场的驾驶等基本操作仍需靠人完成。如果这些瓶颈能够解决,很多作业类专用车复杂工况下的难题或许将迎刃而解。
汽车的诞生给人们的生活、工作等带来了快捷与舒适,但不断发生的交通事故时刻在提醒我们,汽车如果使用、操作不当,也会成为一个致命的武器。在现有的交通事故中,因驾驶员原因导致的交通事故占据很大比例。怎样减少车祸、主动避免事故的发生?汽车智能防撞系统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
汽车自动防撞系统作为智能汽车的一部分,能够自动发现可能与汽车发生碰撞的车辆、行人、或其他障碍物体,发出警报或同时采取制动或规避等措施,以避免碰撞的发生。
智能防撞系统目前在乘用车领域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推广,国际上如德国、日本、美国等先进的汽车生产国,在10年前就开始研究与开发主动防撞安全装置,并且试车成功。2014年10月13日,丰田汽车宣布计划于2018年前完成旗下所有车型“汽车智能防撞系统”的装载,由此可见,智能防撞系统大面积的普及只是时间问题。
国内在较早之前对这项技术的研究还停留在实验室,不过随着汽车智能化的需要,先后有多家科技型企业宣布进入此项目研究。2014年7月19日,重庆正佳泰远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发布了国内首款汽车自动防撞器。在商用车领域,汽车智能防撞系统目前多用在客车,而在卡车和专用车领域则尚未涉足。这项技术如果能降低成本和技术上有所升级,或许在专用车领域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果,比如危险品运输、烟花爆竹运输等因追尾或者碰撞导致的事故层出不穷,如果使用这项技术的话,将弥补人和车的弱点,变被动为主动,变人动为自动,从根本上扼制追尾碰撞事故的发生,把运输的安全性提高到一个空前的高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主动安全。在普通货物运输领域,因疲劳驾驶在高速公路引发的事故较为常见,汽车智能防撞系统对疲劳驾驶、注意力不集中、驾驶经验较少的人员也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车联网最近可以说是风生水起。很多车企、通信公司和互联网企业都加入了车联网技术的研究,2015年1月22日,百度官方正式宣布,百度车联网战略将于2015年1月27日正式发布。至此,包括腾讯、阿里巴巴、百度在内的互联网三巨头全部参战车联网系统争夺战。
技术的进步随时都影响着每个人,乘用车行业作为信息技术应用的先行者,享受着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也领导着产业朝信息化发展的潮流。尽管乘用车企业已经在车联网领域取得不少成果,但是用户的用车习惯以及缺乏付费意识,导致车联网的推广并不顺利。而专用车凭借政府的行政手段却在车联网应用领域走在了前列。交通部及各地政府要求“两客一危”、重型载货汽车和半挂牵引车需要更新车载终端、所有新进入运输市场的重型载货汽车和半挂牵引车,都应安(加)装北斗兼容车载终端,并接入全国道路货运车辆公共监管与服务平台。从2013年6月1日起,凡未按照规定安(加)装的车辆,不予核发或审验道路运输证,这就为车联网的推广提供了政策支持。
未来专用车肯定是朝着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以智能手机和汽车显示屏为终端的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集成,以及背后的服务提供商,将会成为新的驱动力,再次改变专用汽车行业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专用车在车联网领域已经从概念走向应用,危险品运输车、LED广告车等产品都已经率先使用上各种新型信息化技术。2013年8月16日,中国首个房车车联网智能系统终端——车易宝正式上线,通过系统可以掌握车辆的位置、零部件损坏情况、车况以便做维保服务;2014年10月9日,中国电信与江铃改装车联合研制的江铃全顺物联网智能救护车正式下线。2015年3月,一款叫智骐的互联网新能源物流车研发成功,在“整车制造、车载智能BOX、智能PAD、合作运营商、云数据处理、APP研发”的车联网系统下,该车可以帮助快递员根据当天派件、收件情况,实时更新路线规划,最大程度缩短行驶路程,省时间,提高效率……随着科技的发展,车联网技术有望在更多专用车上得到应用。
越传统的行业,在互联网时代,越有商业的机会,物流有可能就是其中之一。在信息和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物流行业已经改变原始的物流运作模式,全面推行信息化,实现智慧物流。
互联网带来智慧物流的同时,也可能会带来跨界渗透,开启“不务正业模式”,不是为了做物流而做物流。物流可以不赚钱,甚至可以免费,但是物流延伸出来的业态能够盈利。物流业是最易于渗透到其他领域,比如在车辆、服务等领域都可以延伸。四川航空免费大巴的共赢秘诀就在于,它将传统大巴运营的盈利转嫁到了司机高价购买车辆、厂家低价供车、航空服务提升带来乘客增加等环节。实际上,当前淘宝很多商品包邮的做法,将快递费用转移到商品销售中去,已经给消费者造成了物流免费的假象,取得很好的效果,势必对未来专用车的销售和生产模式带来一定的冲击。
除此之外,跨界渗透也有可能盘活现有的产业形态。2014年12月9日,当乐视大佬贾跃亭通过新浪微博公布造车计划后,乐视终于确定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无独有偶,2015年3月31日,中航工业在北京正式上线运行了中航联创平台——“爱创客”。该平台以中航工业已有的技术、设计、制造和产业链配套优势资源为出发点,利用网络的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优势,激活内部潜力、协同外部资源,跨界扩展到全领域、全行业,打造“互联网+开放创新+研发协同+智能制造”的开放式创新和联合创业平台。
尽管暂时没有互联网企业宣布进入专用车行业,但是跨界交流的趋势已经愈发清晰。这些来自其他领域的冲击和不一样的造车理念,将会给包括专用车在内的整个汽车行业带来有益的借鉴和启迪。或许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开放性,专用车未来与各领域厂商的合作也充满了更多的可能性,包括互联网公司,甚至消费类电子产品像家电企业,都可能加入新的产业融合趋势中来,而更多有实力的专用车企业或许跨界到其他行业,颠覆现有的产业形